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電池首次效率=分容第二步放電容量/(化成充入容量+分容第一步充入容量) 下面列出了一款全電池的首次充放電曲線:
為了更形象的向大家解釋這個問題,我們借用下面的圖畫來進行說明: 經(jīng)過上面流程我們發(fā)現(xiàn),原本100個正極活性鋰離子在經(jīng)歷首次充放電之后,只有88個可以繼續(xù)循環(huán)使用。損失掉12個鋰離子的原因,分別為負極首效損失了8個,以及正極首效造成嵌鋰空間不夠、4個鋰離子留在負極無法回到正極。 結(jié)論現(xiàn)在就顯而易見了:當正極首效為88%、負極首效為92%時,全電池的首效為88%,與較低的正極相等。而當負極首效更低時,例如鈷酸鋰正極對石墨負極,全電池首效又與首效更低的負極相等,由于畫QQ笑臉太占篇幅,小編就不列出具體的過程了。
對全電池而言,首次效率的形成因素還與首次充放電的副反應(yīng)以及首次充放電的電壓范圍不同(充電0V起,放電則2.5~3.0V終結(jié))有關(guān)。但這些因素并不會對上面的結(jié)論造成明顯影響。 在上一篇中,小編向大家介紹了不同種類材料的首次效率數(shù)值,那么除了材料種類的影響外,還有哪些因素會影響全電池的首次效率呢? 首先是石墨負極比表面積的影響,當石墨負極比表面積更大時,形成SEI膜的面積也就會越大,從而會消耗更多的鋰離子,并降低全電池首次效率(前提為負極首次效率比正極低)。下面是鈷酸鋰-石墨全電池首次效率隨石墨比表面積的變化圖: 接下來對本文進行一個總結(jié)吧,首先小編向大家介紹了全電池首次效率的計算方法,為分容放電容量/(化成充入容量+分容第一步充入容量)。另外我們知道了全電池首效的決定因素:全電池首效等于正負極首效的更低者。最后介紹了幾種全電池首效的影響因素。 為了提升產(chǎn)品容量,我們一定是希望全電池首效越高越好,那么是否可以靠上面文章所提到的幾種首次效率影響因素,就顯著提高全電池的首次效率呢?答案是否定的,上面的幾項改善措施,要么效果微乎其微,要么就是會造成其它負面影響,總之都不是提高首次效率的有效方法。 那切實可行的提高首次效率的方法是什么呢?答案就在本系列的終篇——預(yù)鋰化篇。大家一起期待吧~~ |
|
|
來自: young1987_tsg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