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丁香柿蒂湯(《證因脈治》) 【組成】丁香10g 柿蒂10g 生姜12g 人參10g 【用法】水煎,分3次,溫服。 【主治】胃寒呃逆,胸悶脘痞,舌淡苔白,脈象沉遲。 【證析】本方所治之呃,屬于胃寒機理。其機理是因久病導致中寒,因中寒導致氣郁不舒,膈膜攣急,以致呃逆。何以知其氣郁?從主證以外兼見胸悶脘痞知之。何以知其為寒?從兼見舌淡脈遲知之。 【病機】中寒氣逆。 【治法】溫中降逆法。 【方義】病由中焦虛寒引起,法當溫中益氣;證見膈膜攣急而呃,故宜降逆止呃。方中丁香溫中、止呃,兼而有之,柿蒂澀平,專止呃逆,兩藥同用,即《簡要濟眾方》的順氣湯,謂治“呃逆神驗?!庇纱丝梢?,本方是用二藥溫通氣機以達止呃目的。生姜溫胃散塞,能夠增強散寒效力;人參益氣扶正,又能兼顧其虛,四藥同用,能呈溫中補虛,降逆止呃功效。 費伯雄云:“呃逆之證非一端,若腎氣不收,厥逆而上,頭汗微喘,當用大劑參附以收攝真陽,此治連珠發(fā)呃之要法,非丁香柿蒂所能勝任也。若因寒犯胃,氣郁而呃者,則進此方為宜。丹溪乃以相火上沖之呃為辭,豈呃逆之證,但有火呃,竟無寒呃乎,是又過當之談矣?!辟M氏謂人參、附子為治連珠發(fā)呃之要法,亦欠妥當。久病呃逆,往往時呃一聲,不會連珠發(fā)呃,若呃逆不斷,有如珠連則屬實證而非虛脫之候。 【應(yīng)用】以呃逆兼見舌淡苔白,脈象沉遲為其辨證要點。 【歌括】 丁香柿蒂參與姜,呃逆因寒中氣戕, 溫中降逆兼益氣,或加竹橘效亦良。 |
|
|
來自: 光年中醫(yī)骨傷科 > 《文件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