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夢華: 上次我寫到一半不得不去做其他的事,因此今天接上次的話題繼續(xù)和你聊聊格局和境界。 我那天講到了一個人格局的大小,是指在空間范圍內,能否看到大機會,能否做一件影響范圍更大、影響力更大的事。今天,我和你講講境界。這個詞其實源自佛教,意思是說人能夠看得多么高遠,看透多少層。佛教認為宇宙有很多層級,有高有低。為了便于你理解這個抽象的概念,我給你講中國古代的一個故事。 你們在學習歷史時,講過秦始皇統(tǒng)一中國的那段歷史。當然,你們的老師不會講述統(tǒng)一的過程,而在中國,這段歷史老師會講得比較詳盡。講到秦國統(tǒng)一六國,就要先講統(tǒng)一之前發(fā)生的商鞅變法。 秦國地處中國的西部,有點兒相當于美國的中西部,從那里統(tǒng)一中國顯然不容易,因為經濟和文化都不發(fā)達。實際上,當時秦國還經常被周邊國家欺負,不過它當時的國君秦孝公是一個非常有雄才大略的人,他想要奮發(fā)圖強,于是招攬?zhí)煜碌挠⒉诺角貒敼?。當時有一個叫作商鞅的人就去了,這個人非常了不起,幫助秦國進行了改革,使得后來秦國統(tǒng)一了中國。過去大家談論商鞅,都把他作為一個偉大的改革家。近年來,大家對他更多的是反思,因為他那些急功近利的改革措施的副作用很大,秦國在統(tǒng)一之后僅僅15年就被滅了。其實,大家誤解了商鞅,因為急功近利的做法并非商鞅的本意,而是當時秦孝公的選擇。具體過程在《史記》中是這樣描述的。 商鞅對秦孝公一共進行了三次游說(對于游說,你就理解成找工作就可以了,但是他找的是類似內閣首相的工作)。商鞅每一次都是通過秦孝公的寵臣景監(jiān)引薦面見秦孝公的。 第一次他講堯、舜、禹、湯的大道。堯、舜、禹、湯這四個人是中國上古時期的四個國君,據(jù)說他們統(tǒng)治的時期天下太平,百姓安居樂業(yè),是后來君主和知識分子向往的黃金時代。結果,商鞅那次講了半天,秦孝公聽著聽著睡著了。商鞅離開之后,秦孝公向景監(jiān)發(fā)火,說商鞅太自大了。商鞅聽到景監(jiān)的反饋沒有氣餒,請求再給他一次機會。于是5天后景監(jiān)給他安排第二次朝見,這一次商鞅講周文王、周武王的王道。周文王和周武王是周朝的國君,他們的業(yè)績是看得見的、具體的,因此不像上古時代國君的功績那樣被傳得神乎其神。秦孝公有點兒興趣了,說這個人可以一起聊聊天,但是依然沒有打算啟用商鞅。景監(jiān)把秦孝公的意思回復給商鞅后,商鞅說:“我已經知道該怎么游說他了。請再給我一次機會!”第三次,商鞅以霸道說秦孝公,和秦孝公聊了五霸之事。所謂五霸,是中國春秋時期五個被公認的主導中國政治的有為之君。你把他們理解成伊麗莎白一世或者路易十六就好了。秦孝公這次聽得津津有味,不知不覺中身子不斷向前移,差點兒跌倒。這之后,秦孝公又一連幾天請教商鞅,并最終決定用商鞅變法。 景監(jiān)知道后,就問商鞅:“既然你知道大王的心思是富國強兵,稱霸諸侯,為什么前兩次還要和他談帝道、王道呢?”商鞅說:“我是怕如果他真是一個境界特別高、有大志向的人,我一開始就說那些低層面的事情,就把他看低了?!焙髞恚匦⒐屔眺睘榍貒贫斯院軓姷姆?,這些法律作為政治和軍事工具,在短期內功效明顯,秦國很快統(tǒng)一了中國。商鞅也清楚那些政策的負面后果,商鞅說:“這樣一來(急功近利),秦國的國運終究不可能超過之前的商朝和周朝。”最后的結果也不出商鞅所料,秦國在統(tǒng)一中國后不僅很快就滅亡了,更可悲的是,它的宗室也被造反的人殺光了。如果秦孝公知道他的子孫會有這樣的下場,不知道是否會后悔選擇走上用霸道治國的道路。 可以說,秦孝公和后來秦國的君主雖然有遠大的志向,但是境界不夠高,只看到了武力在短期內的好處,卻難以理解它長期的危害。在制定統(tǒng)一方針時,商鞅分別用帝道、王道和霸道游說秦孝公。秦孝公對它們的態(tài)度截然不同,最后采用了一種速效卻危險的策略,最終讓秦國走進了死胡同。今天,秦孝公雖然死了,但是世界上大部分人并不比他更有遠見,絕大多數(shù)人依然只知道追求速效,無視長期利益。 當然,很多人會說:“任何國家在崛起時肯定要率先富國強兵,那時候談寬仁的帝道和王道不是不切實際嗎?”同樣,對于年輕人,先要解決短期利益的問題,才能有錢、資源做長遠的事情。但是,人一旦習慣獲得短期利益,境界就高不起來了,可能永遠不會追求更高的境界了。相比秦孝公,世界上還是有比他境界更高的君主,比如法國的拿破侖和美國的國父那一批人。 關于美國國父,你在學歷史時對他們有很多了解,我就不多說了。他們都懂得要通過妥協(xié)談判解決新大陸長久生存發(fā)展的問題,而不能靠武力解決問題。至于拿破侖,則值得多說兩句。拿破侖一生花的精力最多,最引以為傲的是他的《拿破侖法典》,而不是哪一場戰(zhàn)役的勝利。 雖然拿破侖給人的印象是一個杰出的軍事家,但是他精通法律,并且知道它的重要性,因此任命起草《拿破侖法典》的委員會,親自參與法典的制定,在參議院一共召開了102次討論會,親自擔任委員會主席并參加了其中的97次會議,且逐條審定了法典。在討論會議上,他常常引經據(jù)典,滔滔不絕地發(fā)言,這讓那些著名的法學家驚嘆不已。法典最后經立法院通過,正式公布實施。雖然拿破侖在軍事上的勝利在1815年就終結了,但是整個19世紀,歐洲依然是在拿破侖的影響下度過的。當拿破侖自己總結一生的成就時,最為自豪的就是這部法典。他在臨終前,不無感慨地說:“我一生40次戰(zhàn)爭勝利的光榮被滑鐵盧一戰(zhàn)抹去了,但我有一件功績是永垂不朽的,這就是我的法典。”拿破侖的成就在于,他在一開始就把目標定在確立一個資本主義的現(xiàn)代國家上,而不只是軍功和征服,或者說他追求的是帝道而不是霸道。 對比一下秦孝公和拿破侖,可以看到一點,就是人們很難想用短期方法達到長期目標。我問過很多在大學的年輕人今后的想法,大多數(shù)人關心的是學什么專業(yè)和技能可以賺大錢,而且最好快速獲得成功。一些年輕人甚至想在30多歲的時候就獲得財富自由,他們的想法都不太現(xiàn)實。但凡能夠比較長期穩(wěn)定賺錢的行業(yè),比如醫(yī)生,開始的投入都是比較大的,并不存在一個不需要投入就能獲得很高回報的行業(yè),否則這個行業(yè)一定競爭激烈,一段時間后行業(yè)的回報會急劇下降。多年前,律師在美國是很吃香的職業(yè),學法律比學醫(yī)容易些,于是很多本科生選擇進入法學院,但是等到他們畢業(yè)時,這個行業(yè)的好位置已經被人搶完了,留給新人的不過是一些打雜的事。類似地,這兩年金融數(shù)學行業(yè)很熱門,因為一些人認為只要花上兩年學習這個專業(yè),就能進入大的投資銀行,得到一份體面的工作。哥倫比亞大學的統(tǒng)計系本來一年招不了幾個碩士生,但自從開了金融數(shù)學和錢掛上鉤后,這幾年每年會有幾百名碩士生畢業(yè)。大量的畢業(yè)生涌入金融行業(yè)后,在投行里找份差事都難,更不用說賺大錢了。這些人的追求太短視,境界太低,因此很難有大的發(fā)展機會。 我在讀大學時,經濟條件遠沒有你好,但是并沒有為將來的一份工作或一分錢發(fā)愁過。我有很多時候想離開大學去掙錢,但是那樣的話,我的學術水平就達不到世界一流水平,因此我兩次辭職回到大學全心讀書,并且在很多次周圍的人因為受到各種誘惑半途離開學校之后,還能堅持把學業(yè)完成。那些在中途退學的人,都找到了安穩(wěn)的工作,當時他們的生活水平不知道比我高多少,但是他們大部分人一輩子所能觸及的高度基本上在那個時候就被限制住了。今天回過頭來看,人追求多高的境界,最后就會得到多好的結果。 在你今后的發(fā)展道路上,總會有很多短期誘惑。很多時候,那些誘惑顯得如此美妙,你周圍的人會漸漸放棄目標,接受它們。這就是考驗人的定力的時候。人的境界高一點兒,多關注長遠,少盯著眼前,才能走得更遠。 祝順利! 你的父親2016年8月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