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39年4月3日,八路軍隴海南進游擊支隊主力,在蘇北邳縣(今邳州市)鐵佛寺(今鐵富)地區(qū),擊退自山東郯城、臺兒莊、橫山、蘭陵等據(jù)點出動的1000余日偽軍的四路圍攻,斃傷日偽軍100余人。 1939年4月10日,新四軍第二支隊第三、第四團各一部,在安徽省宣城貍頭橋地區(qū)粉碎日軍1300余人的3路合擊,斃日軍40余人,傷30余人。 1939年4月15日,日軍一部在炮兵、騎兵和飛機配合掩護下,自河南永城出動,向駐守在皖北渦陽、亳縣的國民黨軍進犯。新四軍游擊支隊第一、第二、第三團主動出擊,襲擊和截擊日偽軍,積極配合友軍打擊日偽軍,粉碎了日偽軍的企圖。 1939年4月28日,(1)八路軍隴海南進游擊支隊進攻駐蘇北邳縣之日偽軍,29日再度收復邳縣城,斃傷偽軍64人,俘偽軍93人。(2)新四軍第一團在皖南銅陵縣順安以南之塌里王設伏,斃日軍16人,傷日軍14人。 1939年5月1日,湖北省應城縣抗敵自衛(wèi)總隊在陶鑄率領下進攻由偽軍守衛(wèi)的云夢縣城,殲偽軍20多人,解救被關押群眾多人。 1939年5月4日,新四軍第六游擊大隊在湖北禮山縣橋店以西地區(qū),攻擊日軍第三十九師團一部,斃傷日軍30余人。 1939年5月9日,新四軍第一支隊第一團第一營在皖南銅陵縣謝家垅以南山地設伏,斃日軍29人,傷日軍33人。 1939年5月20日,(1)新四軍第六游擊大隊在河南羅山通訊處楊厚益等8人,遭到國民黨第五戰(zhàn)區(qū)第四游擊縱隊豫南游擊司令的誘捕。6月16日楊厚益等5人被活埋。是為“羅山事件”。(2)新四軍第三支隊在駐防的銅陵、繁昌地區(qū)遭到皖南順安、荻港等地日軍1000余人的兩路進攻。第三支隊第五團在第一團配合下經(jīng)4天激戰(zhàn),斃傷日軍300余人。 1939年5月23日,中共中央東南分局委員、中共江西省委書記、新四軍駐贛辦事處主任黃道,在赴新四軍軍部時途經(jīng)江西省鉛山縣河口鎮(zhèn),被國民黨特務暗害。 1939年5月31日,“江抗”第二路在江陰縣和無錫縣交界的黃土塘,與日軍200余人遭遇,展開激戰(zhàn),斃傷日軍10余人。 1939年5月,新四軍鄂東第六游擊大隊和第五游擊大隊一部,襲擊駐黃陂縣蔡店附近李新灣的偽軍第八軍李漢鵬部。俘偽軍旅長以下300余人,繳獲迫擊炮3門、重機槍9挺、長短槍500余支。 1939年6月1日,八路軍蘇魯豫支隊在皖東北宿縣張山集、前楊莊一帶,粉碎1700余名日軍的“掃蕩”,斃傷日軍300余人。 1939年6月3日,(1)“江抗”第二路在蘇南無錫縣嚴家橋(今屬錫山區(qū)),遭國民黨忠義救國軍第十支隊進攻。經(jīng)一夜戰(zhàn)斗,殲忠義救國軍兩個直屬大隊,俘600余人,繳獲重機槍10余挺、輕機槍50余挺。(2)新四軍游擊支隊第二團在皖東北宿縣湖溝集以西,與從宿縣出擾的日軍300余人、偽軍百余人遭遇,激戰(zhàn)兩小時,殲日偽軍40余人,毀敵汽車3輛。 1939年6月4日,八路軍蘇魯豫支隊在皖東北宿縣鮮溝地區(qū)粉碎2000余日軍的輪番進攻,戰(zhàn)至次日,斃傷日軍300余人,擊毀日軍汽車3輛。 1939年6月5日,八路軍蘇魯豫支隊在皖東北宿縣小時村粉碎日軍200余人的圍攻,斃傷日軍100余人。 1939年6月12日,新四軍駐湖南省平江嘉義的辦事處,被國民黨第二十七集團軍總司令楊森派出的特務營包圍。新四軍上校參謀涂正坤被當場槍殺,當今辦事處主任羅梓銘等6人又被活埋。是為令人震驚的“平江慘案”。 1939年6月20日,新四軍游擊支隊第二團襲擊皖北懷遠縣城,激戰(zhàn)約兩小時,斃傷日軍數(shù)十人。 1939年6月24日,(1)“江抗”第二路夜襲蘇州許墅關火車站,全殲日軍警備隊長山本等20余人。(2)“江抗”第三路殲滅黃埭偽軍一個中隊30余人,使滬寧線鐵路中斷3天。 1939年6月25日,新四軍游擊支隊第二團又夜襲皖北懷遠縣城,斃日軍多人。 1939年6月26日,新四軍游擊支隊第二團一部,在蚌埠市以西的常家墳地區(qū)設伏,襲擊日軍船只,擊毀日軍汽艇4艘,斃日軍數(shù)十人。 1939年7月23日,“江抗”第二路第二支隊挺進上海近郊,夜襲上海虹橋機場日軍飛機場。 1939年7月31日,新四軍第二支隊第四團在蘇南溧水曹村地區(qū)粉碎日軍進攻,斃日軍21人。 1939年7月下旬,(1)“江抗”陽澄湖支隊和淞滬支隊一部,在蘇南青浦縣(今屬上海市)莊家涇地區(qū)粉碎日軍的進攻,斃傷日軍20余人。(2)崇明人民抗日自衛(wèi)總隊一部,在崇明縣堡鎮(zhèn)以西白祠堂附近設伏,斃日軍12人,傷日軍8人。 1939年7月,新四軍游擊支隊第一團連續(xù)出擊,襲擊駐豫東永城偽軍王福來部,殲滅其兩個中隊。 
 特別說明:抗日戰(zhàn)爭紀念網(wǎng)是一個記錄和研究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歷史的公益網(wǎng)站。本網(wǎng)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與網(wǎng)站的文/ 圖等稿件均為轉(zhuǎn)載稿,本網(wǎng)轉(zhuǎn)載,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nèi)容的真實性。本網(wǎng)轉(zhuǎn)載出于非商業(yè)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轉(zhuǎn)載稿侵犯了您的版權(quán),請告知本網(wǎng)及時撤除。以史實為鏡鑒,揭侵略之罪惡;頌英烈之功勛,弘抗戰(zhàn)之精神。我們要銘記抗戰(zhàn)歷史,弘揚抗戰(zhàn)精神,堅定理想信念,為國家富強、民族復興,實現(xiàn)偉大的中國夢作出新的貢獻。感謝您對抗日戰(zhàn)爭紀念網(wǎng)的支持。 
                上一篇:新四軍征戰(zhàn)日志(三) 責任編輯:李一菲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