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 ??!多么險峻,多么高!蜀道難走,比上天還難。 噫、吁、嚱三個單音,翻譯成現(xiàn)代文,其實就是“?。“?!??!”按理說三個感嘆詞不該連在一起,李白有意為之,倒有了另外一種效果。像我們聽過的《命運交響曲》開始時的幾個重音。這三個字,沒有實際含義,可以說是沒有內(nèi)涵的字,但是放在這里,卻有著一種激情,是一種情感的釋放。 “危乎高哉”,“乎”“哉”沒有實際含義,沒有意義,是感嘆詞。真正有意思的只有“?!庇懈呗柕囊馑迹缥?、危樓,就是高墻、高樓的意思。因為高,也有危險的意思,這里用翻譯成險峻,來形容蜀道比較合適?!案摺本褪恰坝上碌缴暇嚯x大的”相對低而言。詩歌開頭,只用了有實際含義的“危”“高”,兩個字,就把我們愛上了一條危險的路上,讓人身臨其境,似乎抬頭就感到危險、膽顫。詩人沒有說縮寫何物,直抒胸懷,給全詩定下了一個基調(diào),具有先聲奪人的氣勢。 緊接著,作者沒有先寫蜀道怎么危、怎么高,而是用了一個動態(tài)的比喻,直接抒發(fā)情感:蜀道難走,簡直比登天還要難。 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 蠶叢和魚鳧兩個蜀王,開國的事情多么渺茫不清。 李白開始追溯這一條路最早是什么時候存在的。蠶叢、魚鳧是兩個王,如果去掉典故,蠶叢、魚鳧就是昆蟲、魚鳥,可以理解為宇宙洪荒之時的狀態(tài)。茫然:是時間上的茫然,因為太久了,記不清楚了。也是對那個時候的世界狀態(tài)的感受,人類還處于宇宙洪荒時代,沒有記憶,沒有文字記錄,搞不清那個時代是什么樣子,茫然一片。 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 爾來:從那時以來。蠶叢及魚鳧開國的時候。怎么會茫然呢?從時間上看,李白用了一個抽象的數(shù)字,四萬八千年,太久了。這漫長的歲月里,蜀國和秦地沒有來往。明知有一個國家,卻那么長的時間里,都沒有來往,蜀國令人向往。蜀道的開辟,既重要也必要。這樣個典故的使用,就是蜀道增加了歷史感和神秘感。那么,為什么四萬八千年都沒有跟秦地有來往呢。 西當太白有鳥道,可以橫絕峨眉巔。 太白在陜西,峨眉山在四川(蜀地),這些連綿不斷額山峰阻斷了中原和蜀地的來往。太白山上只有鳥可以飛過的道路,但人過不去,因為全都是懸崖峭壁。橫絕——越過、飛過的意思。詩人呈現(xiàn)了太白和峨眉之間連綿不斷的山的狀態(tài),要看得到,必須飛上天空。鳥能飛,它看得到太白山與峨眉山的狀態(tài)。所以,這里表面上看是鳥看到的,實則也是作者看到的,可以說,在這里,李白化身成為了一只鳥。
地崩山摧壯士死,又用了一個典故——“五丁開山”深神話故事。相傳秦惠王想要征服蜀國,知道蜀王好色,答應送給他五個美女。蜀王派了五位壯士去接人,回到梓潼(劍閣之南的地方)的時候,看見一條大蛇進入洞穴,一位壯士抓住了大蛇的尾巴,其余四位也來幫忙,用力往外拽。不多時,山崩地裂,壯士和美女全部被壓死,而山分為五嶺,從此進入蜀國的道路就打通了。蜀道是不是這樣建成的?肯定不是。這個神話故事的引用,使得蜀道的開鑿披上了神秘的色彩。這是對當時修建蜀道,炸山、劈山,死了很多人的文學化描寫。天梯、石棧講的是在懸崖峭壁上打木頭樁做棧道。炸開山后,在峭壁上一個個打樁,鋪上木板做成棧道。 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下有沖波逆折之回川。 六龍回日,也是一個典故,是我國古代神話。傳說日神羲和駕六龍以乘車,載著太陽在天空運行,從扶桑至虞泉循往往復,形成晝夜。后因以“六龍回日”用為太陽神的典故。高標:可以做一方標志的最高山峰。抬頭看,有高到讓太陽神掉頭的高峰。向下看,有沖波逆折。沖波:水流沖擊騰起的波浪,這里指激流;逆折:水流回旋,回川:回旋的水流,回旋的河流。連起來,說的是水波沖擊巖石,浪花翻滾,形成回旋的河流。 黃鶴之飛尚不得,猿猱欲度愁攀援。 高飛的黃鶴尚且飛不過去,猿猴想過去,發(fā)愁沒有地方可以攀援。 這里還是在講山高而且難以攀越,高到什么程度呢,善于高飛的黃鶴都飛不過去;難攀登到什么程度呢?善于攀援的猿猱也發(fā)愁。形象生動的寫出了入蜀的道路難走。 青泥何盤盤,百步九折縈巖巒。 青泥,指的是青泥嶺;盤盤:曲折盤旋。說的是青泥嶺的山路曲折盤旋。怎么個曲折盤旋呢?百步九折縈巖巒;百:一百步,九折:九個彎。百、九,都是虛指。縈:圍繞、環(huán)繞。巖巒:懸崖峭壁,山巒。“百步九折縈巖巒”進一步說明青泥嶺的山路曲折難走,拐彎的地方多。 捫參歷井仰脅息,以手撫膺坐長嘆! 問君西游何時還?畏途巉巖不可攀。 西游:進入蜀國。手法上是反問。誰問?問誰?有人認為《蜀道難》寫的是唐玄宗逃難到四川的故事,這里是問唐玄宗什么時候回去。但是結合李白的性格——逍遙、灑脫,他不應該不會關注現(xiàn)實,而是在自己問自己,這樣流浪、這樣的彷徨什么時候結束,什么時候可以找回自己,是一種對內(nèi)心世界的扣門。 畏途:指的是艱險可怕的道路,這里講的是沿途風景中最危險的路途;不能理解為畏懼、害怕前行的道路。巉巖:高而且險的山巖,指的是最陡峭的懸崖峭壁。有人將此引申為人世當中到處是小人陷害的危險的路。但是在這里,李白正在游山玩水,他不應該是糾纏于瑣碎事情的人,在爬山的過程中,他應該會忘掉一切。就像我們?nèi)ヅ郎剑瑫杏X到仿佛在挑戰(zhàn)一種精神,然后會把心中的污濁之氣忘掉。 但見悲鳥號古木,雄飛雌從繞林間。 作者的視角轉到了眼前所見所聞的情景。見到雄鳥和雌鳥在樹林間環(huán)繞飛翔,樹是古樹。古樹年歲較大,也可以理解大樹。聽見的是鳥兒的幾聲悲鳴。號:háo,一指拖長聲音大聲呼叫:呼號,號叫,二指大聲哭:哀號,號喪,號啕大哭。這里可以理解為鳥拖長聲音大聲呼叫,去過大山里的人應該有過這樣的經(jīng)歷,的確有些鳥兒的叫聲,拖得很長,在深山老林中,也確實顯得悲傷。 又聞子規(guī)啼夜月,愁空山。 接著聽到子規(guī)在名叫。子規(guī),就是杜鵑鳥,也叫杜宇,杜宇也叫望帝,傳說是周朝末年蜀地的君王,后禪讓退位,歸隱深山。不幸國亡身死,死后靈魂化為杜鵑鳥。每年暮春杜鵑花開時節(jié)日夜鳴叫,悲鳴不已,直到口中滴血。其聲凄切,所以人們借以傾訴悲苦和哀怨之情。在這里,詩人借景抒情,“子規(guī)啼月”是感情色彩濃厚的自然景象,在這里烘托了凄涼的氛圍,渲染了旅愁和蜀道古木荒涼、危乎高哉的險峻雄奇景象。愁空山:是指空曠的大山讓人發(fā)愁。 “子規(guī)、杜鵑”意向的特殊含義: 一、烘托傷春、惜春之情, 二、抒發(fā)鄉(xiāng)愁、思念之情;三、傾訴悲苦、哀怨之情;四、感慨險峻、亡國之情。傷春、盼歸(懷念友人)、感時凄苦。 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使人聽此凋朱顏! 這里直接抒情,說入蜀的道路難走啊,簡直比登天還要難。讓人聽到后,讓整個青春的都凋落、憔悴了。朱顏:紅潤美好的容顏,意指年輕人。 連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掛倚絕壁。 去:距離;盈:滿。尺:約等于0.33米,33厘米左右。作者抬頭看,連綿不斷的山峰距離天,不滿一尺??菟桑?/span>1.枯槁的老松。 2.形容遒勁有力如老松。不是干枯的、死亡的松樹。倒掛:頭尾顛倒掛著,是指松樹的樹冠自然下垂,根所在的位置比樹冠要高,感覺是掛在懸崖上的。這是作者在向下看,首先看到的是懸崖峭壁上向下生長的松樹。 飛湍瀑流爭喧豗,砯崖轉石萬壑雷。 再往下看,先看到的飛湍瀑流:湍,急流,飛湍:奔騰的急流。瀑流:就是瀑布。連起來就是奔騰的急流從山間奔涌而來,形成了瀑布。喧豗,喧鬧聲。這急流、瀑布發(fā)出的巨大聲音。砯:擬聲詞,水流撞擊擊巖石的聲音,砯崖,水流撞擊著懸崖上的石頭的聲音。磚石:1.轉動石塊。 2.環(huán)繞石山。轉,使動用法,是轉動。因水流太急、太大,使石頭都轉動了。急流和瀑布直沖山崖,使石塊滾滾而下,千山萬壑間響起雷鳴般的巨大聲響。 其險也如此,嗟爾遠道之人胡為乎來哉? 其險:這里的險峻就是這樣的。嗟:感嘆詞,哎。胡為乎:胡為:胡:疑問詞,為胡,賓語前置,為什么。乎:語氣助詞,無義。爾:第二人稱代詞,你。這是用蜀人的語氣發(fā)出的疑問:哎,你這個遠方的人為什么要來這里啊?細想山里應該沒有人,這個疑問是作者內(nèi)心的自我反問。這里太險峻了,這么遠跑來干什么?為什么跑到這個地方來呢? 劍閣崢嶸而崔嵬,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所守或匪親,化為狼與豺。 守著劍閣的個人都非常重要了,如果不是親信在這里,那就完了。他就可能變成對付你的豺狼虎豹。 朝避猛虎,夕避長蛇, 磨牙吮血,殺人如麻。 朝、夕,這里用了互文的手法。互文,也叫互辭,是古詩文中常采用的一種修辭方法。古文中對它的解釋是:“參互成文,含而見文。”具體地說,它是這樣一種互辭形式:上下兩句或一句話中的兩個部分,看似各說兩件事,實則是互相呼應,互相闡發(fā),互相補充,說的是一件事。由上下文意互相交錯,互相滲透,互相補充來表達一個完整句子意思的修辭方法。這里不是說只有早上才躲避猛虎,晚上提防長蛇。而是說除了山路危險,可能有人防守,還要躲避兇猛的動物。磨牙:咬著牙齒;吮血:.野獸、毒蟲吸飲人血。常比喻殘害人民,榨取血汗。這些毒蛇猛獸,整天磨著牙,隨時準備著來喝你的血。被它們殺死的人不計其數(shù)。這里是進一步說明蜀道難行。 錦城雖云樂,不如早還家。 錦城:錦官城,指成都。因為成都盛產(chǎn)錦緞,也被稱為錦城。這里是說,到了錦城,雖然很快樂,勸你還是早點回家吧。 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側身西望長咨嗟! 為什么呢?勸你還是早點回家呢。因為蜀道真的很難走啊,簡直比登天還難。即便想回家了,你看看這崎嶇難走、高聳險峻的山路,仍舊免不了要發(fā)一聲常常的感嘆啊。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