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相信自己,因為全世界相信我 作者 | 教育編輯部 來源 | 教育(ID:edu618) 1 宅在家里的第14天,各位陪娃的家長們都還好嗎?抖音上看到逼瘋的家長們?yōu)楹⒆觽冋腋鞣N樂子已經(jīng)找到山窮水盡。有的家長把家里裝扮成旅游勝地,每天帶著孩子一一解說參觀。 有的帶孩子扮起了獅子,弘揚中國文化。 還有的給孩子玩起了圈投游戲,為這段無聊的時光增加一點刺激。 總之只有你想不到,沒有家長做不到。就連演員陳赫一家?guī)薅家獛Н偭恕?/p> 陳赫的爸爸為孫女扮起了各種奇怪的造型,頭上一會帶著浴巾,一會圍著圍巾。 甚至和孫女玩起捉迷藏的游戲,被無奈地逼到角落里直呼崩潰。 與上面這些帶娃的家長不同,還有另外一種硬核帶娃的方式。 那就是像吳京的老婆謝楠一樣,時刻不忘記鍛煉孩子的各種能力。 前不久,吳京的老婆謝楠發(fā)了一條微博,說自己在家陪孩子玩起了填色書,培養(yǎng)孩子的注意力。 曾經(jīng)有份中國城市親子調(diào)查數(shù)據(jù)顯示:“中國七成中國父母沒時間陪孩子。而且三分之二的兒童與手機、ipad為伴,僅五分之一的父母重視與孩子的情感溝通。” 城市的父母很少陪娃,更別提偏遠地區(qū)的留守兒童了。 僅僅在春節(jié)時期回一次老家的家長們,陪孩子的機會僅僅是隔著電話的問候而已。而這一次,因為疫情的緣故,每個家長都有足夠多時間陪娃了。 2 城市的父母很少陪娃,更別提偏遠地區(qū)的留守兒童了。 僅僅在春節(jié)時期回一次老家的家長們,陪孩子的機會僅僅是隔著電話的問候而已。而這一次,因為疫情的緣故,每個家長都有足夠多時間陪娃了。 很多家長也許會說,我也知道陪伴啊,我每天陪著孩子玩,不就行了嗎? 其實,陪伴不止在陪而已,更重要的是怎么陪。 那些有智慧的家長陪伴孩子會更加注重方法,他們知道怎樣實現(xiàn)高效地陪伴。 就像謝楠那樣的一邊陪孩子玩,還一邊注意培養(yǎng)孩子的注意力。這么長的假期,怎樣實現(xiàn)高效陪伴呢? 心理學家曾經(jīng)說過,高質(zhì)量的陪伴有三個要素:情緒的調(diào)整、情感的投入、一起做有意義的事,三點缺一不可。我們一一來看這三個要素對孩子的影響。 3 尹建莉說:教育孩子,一發(fā)脾氣你就輸了。放到陪伴上也是。 為什么有的孩子到青春期會變成“叛逆”少年?為什么有的孩子膽小懦弱,有的孩子脾氣很急躁?其實這一切都與父母的情緒有關! 長時間的相處一室很容易讓人脾氣暴躁,尤其是遇到孩子還很皮、不聽話的時候。比如有的媽媽早上會在掀起被子生氣地大叫: “ 我跟你說了多少遍了,起床不要這樣磨磨嘰嘰的,你怎么老是記不?。 北热缬械暮⒆影褨|西打翻了,家長也會劈頭蓋臉地怒吼:“你怎么回事?” 其實這樣的孩子長大之后也會很容易變得脾氣不好。 相反,很多家長在陪伴孩子玩耍的時候,會喜歡說:“沒關系,慢慢來,試試吧!” 這些孩子往往也會性情溫和,積極勇敢,因為他們不用害怕家長生氣或者處罰。 在假期里如果家長想控制住自己的脾氣,那么就要做到以下幾點: 4 說到陪孩子,很多家長覺得自己坐在孩子身邊就行了?;蛘甙咽謾C扔給孩子,自己坐在一邊看電視?;蛘咦约喝チ奶欤炊押⒆恿涝谝贿?。其實這樣的陪伴反而不如不陪。 教育專家尹建莉說,陪伴孩子要“用心”而不是“用力”。真正的陪伴是雙向的,有家長與孩子之間的情感互動,是彼此之間更深層次的溝通與了解。 家長用不用心,孩子一定會感覺出來。一旦孩子從家長身上感受不到情感關懷,就會找其他方式替代。 比如手機或者游戲。 很多孩子對手機成癮就與家長缺少情感投入相關。對那些早年缺乏情感依戀和親密情感溝通的孩子而言,父母早已失去了管教他們的資格。 所以,等孩子長大懂事以后,父母的教育也不會被孩子接納。 如果家長在陪孩子的過程中不知道怎樣進行情感投入,那么至少要做到以下幾點: 第一,從了解孩子開始,關心孩子關心的東西和事情 第二,學會用語言或者身體動作,表達自己的情感。 比如對孩子說媽媽愛你,或者在孩子哭泣的時候抱抱孩子。 第三,不從自己出發(fā),而是多問問孩子的感受 5 有專家曾經(jīng)在談到高效陪伴的時候說過一個“三段式”原則。 三段式原則遵循孩子身心發(fā)展的規(guī)律,大致是這樣的一個順序: 0-7歲陪孩子玩,在玩中學; 7-14歲陪孩子學,一起找到學習的樂趣,戰(zhàn)勝困難; 14歲以上陪孩子成長,平等對話,尊重個性,陪孩子高飛。 7歲以下的孩子對這個世界充滿好奇,做什么都有興趣。 這個時候可以陪孩子一起玩手工、一起玩涂鴉、一起做游戲。注意的是,玩這些的時候,盡量玩一些有意義的游戲或者手工。 尹建莉曾經(jīng)在女兒圓圓小時候陪她玩小賣部的游戲,鍛煉孩子的數(shù)錢能力,結(jié)果女兒的數(shù)學越來越好。 還有的家長會給孩子買世界地圖的拼圖,孩子無形中就記住了這個客觀的世界。還有的家長會陪孩子玩認字游戲等等。 7-14歲的孩子,主要是陪著學習。曾經(jīng)看過一個新聞,一位只有初中畢業(yè)的家長,在孩子上學以后,就每天請教孩子一些課本上的問題。 媽媽每天都把自己扮演成學生,結(jié)果孩子當老師越當越好。 兩個兒子都以優(yōu)異的成績考進了名校。家長自己愛學習,愛閱讀的習慣對孩子一定會產(chǎn)生深刻的榜樣作用。 14歲以上的孩子需要的是尊重與理解。家長陪孩子一起開家庭會議,或者一起討論新聞事件,一起看書看電影談論某些觀點。 這些都是對孩子很好的幫助和成長。 李嘉誠曾說:一個人事業(yè)上再大的成功也彌補不了教育子女失敗的缺憾! 在延長版的假期里是最好的陪伴時機,也是父母影響孩子最好的時候。 希望每個家長日后回憶起這次的疫情,都能在心底里默默地說上一句: 那真是和孩子待過的一段最有意義的日子! 來源:教育致力于為1~12歲兒童打造前沿、權(quán)威的家庭親子教育平臺,通過解讀國內(nèi)外先進教育理念、跟進教育部政策,為家長提供有指導價值和意義的內(nèi)容。本文由教育編輯部原創(chuàng),轉(zhuǎn)載請聯(lián)系微信號(ID:judushu)授權(quán)。注:本文部分圖片來自于網(wǎng)絡。 |
|
|
來自: 秋美36umw6h7tu > 《家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