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③ 二煎:在頭煎藥渣中加水,再次大火煮開,再用文火煮與頭煎同樣的時間,然后啟鍋濾汁。 每次熬藥的水量并是不固定死的,因為藥材的分量每次并不一樣,比如花葉類藥,往往一大包,需要多放些水才行。 還有的藥,須久煎以去其毒性,如麻黃需先煎,去沫,一般是先煎15分鐘左右,再將煮出來的泡沫去掉。 總體來講,藥熬的時間越長,其性越往下沉,藥力越往下走,熬藥的時候可根據(jù)病位掌握熬藥時間。 熬藥的時間一定要掐準。 ▲ 第三次煎煮出來的藥液,就比較淡了,味淡入脾,三煎藥物有健脾之功,對于脾虛者很適宜。 ▲ 內(nèi)含龜板等貴重且養(yǎng)陰的藥材,可以煎第三次,以充分利用其中的有效成分。 ▲ 用于皮膚病的內(nèi)服藥,第三煎的藥液可以用來外洗。 ▲ 有些特殊的病種所配的方劑,需要用上一劑藥的第三煎藥液代水來煎下一劑藥。這就要遵醫(yī)囑而定。
貴重藥丨另煎 ![]() ![]() ![]()
如:阿膠、龜板膠、鹿角膠、虎骨膠、蜂蜜、飴糖等。
![]() 服藥時間,其實很好記,我們只要遵循一個原則:讓藥在病位上多停一會。
有些方子比較特殊,比如雞鳴散,要在早上雞鳴時分服用,這就要具體遵醫(yī)囑而定。 ![]() 現(xiàn)在市場上有免煎劑,是從藥物中提煉出來的有效成分,只需要將其沖服就可以了。 但由于生產(chǎn)廠家不同,業(yè)界尚無免煎劑的工藝標準和質(zhì)量標準可依,免煎劑難免良莠不齊。 所以,在實在沒有時間和條件熬藥的情況下,免煎劑是可以用的,但只要有了時間和條件,還是用標準的中藥飲片熬制更好。 ![]() 不要喝隔夜藥。 中藥一般都是每天一劑,當天的藥當天熬,當天熬的藥當天喝,不要使藥液隔夜。 有人喜歡頭天晚上把藥熬好,第二天喝,這是不妥的。 除非實在沒辦法,最好起早把藥熬好,當天服用。 ![]() 有人喝藥喜歡放糖,以緩解苦味,這是不可取的。 因為糖也是一味藥,而且不同的糖作用還不一樣。 比如: ▲ 白糖性平,滋陰收斂; ▲ 紅糖性溫,能活血; ▲ 冰糖甘寒生津。 藥液加入糖后,等于在原來的方子里又加進去了一味藥,方子就變了。 ![]() 藥渣的處理:按傳統(tǒng)民俗,藥渣最好倒在路上,取“對路”之意。 人喝下去的藥液跟藥渣本是一體,它們雖然分開但仍有聯(lián)系。 所以,不要把藥渣倒在下水道或垃圾堆里,這樣也會影響藥效。 這一條,雖無現(xiàn)代科學依據(jù),但這是中醫(yī)前傳后教的東西。 奉勸諸位,若有條件,還是遵循為妙。 這是迄今最全、最細、最正宗的煎服中藥法則,完全依據(jù)傳統(tǒng)中醫(yī)的思路。 當然,有的方藥熬法比較別致,也有的醫(yī)家對熬藥另有要求,如果醫(yī)生對熬藥另有交代,還是要遵醫(yī)囑。 |
|
|
來自: 大發(fā)菩提之心 > 《中醫(y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