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醫(yī)認為,“腎藏精,主生殖”,腎精的盈虧與人類的生殖繁衍有著密切的關聯。隨著年齡的增長,腎精日益衰減,功能逐漸減退,因此也喪失生殖功能。 《素問 上古天真論》中“丈夫 二八腎氣盛,天癸至,陰陽和,故能有子 ”充分說明了腎氣、精血的充盈與否對生殖的影響。 經過多年臨床實踐,發(fā)現腎精虧損、腎氣不足證者并不多見,而以腎虛精虧兼濕熱阻遏即虛實夾雜證型為多見。 男性疾病,病程多長,本虛標實,其邪久多致氣血瘀滯而不達,故臨證兼氣血瘀滯者并不鮮見。 治療時當補腎益精,利濕祛濁,佐以涼血化瘀。 擬方如下: 菟絲子、肉蓯蓉、仙靈脾補肝腎、益精血,陰陽兩兼; 生黃芪補氣助陽以助精血之運行; 澤蘭、澤瀉、車前子利濕祛濁,清利下焦; 藕節(jié)、丹參涼血活血,化瘀祛濁。 此方標本兼顧,既補肝腎,生精益氣,又可利濕清熱,活血化瘀,扶正以助濁降,祛邪以利精生,二者相輔相成,以達腐去新生,精旺血充,固護本元之效。本方對腎虛精虧兼濕熱證療效顯著。 |
|
|
來自: 卓尼中醫(yī)院華華 > 《中醫(y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