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月,當滇桂川黔的綠茶爭相上市時,杭州卻直至四月臨近,才呈上久盼的春光,不徐不疾,千呼萬喚下西子風韻始現,勾人心脾的,自然是那杯龍井。 春分的天氣,午后的街上已有人穿起短袖,念叨了半月余的“盼春游”終于有了實感。都市里的時髦精蠢蠢欲動,泡泡咖啡館打發(fā)春光正當時。而我卻只想閑閑飲杯茶,“茶寮相望,有終目坐息于其間不事一事者”,民國年間的江浙才子范煙橋把這無用的嗜好總結為“孵茶館”。一杯綠茶坐一天,保持靜的姿態(tài)孵化而出的,大抵只得春日閑情了。 人間有茶便銷魂。春天在杭州逛茶館,大才子郁達夫最有發(fā)言權,“出錢塘門,或到涌金門外去船的兩條路;臨湖的頤園三雅園的幾家茶館生意興隆……四時有鮮花的擺設,墻上門上,各有詠西湖的詩詞屏幅聯語等貼的貼掛的掛在那里。”此番茶香盛景,在今時春朝的西湖沿岸仍可領略一二。 ?“貴如金”的明前龍井 三月,當滇桂川黔的綠茶爭相上市時,杭州卻直至四月臨近,才呈上久盼的春光,不徐不疾,千呼萬喚下西子風韻始現,勾人心脾的,自然是那杯龍井。 西湖茶人的茶芽采摘標準并未逐流而去,兩厘米左右,一芽一葉初展,芽略長于葉方為上品,頗有幾分嬌容半掩之韻味,恪守本心方得茶之本真,既保持茶之嫩度,又不致茶味淡薄。 猶記得初來杭州的清晨,微雨初涼,風卷著些許水汽由窗拂過面頰,公交沿梅靈路一路向南,未曾真切體會過的山頂薄霧山腳茶的景致此刻卻來了個沒完沒了,課本上的“獅龍云虎梅”應景而生。 ?滿覺隴,居于西湖龍井的五大傳統產區(qū) 獅峰、龍井、云棲、虎跑、梅家塢之一的“龍字號” 這五個產區(qū)因占據西湖景區(qū)的氣候地理優(yōu)勢而歸入西湖龍井一級產區(qū)。我們此番所尋的明前龍井,便來自“龍字號”的滿覺隴白鶴峰。 時常欽羨杭城的半城山水,環(huán)境的優(yōu)渥從滿布行道樹的苔蘚可窺見一斑,綿綿群山雨意時濃,使得生長于此的茶樹茶性發(fā)揮至極。由群體種經系統選育而得的龍井43,因茶芽整齊,葉色均勻,內含物高,發(fā)芽時間適中而成為主推品種。 對于好茶的追尋,即是對天地人和之境的追尋。春季的杭州多雨,與好茶所要求的晴天時常相悖。日曬下的茶芽因蒸騰作用而內含物積聚,一定的溫度使得酶性活躍以致有利于茶風味的物質增加,無水的葉表則有利于后續(xù)的加工。 茶芽的采摘工作枯燥無趣,一位熟練采茶工一日早春茶芽采摘量僅4斤左右,5斤鮮葉加工才得一斤干毛茶,龍井茶加工之繁瑣,由“抖、搭、捺、拓、甩、扣、挺、抓、壓、磨”十大手法可見。 茶芽在與鍋壁的摩擦和手的輕壓之下逐顯其形,由指縫甩出,抖落之間茶香彌散,火候的掌控盡在炒茶師傅之手,少一分則青氣尚余,多一分則高火味顯,然純手工炒茶技藝因炒茶機的普及而日漸流失,炒茶機在加工效率及成茶外形確有優(yōu)勢,隨之而來的是茶芽勻整度更好的龍井43種植的普及,不論時間推動技藝如何更迭,不變的是茶人對于好茶的追尋。 ?純手工制茶,經鮮葉采摘、攤青、青鍋、分篩回潮、輝鍋、勻攤、收灰多道工序。 每每偶得一泡好的西湖龍井茶,或聚上三五好友,或獨投于茶盞之中,細細品味直至茶味淡薄方作罷。對于好茶的珍惜,以至于茶人賦予茶一定靈性,然過于格物則顯妖。這種珍惜當源于對自然的感激,對為茶葉種植加工投注心血的茶人的尊敬。 少量沸水浸潤杯底,茶葉產生縷縷清香,是豆花香,夾雜著清新嫩香,抑或是輕微花香。茶葉隨水舒展后,再注入熱水,翻舞沉浮中茶味盡顯。西湖龍井茶鮮爽甘醇,與以咸鮮著稱的片兒川一樣,是杭州人對于鮮味的追求。 ?龍井茶香源自近五十種主要香氣物質的調和,醇類物質清香顯著,醛酯類物質則顯果香。 味覺、香氣往往是內心情境的投射,乘物以游心,一杯龍井給予身心喜悅之感。愿這杯“與天時搶出來”的明前西湖龍井,可使你尋到一絲久違的心動。 原文作者:可茶斯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