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丫鬟出身,偉人妻子,院士母親,她的一生沒有轟轟烈烈,卻可敬可嘆。 陪嫁丫鬟,為愛不惜無名無分 王桂荃原名王來喜,她的童年身世卻非常悲慘,4歲時父親去世,忍受繼母虐待,做丫鬟被轉(zhuǎn)賣了四次,后來作為陪嫁丫鬟跟隨李蕙仙來到梁家。 她干活伶俐勤快,聰明好學(xué),深受主人喜愛,甚至學(xué)會了管理家中財政。梁啟超親自為其改名:王桂荃。 1901年,梁啟超終于后繼有人,長子梁思成誕生,,但望著孩子單薄的身體,他和李蕙仙都有些擔(dān)心,于是為了香火旺盛,梁啟超在李蕙仙的準許下,娶王桂荃為妾。 1903年她成為梁啟超的側(cè)室。她給梁啟超生下六個孩子,即梁思永(子)、梁思忠(子)、梁思懿(女)、梁思達(子)、梁思寧(女)、梁思禮(子)。 當(dāng)年,梁啟超和譚嗣同一起創(chuàng)辦“一夫一妻世界會”。大概是考慮到有悖一夫一妻制的主張,梁啟超從不張揚此事,盡量諱避。他在信中提到王桂荃時,多稱“王姑娘”、“三姨”或“來喜”。他甚至要求自己的兒女們叫她“王姑娘”或者“王姨”,但是幾乎所有的孩子對王桂荃的感情都非常深。 無怨無悔,和家人共渡難關(guān) 王桂荃毫無怨言,默默付出,做著一位妻子一位母親所能做的一切。 戊戌政變失敗后,梁啟超一家逃亡日本,李蕙仙肩不能抗、手不能提,聰慧的王桂荃很快就學(xué)會了一口流利的東京話,對外聯(lián)絡(luò),操辦家務(wù),不辭勞苦,獨立支撐著這個家。 名氣很大的梁啟超,家里并不富裕,一大家子人的生活問題其實是很考驗當(dāng)家人的,王桂荃嫁給梁啟超時才17歲,在家庭顛沛流離的時候,王桂荃幫助操持家務(wù),從柴、米、油、鹽、醬、醋、茶,到縫新補爛洗洗換換,事無大小都照料妥當(dāng)。 1924年,李惠仙病重,王桂荃又懷上小兒子思禮,適值臨產(chǎn)時,梁啟超在寫給好友信中,首用“小妾”之稱。信中說,“思永既行,小妾又臨月,現(xiàn)在狼狽萬分,望思成歸如望歲?!边@才算承認了她的身份。 同年9月,李蕙仙乳腺癌逝世;1929年1月,梁啟超也因為腎病和醫(yī)療事故去世。世間僅剩下九個孩子和痛不欲生的王桂荃。 一門三院士,九子皆才俊 昨天的文章中也說了,梁家九子,個個都有出息,簡直可以說是中國近代史教育神話。 長女思順,詩詞研究專家、曾任中央文史館館長;長子思成,著名建筑學(xué)家、中科院院士;次子思永,著名考古學(xué)家、中央研究院院士;三子思忠,西點軍校畢業(yè),參與淞滬抗戰(zhàn);次女思莊,著名圖書館學(xué)家;四子思達,著名經(jīng)濟學(xué)家;三女思懿,曾任中國紅十字會對外聯(lián)絡(luò)部主任;四女思寧,早年就讀南開大學(xué),后參加革命;五子思禮,火箭控制系統(tǒng)專家、中科院院士。 這不僅是梁啟超育兒有方,王桂荃也是功不可沒的。 作為一個封建社會丫鬟出身的女人,她卻從不固步自封,堅持每天看報,聽廣播,對國家大事知道得一清二楚,常常和子女們交談,并發(fā)表自己的見解。梁家的孩子們從王桂荃的身上學(xué)到了這種樂觀向上的精神。 梁啟超走后,梁家剩下了九個未成年的孩子,最小不過五歲,家中無支柱,全靠王一人上下打點。作為單身母親的她,不僅把孩子撫養(yǎng)長大,良好的教育也使孩子們都成為了國家的棟梁。她還常對孩子們說:“成龍上天,成蛇鉆草,你們看哪樣好?不怕笨,就怕懶??茨愕苡袑W(xué)問,還不停地讀書。” 子女們種下“母親樹” 紀念她 1968年,時年85歲,與孩子們四散分離后在一間陰暗的小屋中與世長辭。臨終前,她并沒有留下什么遺言。 王桂荃是那個時代中國尋常女性的代表,平凡而偉大。她無怨無悔地為梁家獻出了自己的一生,把自己放得很低很低,卻把她的丈夫和孩子舉得很高很高,愛他們愛得用盡全力、轟轟烈烈。 在她去世以后,梁思成和兄弟姐妹一起在父親墓旁種下一棵“母親樹”,以此紀念這位偉大的堅強母親。 圖片源于網(wǎng)絡(luò),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刪除! https://mp.weixin.qq.com/s/A80LlnIuMajAqOxxHxse_g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