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韻律美,是近體詩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要求和表現(xiàn)方式。在古往今來許多詩歌名作中,我們經(jīng)常會發(fā)現(xiàn),有一類詩,用平水韻來看,總有一個韻腳,或在首句或在尾句,是出韻的。當然,如果以新韻來看,基本上都是符合格律要求的。其實,這種用韻是允許的,它叫“孤雁出群與孤雁入群”。 唐宋人常不拘首尾句韻腳之規(guī),而借用鄰韻,后世稱為孤雁出(入)群格,意為一只孤單的雁出入雁群之中。賦詩用韻多無奈,孤雁出入群中來。古典君分享一組詩,以便讀者朋友們更好的了解這一特殊的用韻方式,不足之處,歡迎您的指正。——皛玊題記 何為“出群”與“入群”呢?簡而言之,第一句用臨韻就叫“出群”。末句用臨韻就叫“入群”。(也有人把首句借用鄰韻,稱為“入群”;而把最后一句借用鄰韻,稱為“出群”;古典君采用傳統(tǒng)的說法。) 在格律詩的創(chuàng)作中,雖然“孤雁出(入)群格”是可以使用,但是,這兩種“格”不可以在一首詩里同時出現(xiàn)。另外,最為關(guān)鍵的是一個“孤”字,即為“單、一”之意。也就是說,在一首詩中,只能有一個韻腳與其他韻腳不同,不能出現(xiàn)兩個或兩個以上(主要指律詩)。例如: 《七律·春分》(孤雁出群格) 晝夜同長各自均,融融陽和正春分。 泛紅隔浦桃花映,搖翠連天麥浪欣。 嶺上霞光銜黛影,籬前燕語戲蒼云。 千般農(nóng)事時為貴,蓄勁開犁畝地耘。 此詩首句韻腳用的“均”字為上平十一真韻部,其他韻腳“分、欣、云、耘”都為上平十二文韻部。首句借用鄰韻,便屬于“孤雁出群格”。 《七律·月下清荷》(孤雁入群格) 銀輝脈脈照蓮塘,溪客羞羞沐月光。 麗質(zhì)天成形嫵媚,纖塵不染態(tài)安詳 。 冰肌玉骨凝高韻,霧鬢云鬟溢暗香 。 秀色一枝迎素魄,荷風十里籠清江 。 本詩韻腳中的“塘、光、詳、香”為下平七陽韻部,尾句的“江”為上平三江韻。尾句借用鄰韻,便屬于“孤雁入群格”。 《七律·歲寒三友》(孤雁出群格) (上平一東,上平二冬) 誰于數(shù)九逞豪雄?攜手并肩梅竹松。 嚴雪橫加皆雋逸,亂云飛渡俱從容。 霜崖獨居影猶俏,苦境依存韻更濃。 爭為窮冬添秀色,交相輝映表情鐘。 在這首詩的韻腳之中,首句的“雄”為上平一東韻,其余韻腳“松、容、濃、鐘”俱為上平二冬韻。 《七律·萱草吟》(孤雁入群格) 奇葩瑤草出仙宮,入世生根久蘊聰。 瑯葉彈珠承宿雨,纖莖搖曳涰閑風。 融心本為忘憂醉,泣露何堪念母崇。 使蝶傳香聆孝敬,慈恩尚寄酒籌觥。 詩中,“宮、聰、風、崇”為上平一東韻,結(jié)句的“觥”為下平八庚韻。 《七律·嘉蘭花吟》(孤雁入群格) 柔蔓青蘿繞謫仙,奇葩瑤草伴瓊川。 昨霄嫩蕊猶參翠,隔夜黃花已變妍。 雅韻更新堪醉意,酡顏轉(zhuǎn)化亦融天。 金邊絆惹丹心夢,遍秀芳姿贊異蘭。 在這首仄起首句押韻式詩里,“仙、川、妍、天”都是下平一先韻,只有最后一個“蘭”字為上平十四寒韻。 “孤雁出群格”與“孤雁入群格”同樣適用于絕句。例如: 《七絕·下江南》(孤雁入群格) 杏雨梨云籠柳堤,輕嵐薄靄掩桃溪 。 煙花三月江南去,踏水尋幽賞秀奇 。 詩中一二句的韻腳“堤、溪”為上平八齊,結(jié)句的韻腳“奇”字為上平四支韻。 《七絕·詠梅》(孤雁出群格) 一枝獨秀佇云崖,一片冰心向晚霞 。 一笑傾城唯艷魄,一辭莫贊是梅花 。 這首詩里,二四句的“霞、花”為下平六麻韻,首句的“崖”字為臨韻上平九佳韻。 《七絕·醉春風》(孤雁出群格) 故疇園圃探花容,古道臺城賞柳蔥 。 煦色韶光收眼底,沈吟一闋醉春風 。 本詩中,二四句的韻腳“蔥、東”為上平一東韻,首句的韻腳“容”字為上平二冬韻。 在格律詩的創(chuàng)作中,“孤雁(出)入群格”不常用,古典君也認為不建議使用。畢竟在嚴格的用韻要求下,這是出韻。但是,若因詩情澎湃,為表達特殊情感需要,一時在本韻部里又找不到準確的字眼,不得已之下,是可以借用鄰韻部的字韻腳。 文中使用部分圖片和文字來自網(wǎng)絡,若涉及版權(quán)問題,敬請原作者聯(lián)系我們立即處理。謝謝!本文系百家號獨家首發(fā),其他平臺轉(zhuǎn)載,請注明作者及出處。否則一經(jīng)發(fā)現(xiàn),將追究抄襲責任。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