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處方來源
浙江中醫(yī)雜志1992,(12):545
劑型
丸劑 藥物組成
石見穿60g,青黛60g,三棱15g,莪術(shù)15g,烏梢蛇15g,郁金15g,生甘草15g,白花蛇舌草15g,鬼箭羽30g,白芷30g,烏梅30g,銀花30g,黃芪30g,拔葜20g,地鱉蟲10g,陳皮10g,風化硝10g。 加減
功效
主治
銀屑病。 制備方法
諸藥為細末,水泛為丸。 用法用量
每次6-9g,日2次服。2月為1療程。 用藥禁忌
不良反應(yīng)
臨床應(yīng)用
治療銀屑病100例中,男38例,女62例;年齡在10-20歲為22例,21-30歲為59例,30歲以上為19例,其中最小者8歲,最大者67歲;病程在1年以內(nèi)25例,1-5年為48例,5年以上為27例;皮損選擇以尋常型銀屑病為主。結(jié)果:痊愈28例,顯效39例,進步24例,無效9例;總有效率為91%。選擇30例痊愈、顯效病例,1年后觀察遠期療效,結(jié)果:26例未復(fù)發(fā),或原皮損固定在30%以下;4例復(fù)發(fā),甚至較前加重。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