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極管的三條腿是發(fā)射極、基極和集電極,分別用e、b、c來表示。這三個電極的排列主要是單行排列和等腰三角型兩種。具體說每個電極的位置并無硬性的統(tǒng)一標(biāo)準(zhǔn)。下面只能介紹一些比較常見的排列方式。 單行排列的中心位置是c或b的可能性最大,e出現(xiàn)在中間的情況極為罕見。具體怎樣辨識,要根據(jù)不同的封裝外型而定。下面圖一是常見的中、小功率排列方式:印有型號的一面朝向你時(shí),一般從左面起排列順序分ecb和ebc兩種。但T0-126封裝的1300X系列又是特例。 圖二是大功率管的排列方式:它的排列次序和中小功率的正相反,多數(shù)情況下為bce。 圖三是貼片、大型金屬殼和老式鍺管的排列方式。 上面介紹的只是對大多數(shù)晶體管而言,有些生僻型號排列很特別,比如:日本松下公司的2SC1978和2671為ceb、東芝公司的2SC2509為bec,都是e在中間位置。還有日電公司2SC851鐵殼三極管外皮為e等。這些盡管很少見,但我們還是應(yīng)該知道它的存在。以免出現(xiàn)誤判。 實(shí)際上最穩(wěn)妥的辦法還是萬用表來測。對于c在中間的測量最簡單。因?yàn)閎和c、e之間都可分別視為連在一起的兩個二極管,b為公共端。所以只要找出b,那么剩下的就是e了。對于b在中間的多數(shù)情況為ebc,但也有次序相反的如2SB635、2SC1998等就是cbe,所以最好按下圖所示拿萬用表測量一下: 先不要放100KΩ電阻,此時(shí)指針不動(鍺管可有數(shù)KΩ阻值),跨接電阻后指針應(yīng)有較大擺幅。否則交換be再試。指針擺幅大時(shí),紅筆所接為集電極c。對于NPN型測量方式不變,但必須交換正負(fù)表筆位置。以上是我的回答。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