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都鎮(zhèn)溪池村,距寧德市區(qū)約30公里,因霍童溪由村西北繞東北,直向東南流入八都,村處其間如池形,故名。
此次“樂騎單車”騎行隊選擇騎行溪池,并非因為它是美麗鄉(xiāng)村,寧德市郊的燒烤圣地、攝影基地,也非因它村中有七街八巷舊址,古榕眾多、棧道獨特,而是為了欣賞它青山遠黛、碧水迤邐的美麗,感受它青山臥綠水的溫柔。
從寧德市區(qū)出發(fā),沿新建的新能源大道和上汽大道騎行,一路向東。雖是初冬季節(jié),但風(fēng)和日麗,微風(fēng)不燥,綠蔭夾道,茶果飄香,道路平坦,視野開闊,但見遠山流放著薄云,天空鋪開云霞的油畫,一襲溪水浣洗著明晃晃的太陽;大地是一塊一塊的蜀繡,顏色明快而安靜。自行車行駛在青山綠水之間,在新建柏油路上不發(fā)一點聲響,讓人頓覺神清氣爽,心曠神怡。
福寧北路七都溪特大橋位于蕉城區(qū)七都鎮(zhèn),起點為七都溪南岸吉嶼附近,衢寧鐵路以北,與福寧北路三期工程相接,路線上跨七都溪后,折向東北進入三嶼海堤內(nèi),終點接福寧大道,修建長度2561.062米,共設(shè)特大橋1645米1座,大橋420米1座,占路線長度的80.7%,橋梁按雙幅橋布置,單幅橋梁寬度18米,橋梁段總寬度40米,南岸接線道路寬度40至50米,北岸接線道路標(biāo)準(zhǔn)寬度50米,全線擁有雙向六車道城市主干道。
今年九月通車的七都溪特大橋不僅是上汽寧德基地項目物資運輸主通道,也方便了來往八都、九都、霍童等沿線鄉(xiāng)鎮(zhèn)、村莊的人們出行,更是一處觀賞海天景色的拍攝點。
以廣闊、高遠、靜謐的藍天和素凈溫婉如少女的淡淡的白云為背景,或立或坐,或單人或集體,美景渾然天成,無一不是一張張唯美的畫卷。
“遠如明鏡天在水,近聽水流影如蔭。”圍欄遠眺,只見水天一色,煙波浩淼。遠處高速公路橋梁與高鐵動車大橋如蜿蜒曲折的巨龍盤旋起伏在海面上。
三嶼村對面是色彩斑斕的步行道入口,全長約3公里,于八都云淡村出口。堤壩沿海而建,用柏油鋪就,上面加鋪一層紅色瀝青,與圍欄而筑的花圃里的三角梅平分秋色,相映成趣。道路左邊是公園,右邊是大海,在藍天的映襯下,湖光山色,美不勝收。
云淡村,昔以兩岸喬木相對,朝云暮雨籠罩林梢,虹聯(lián)如門,故名。又傳說,該村面對月牙山,月光從山頭照射村中,認(rèn)為不祥,遂以云淡門為名,意避兇光。
云淡村,景從村名,是一座美麗的海島漁村。這里山青水秀,云淡風(fēng)輕,物產(chǎn)豐富,人民生活安靜恬適。它不僅有蕉城為紀(jì)念屈原和抗倭英雄戚繼光而設(shè)立的著名龍舟賽點,美味可口的咸淡水交界處養(yǎng)殖出來的海蠣和各類海產(chǎn)品更是聞名寧德。
從云淡出來,穿過八都隧道,便抵達了我們午餐用餐點——山哈酒樓。寄存好自行車,稍事洗漱,便開始了我們的饕餮盛宴。
山哈鱸魚是山哈酒樓最著名的一道特色菜。據(jù)說此魚生長于咸淡水交界的八都溪,肉質(zhì)細(xì)膩,味道鮮美。將魚從溪中網(wǎng)箱里撈出,殺好洗凈后,加上生姜、當(dāng)歸,大火煮開后盛入大盆,趁熱端上桌,用勺裝到碗里,但見湯水呈乳白色,聞之清香撲鼻,入口清甜甘咧,實在是吃貨們的最愛。
餐后有騎友建議去附近的紅門里村尋找紅楓葉。幾經(jīng)打聽,在一位熱心的阿婆的指引下棄車登道,向山上進發(fā)。
由于楓葉未紅,我們沒有到達楓林,但看到山腳下面的橙黃橘綠,也算是不虛此行吧。
下午一點多,我們到了本次騎行的目的地 ——溪池村。宋朝詩人劉鎮(zhèn)在《賀新郎 題王守西湖書院》一詞中嘗寫道“云淡天垂野。望晴郊、疏煙半卷,斷虹低跨。老樹連陰藏遠景,十里湖光照夜。看不盡、真山圖畫?!彪y道不是此刻溪池的寫照嗎?
沿新建路去溪池游玩,開車太快,步行則太遠,唯有騎車才能觀賞和感受到沿路的一番別樣美景,享受到繁忙工作之余的片刻悠閑。
“時人不知余心樂,將謂偷閑學(xué)少年?!钡肝覀兌寄苡来鎵涯曛?,長持少年之心,踏著單車,伴花隨柳,探尋內(nèi)心深處的快樂,在騎行路上幸福安靜的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