|
一、技術定義 上市1年或者2年的次新股,在第1年的年線走勢中,留出了沖高回落的上影線(上影線越長越好,后期上漲空間越大),后該股往往有兩種變型,一種是在次年直接倒拔楊柳,突破第1年的年線高點;一種是在次年走勢中向上反抽上影線高點,而不突破高點,往往在第3年的走勢中才會突破第1年的上影線高點,形成突破上行的兌現(xiàn)。這種技術性走勢,往往集中于上市1年或者2年的次新股,所以此戰(zhàn)法專屬于此類個股的運用,成功率最高。 二、應用環(huán)境 1、上市1年或者2年的次新股; 2、符合市場階段性的炒作風向及題材概念板塊熱度催化; 3、上市第1年的技術形態(tài)要留出長上影線; 4、流通市場最好在30億以下,最好別超50億,最好在20億以下; 5、具備次年度的動量主線要求或者突發(fā)事件刺激屬性; 6、在所處行業(yè)中占據市場領導地位、競爭先發(fā)優(yōu)勢或者差異性門檻優(yōu)勢。 三、注意事項 1、第1年年線收盤后的上影線具備翻倍空間的股,進入到重點跟蹤股票池,往往此類股上影線較長,往往第1年的上影線高點是第1年的年線收盤價的1倍左右,則次年完成倒拔楊柳的上影線攻擊修復,則順勢完成翻倍收益的構造; 2、符合這項技術要求的個股在換手率上往往符合共性,那就是第1年的年線換手率往往都在1500%以上; 3、第1年年線收盤后的上影線具備翻倍空間的股,進入到重點跟蹤股票池,往往此類股上影線較長,往往第1年的上影線高點是第1年的年線收盤價的1倍左右,但次年的上漲并未完成對上影線高點的反包修復,但成功修復了上影線最低點和最高點的二分位的位置,且呈現(xiàn)放量上行態(tài)勢,則往往此類股在第3年將突破第1年的上影線高點而繼續(xù)突破上行,最終完成對于上影線的最終完全修復,強勢股突破上影線高點后,往往年線還有較大漲幅; 4、一旦完成對于第1年上影線高點的突破,往往意味著該股突破了歷史新高,往往這種股上方沒有套牢盤及拋壓盤,打開上行空間后,上行阻力減小,而表現(xiàn)的愈發(fā)活躍; 5、該技術體系,不要僅僅關注第1年的上影線高點是否具備翻倍空間,而更應該關注次年走勢過程中,該股是否在向上變盤,是否走出了反吞上影線的趨勢,如果沒有向上變盤,而是向下變盤,甚至創(chuàng)出新低,則果斷放棄; 6、如果第1年的上影線低點和高點的空間不具備翻倍空間,則也可以積極關注,但最好上影線低點和高點的空間具備50%左右上行空間,則往往此類股突破年線上影線高點后,還會繼續(xù)上行50%左右,最終完成第1年上影線低點的翻倍兌現(xiàn); 7、如果該股在第2年就走出了倒拔楊柳翻倍的翻倍空間兌現(xiàn),往往在第三年及后市走勢震蕩,空間持續(xù)性較弱,這是收益空間提前透支兌現(xiàn)導致的反轉空間擠壓的結果; 8、如果該股在第2年沒有走出倒拔楊柳的翻倍空間兌現(xiàn),但該股第2年明顯向上變盤且修復上影線的二分位,往往在第三年會繼續(xù)上行,最終兌現(xiàn)翻倍空間。; 9、如果第1年的上影線的低點和高點的空間低于50%的,在第2年完成了新高攻克,且收盤站穩(wěn)二分位之上,則往往在第3年會繼續(xù)上行,最終完成上影線低點乘以2的雙倍法目標位兌現(xiàn)。 四、實戰(zhàn)技巧 1、第二年直接完成倒拔楊柳(第1年上影線高點具備翻倍空間) 買點:第一年的年線收盤價,試探底倉;攻克重要日線阻力位,加倉1次;均線修復完成,形成多頭排列,且距離上影線高點依舊存在上行空間時,則加倉1次; 賣點:第一年的上影線高點附近,清倉。 2、第二年沒有直接完成倒拔楊柳(第1年上影線高點具備翻倍空間) 買點:第一年的年線收盤價,試探底倉;攻克重要日線阻力位,加倉1次;均線修復完成,形成多頭排列,且距離上影線高點依舊存在上行空間時,則加倉1次; 賣點:上影線低點與高點的二分位是第一賣出止盈點、上影線高點是第二賣出止盈點、第二年年線收盤價的雙倍法位置是第三止盈點;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