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子女教育、自身健康、父母養(yǎng)老是人們關(guān)心的三大問題。其中教育是改變階層現(xiàn)狀,唯一可靠的上升通道。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已不是口號,是子女教育的行動指南。教育的魅力不在于傳授知識,而是在于引導和啟發(fā)。在我看來,教育是培育人有一個健全的人格、掌握一門生存的技能、樹立一個堅忍不拔的志向。人真正需要的,是這樣一個志向,就是努力掌握自己的命運,而不是滿足于完成別人分配的角色。在縣城,教育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政府在投入,民眾也在投入。呆在縣城的許多農(nóng)村年輕人,主要任務就是供孩子。在縣城,幼兒園有很多所,有公辦的,也有民辦的。從城東分布到城西,滿足縣城不同區(qū)域孩子的上學需求。其中公辦幼兒園收費大體都一致就是娃娃的伙食費,但是民辦幼兒園就分出等次了。近幾年,小區(qū)幼兒園建成并開始招生,但收費不低,人均每年上萬,但這是有錢人孩子的地方。上幼兒園并沒有挑動起縣城人們的神經(jīng),因為在縣城人看來那就是哄孩子的地方,在哪上都一樣。在縣城,上小學是每年秋季開學縣城人們街頭巷尾熱門議論的話題。小學大體都是公辦的,但是分出了區(qū)別。師資力量、教學氛圍、生源質(zhì)量的各不同,硬在縣城逼出來一個擇校難、大班熱的問題。管理者為此想了很多辦法,分片區(qū)、分戶籍、分住所各種分,但是管住了大多數(shù),卻管不住有關(guān)系的少數(shù)。開學一周以后,每個班的學生都比原計劃超出了很多,達到七八十人。上小學,原來是孩子自己在讀書,現(xiàn)在是家長在讀書。車接車送,陪讀陪睡,事事要操心。孩子一開學,上班的干部們也加入了接送的大軍,如果把遲到早退作為違紀行為來處理干部的話,不知道能處理多少人,誰家沒個孩子。九年義務免費教育的實施,不僅減輕了家庭負擔,而且是初中對小學畢業(yè)生的全盤接收。找一個好的學校,找一個好的代課老師,又是縣城人們發(fā)動自己關(guān)系的關(guān)鍵時期。孩子學的好,家長不托關(guān)系少操心;孩子學的差,家長找起關(guān)系還擔心。有些家長的溺愛教育我現(xiàn)在都搞不明白,上中學的孩子又不是小學生,縣城又不大,為什么上學放學還要車接車送?對于孩子,不經(jīng)受風雨的考驗,怎么練就承擔風雨的肩膀?走向社會怎么辦?在縣城,初中畢業(yè)就是一道小的人生分水嶺。有的孩子上了高中,有的孩子進入了職業(yè)學校,有的孩子走向了社會。一個人在心智不成熟時期的一個選擇,徹底鑄就了一個不同的人生。所以讀書改變命運,在這個 “讀書”還能改變命運的時代,人活著就要有理想、有目的,就要不顧一切去奮斗。至于奮斗的結(jié)果是不是成功?是不是快樂?不要放在心上。師資資源、學生資源的不同,造就了縣城中學是絕對的重點,馬太效應非常明顯。上高中的目標就是高考,不要談素質(zhì),不要談能力,高考就是看誰考試分數(shù)高。就這么簡單,就這么粗暴。在縣城,每年能考上清華北大的基本沒有,最好的也就是人大、復旦這個類別了。在縣城,不光清北,985等品牌學校也越來越難了,這是優(yōu)勢資源向大城市集中的結(jié)果。在縣城,生源流失很明顯。過去大部分縣城中學的尖子生會在縣城上學,而現(xiàn)在大部分尖子生都去了地級市或省城,留下來的“尖子生”其實大多是以前的“中等生”。這就叫做大城市對小縣城的“掐尖”。在縣城,家境殷實的人早已在省城買了房子。有的孩子從上幼兒園起就成了省城人了,有的孩子從上初中起,有的孩子是從上高中起。不問結(jié)果,只問過程。過程完美,家長也就問心無愧了。在縣城,諸多培訓機構(gòu)遍地開花,諸如跆拳道、架子鼓、美術(shù)班、舞蹈班、鋼琴班、書法班、校輔導班……良莠不齊,但是還是吸引著大量焦慮的家長,因為我們不能輸在起跑線上。在縣城,能教育出什么樣的人?在我看來,有很多影響因素。首先是家庭因素。如果家庭矛盾多,父母吵吵鬧鬧,對孩子是有很大的負面影響。其次是學校因素。學校硬件、整體學習氛圍固然重要,但是適合孩子也很重要。如果孩子進入一個學?;蛘甙嗉夐L期壓抑自卑不快樂,那么就不是最優(yōu)選擇。再者就是補習因素。補習有兩種,一種是特長和興趣培養(yǎng),比如跳舞、鋼琴。一種是智商能力培養(yǎng)。補習肯定有好處,但現(xiàn)在亂象叢生和良莠不齊,選擇很重要。最后是社會活動部分。社會活動,現(xiàn)在大多數(shù)孩子整天埋在書本和手機里,缺少西方注重的社會實踐經(jīng)驗。我覺得,縣城的孩子多些“鄉(xiāng)土”實踐教育,未必是一件壞事,值得教育者的思考。在縣城,無論教育質(zhì)量的好壞,都是大多數(shù)孩子通往成功捷徑的地方,無法選擇。引用盧森堡的一句話:“不管怎樣的事情,都請安靜地愉快吧!這是人生。我們要依樣的接受人生,勇敢地、大膽地,而且永遠地微笑著。在縣城,無論教育質(zhì)量的好壞,都是大多數(shù)孩子通往成功捷徑的地方,無法選擇。引用盧森堡的一句話:“不管怎樣的事情,都請安靜地愉快吧!這是人生。我們要依樣的接受人生,勇敢地、大膽地,而且永遠地微笑著。”(來源:丹鳳論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