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劑
藥物組成
黃芪1.5g,甘草(炙)1.5g,人參(去蘆)0.9g,當(dāng)歸身0.6g(酒焙干或曬干),橘皮(不去白)0.6-0.9g,升麻0.6-0.9g,柴胡0.6-0.9g,白術(shù)0.9g。 加減
病甚勞役、熱甚者,黃芪加至3g; 咳嗽者,去人參; 若惡熱喜寒而腹痛者, 再加黃芩0.6-0.9g; 惡寒冷痛, 痛甚者加川0.6g; 頂痛、腦病,加藁本0.9-1.5g。 功效
主治
脾胃氣虛,少氣懶言,四肢無力,困倦少食,飲食乏味,不耐勞累,動(dòng)則氣短;或氣虛發(fā)熱,氣高而喘,身熱而煩,渴喜熱飲,其脈洪大,按之無力,皮膚不任風(fēng)寒,而生寒熱頭痛;或氣虛下陷,久瀉脫肛。 現(xiàn)用于子宮下垂、胃下垂或其它內(nèi)臟下垂者。
制備方法
用法用量
用水300ml,煎至150ml,去滓,空腹時(shí)服。
用藥禁忌
陰盛內(nèi)熱者忌服。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