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影院線那點事兒
每位電影導演,都有自己的個性和風格,對電影藝術(shù)有不同的見解,對劇本和人物角色有不同的理解,對演員的選用也有側(cè)重和要求,對藝術(shù)的詮釋手法也各有不同,各有特色各懷絕技各有千秋。 所以,同一劇本放在不同導演手中,會拍成不一樣的影片。所說的這些,觀看翻拍影片時就能夠感受到。 通俗點兒說,拍電影就好比做菜。同樣的食材匯集一起放進鍋里,每位廚師炒出菜來的味道,都大有不同。有的口味偏甜,有的口味偏咸,有的注重菜肴的口感,有的注重菜肴的色澤外觀,有的要求炒菜要色香味俱全。拍電影與炒菜大同小異,但比炒菜復雜多了,但也需要拿捏火候,把握上菜的時機。 拍電影過程中,需要拿捏火候。電影怎么拍,在哪兒取景,哪個時段拍哪場戲,演員如何來塑造角色,甚至演員在鏡頭前的走姿、身段、念白和表情,都拿捏掌控在導演手中。一不合意就NG,甚至重拍多條,直到導演滿意為止。除了如何拍電影,電影上映的檔期安排也很重要,檔期不好影響票房成績。 電影檔期的選擇和安排,就跟把握上菜的時機一樣。酒樓里宴席上的一桌子菜,如何上菜,先上哪道后上哪道菜,都是有講究的。影片在影院中上映,檔期的安排至關(guān)重要。檔期如何來安排, 需要制片方與院線協(xié)商,然后將影片安排在合適的檔期,進入影院的排片表。在此期間,營銷工作得做到位。 影片制片方與電影院線,就是一對歡喜冤家,既是互利合作,又難免產(chǎn)生利益紛爭。影片賣得好,院線延長放映檔期,或因為利益糾紛,影院縮短影片檔期,甚至影片未上映就遭拿下的案例也是屢見不鮮。不過,影院縮短某部影片檔期,并非明智之舉。因為現(xiàn)在放映電影的渠道,并不只依靠電影院線。 影片過了檔期,或放映檔期被人為縮短,制片方可以將影片投放到各大視頻網(wǎng)站和電視臺?,F(xiàn)在,各視頻網(wǎng)站上的最新影片和熱播片,都是會員制或單次付費的。影片檔期在影院里被人為縮短,卻可以讓視頻網(wǎng)站小賺一筆,而制片方在視頻網(wǎng)站和電視臺身上也可獲得收益,可謂“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不過,影片票房成績還是依靠電影院線來獲取。所以,制片方與電影院線,還是要細致磋商互利合作的。換句話說,制片方得哄著電影院線,在對上映檔期和利益分成加以磋商之時,既不能傷了和氣又不能傷了感情。如果影片很搶手和社會呼聲很高,那么院線就會放下架子不再矯情,好賣的東西誰不想借機大賺一筆? 若是電影院線方面太過拿人,那么與影片制片方就會產(chǎn)生一些紛爭。影片票房的命脈,是把握在電影院線手中的,所以,難免受人挾控和受制于人。除非影片制片方和電影制片廠,有自己的院線影院,就可以擺脫受人挾控的窘境?,F(xiàn)在的電影院線眾多,雖然某些院線一家獨大,但其他院線也可以與之形成競爭。 各家電影院線的新生和發(fā)展,助力電影事業(yè)繁榮發(fā)展,為電影票房成績起到保駕護航的作用。同時,各家院線之間也形成競爭,由此打破了行業(yè)壟斷。各家院線為了在市場競爭中求生存和謀發(fā)展,在不斷推出優(yōu)秀影片的同時,加大了硬件設(shè)施的投入。各影院的環(huán)境越來越好,視聽設(shè)備不斷升級,讓電影觀眾受益匪淺。 現(xiàn)在各院線影院,都在硬件設(shè)施上加大了投資。由開始的“杜比音效(Dolby)”音響設(shè)備,到數(shù)字化影院,到“艾麥克斯(IMAX-3D)”,到“中國巨幕(DMAX)”的不斷推出,讓觀眾在影院里能夠獲得優(yōu)質(zhì)而豐富的視聽享受。電影院線之間的良性競爭,讓電影事業(yè)更加的興旺發(fā)達,并且取之與民造福于民。 (本文作者:卡爾赫林)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