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已授權本平臺發(fā)布 四季之山,最愛春山和秋山。北方的山疏朗而寥落,植被覆蓋率低,山石多裸露著身軀,終年沐雨櫛風,仿佛北方的漢子,只是有月時,是否會默默地點燃一根煙或者無言地舉起酒杯? 每年都會去看春山??淳G在樹上,枝杈間如何落筆,勾勒,在深深淺淺的山岙里一層層氤氳,在藍天白云之上如鳥聲回響......于是,轉山的腳步便越來越輕盈,心神與春山一起蘇醒,生長...... 心神與春山一起蘇醒,生長...... 每年都會去看秋山。仲秋過后,山便做起了主人,只把春夏悄悄收藏,在這邊溪畔放幾樹火紅的柿子,在那邊巖壁又掛上幾串說不上名字的果子,又把山間的樹葉染上最絢麗的色彩。漫步秋山間,你無時不刻不洇潤在山主人熱情而浪漫的遐思中......點點滴滴、絲絲縷縷都是深深的秋意...... 今日,又跟小友閑步山中。只覺風才是山的主人,無所不在,自在灑脫,輕拂我面,我衣,我心。山間的風別有一番清涼之意,想是修行已久,已悟禪境。只覺山間的所有風物,一樹一石,一花一草,都是自然而純樸的,不矯飾,不做作,它便是它,千百年的樣子。于一隅,默然,寂靜,歡喜,各自修行。 于一隅,默然,寂靜,歡喜,各自修行。 后偶遇正在山中施工的一位當?shù)貪h子,我們問路,他指之且熱心地告訴我們還有一千八百級石階就可到達摩崖石刻的下端。于是,我們拾階而上,我爬了大約五十個石階,便氣喘吁吁,只能停下小憩,再繼續(xù)爬。想起在張憶先生的《菩提三月》中的一句話,菩提其實是一種踐行。那么,我們日常的一言一行,甚至買菜,煮飯,無不是在修行。而紅塵即道場,心室即是世間最大的禪房。此刻,且許我把秋山藏心室,與秋山同在,與這無邊的秋意同在...... 且許我把秋山藏心室,與秋山同在,與這無邊的秋意同在...... 作者簡介: 清風梅影,本名伏影,江蘇泗洪人,靜居于黃海之湄。音癡,花癡。最愛尋花問柳,縱情于山水間。 香落塵外管理團隊 主編:湛藍 總監(jiān): 犇 徐和生 顧問:劉向東 龔建明 蔣新民 崔加榮 胡家喜 孟江海 李思德 王智林 排版:強哥 鳳尾 審稿一組: 銅豌豆 柳外斜陽 蓮之愛 審稿二組:連云雷 風碎倒影 無兮 終審,校對:煙花 清歡 播音:從前慢 魏小裴 向日葵的微笑 過往云煙 葉兒 佳石 自在花開 稿費:湛藍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