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力求達成天人合一的蔡九峰《洪范說》 蔡九峰也就是蔡沈。 蔡沈(1167~1230),一名蔡沉,字仲默,號九峰,建州建陽(今屬福建)人。南宋學者。蔡元定次子。 蔡沈專意為學,不求仕進,少從朱熹游,后隠居九峰山下,注《尚書》,撰《書集傳》,其書融匯眾說,注釋明晰,為元代以后試士必用。 史書上說他幼承家學,稍長,師事朱熹于白鹿洞書院,為朱熹晚年最有成就的弟子之一。蔡沈博覽群書,視功名如草芥,三十不就科舉,諸臣舉薦,都推說:“此非吾志也”,堅不肯受。慶元二年(1196)爆發(fā)慶元黨禁,隨父謫官道州(今湖南道縣),父子穿草鞋步行三千里,閉戶讀書,授徒講學。父歿,護柩以還,贈銀以途者眾,沈一一跪謝堅不肯受。著有《書集傳》、《洪范皇極》、《蔡九峰筮法》《洪范說》等。
蔡沈的《書集傳》是宋代《尚書》經(jīng)學的代表作,是一部“求圣賢之心”的求道著作。蔡沈特別維護傳道傳心的圣賢人物形象,尤其對《尚書》中占有重要篇幅的周公,通過辯疑、考訂、駁斥等方法來新釋周公事跡,再造了一個符合儒家修齊治平理想圣人氣象、具有高尚政治道德的周公形象。 在理學上,蔡沈承接周敦頤、二程之說。認為“沖漠無朕”時,已有萬物之理,理是氣或物的根本,所謂“氣根于道”。萬物萬事各有其理,但總的理只有一個。宇宙形成的過程,是有理乃有氣,有氣乃有形,形生氣化,生生之理無窮。“無極之真,二(陰陽二氣)五(五行)之精,妙合而凝,化化生生,莫測其神,莫知其能”(《洪范皇極·內篇》)。陰陽二氣的關系,是陽順陰逆,陽長則陰消,陽進則陰退。順者吉而逆者兇,長者盛而消者衰,進者利而退者鈍。他承襲張載關于陰陽二氣變化之說,稱顯著變化為“變”,逐漸變化為“化”。兩種變化互為交替,所謂“變者化之漸,化者變之成”??傊?,理是宇宙的本原,存在于氣和物生成之前。理天形,物有形。無形之中已具有形之實,有形之實而體無形之妙。故君子談理而不墜入虛無,言物而不拘泥于形器,中立而不倚,旁行而不流,樂天知命而不憂。
關于人性問題,蔡沈把心、性、情聯(lián)系在一起。認為心“實為身主”,人心動靜,產(chǎn)生性情。性是理之形體,情是性的發(fā)動。心有體有用。其體則為仁義禮智之性,其用則為惻隱羞惡辭讓是非之情。當心寂然不動時,渾然在中,無所偏倚,與天地同體;當心感萬物而動時,則隨觸隨應,曲成萬物。故他強調主敬功夫。認為“敬者,圣學始終之要”,未知時要敬以知之,已知則要敬以行之。不敬則心無管攝,精神昏亂,不能有所知,亦不能有所行。善養(yǎng)生者,是以氣而理形,以理而理氣。理順則氣和,氣和則形和,形和則天地萬物無所不知。反之,理昏于氣,氣枯干形,耳目口鼻徇而私欲勝,好惡哀樂而天理亡,雖能茍生,亦如禽獸。他維護封建綱常,堅持正統(tǒng),認為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五品恭順,則為皇極之世。 上面這些都是蔡沈對《皇極經(jīng)世》的解釋及研究。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