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冬天終于是過了,蟄伏了一個多月的味蕾,也在熱切盼望著春天的到來。春天來了,一切都會好起來,那就從吃的先開始。 新鮮的春,藏在那田里,藏在那江里,待著人們?nèi)グl(fā)掘去捕撈,然后回饋舌尖以鮮美之味。 江南的人都知道,春天不僅可以“看”,還可以“吃”。太湖邊的“早春五頭”,更是不容錯過。 在餐桌上尋那一抹春色,江南人在舌尖味蕾上享受這春日的饋贈,體會“不時不食”的深厚內(nèi)涵。 桃花流水春筍出,最是江鮮味美時。 人間至美在舌尖,莫要辜負好春光 馬 蘭 頭 在江南、在太湖一帶,馬蘭頭是成片地生長。春光里,它們探頭探腦地長在雜草叢中,葉呈橢圓形,顏色深綠,莖長兩三寸。這時候,就拎著小籃子和剪刀去摘啦。 對于馬蘭頭,老人們還常常懷有著往日的回憶,年輕人則喜歡它的清新口味和豐富營養(yǎng)。 嘉慶《黎里志》卷四說:“野蔬中有馬蘭頭者,冬春間隨地皆有,取其嫩者瀹熟,拌以麻油,味極佳,曝干可久貯餉遠?!?/span> “洵美草木滋,可以廢粱肉”。馬蘭頭的清新,用最簡單的烹飪方法才能突顯。馬蘭頭拌香干、清炒馬蘭頭是最家常的吃法。 紋 紋 頭 早春,江南人有賞梅習俗,蘇州郊外最佳的賞梅勝地是洞庭西山和光福。 賞梅時若要帶些時令土特產(chǎn)回家,除了三兩枝梅枝、一把長在梅樹下的菜筧,便是覓一袋翠生生的紋紋頭。 紋紋頭,又稱鵝腸草,蘇州菜場里并不多見。 葉正亭老師在《尋味蘇州》里寫道,“紋紋頭與馬蘭頭差不多性質(zhì),都是大地上野生的綠色植物,是龐大青草家族中的一員。它長得并不起眼,葉兒嬌嫩,一片葉兒如一個小雞心,吃口也不如馬蘭頭脆,但有一股特殊的清香,吃著有一點酥酥的感覺,于是品嘗紋紋頭便有一種“肥脫脫”的意境。” 紋紋頭最常見是長在梅樹下、橘樹下的,一長一小片,但遠不如馬蘭生命力那么旺盛,好比“三寸金蓮”,腳步總邁不出太湖旁。 枸 杞 頭 “春天吃枸杞頭,云可以清火,如北方人吃苣荬菜一樣?!?/span>這是資深吃貨汪曾祺先生在其作品《故鄉(xiāng)的食物》中的說法。 枸杞頭,顧名思義,就是枸杞結(jié)果前的嫩芽。 枸杞頭宜清炒。正是春筍上市時,放些筍絲與之同炒也妙。枸杞的嫩芽梢,營養(yǎng)豐富,不但能清火明目,且具補腎養(yǎng)肝功效。新鮮的枸杞頭嫩的很,入口帶一點兒清冷的苦味,但不影響口感反而更添風味。 《紅樓夢》第六十一回,提到探春和寶釵“要吃油炒枸杞芽”,大方擲出500銅錢,因為油炒枸杞芽鮮香可口,營養(yǎng)豐富,而且她們還喜歡枸杞芽燒蛋湯,此湯更有爽口清涼之感,從而成為探春和寶釵的最愛。 香 椿 頭 有一個成語叫“椿萱并茂”,萱是萱草,椿便是香椿。 香椿是早春里枝頭的一抹風景,很多人的第一口春,就來自這鮮嫩的香椿。每年的春季谷雨前后,掐取香椿發(fā)的嫩芽,可做成各種菜肴,炒肉,炒蛋或以香油拌食,芽葉脆嫩,芳香爽口。 香椿有“樹上青菜”之稱,香味獨特,營養(yǎng)價值豐富。愛這一口滋味的,便“一箸入口,三春不忘”。 北方將香椿裹面糊炸的“香椿魚兒”、腌制香椿的小菜;蘇州人則多與雞蛋同食,香椿芽烘蛋、香椿炒蛋就是最家常的食法。在市場上買香椿時,賣菜的阿婆嘖嘖稱贊道:“香椿炒雞蛋,勿要特香!” 四 爿 頭 “早春五頭”還有一頭,叫“四爿(pán)頭”,最是嬌嫩,是這“五頭”中的林黛玉。葉正亭老師寫道,“它是四葉,有一根長長的根,我稱它是水生植物活化石,也可以叫‘水生幸運菜’。” “四爿頭”是水生植物,長在太湖水邊。但凡水面有極細微的風拂過,它便會輕輕浮動,故有“風起于青蘋之末”之說。菜色澤碧綠,味道甘甜,那一口美味是嫩嫩的、酥酥的,更是清香可口的。 太湖邊的蘇州人家從開春開始吃四爿頭,一直吃到清明。在西山農(nóng)家,一般是煸炒的,但須寬湯,最好是用高湯,放些開洋、咸肉絲之類。 蠶 豆 而飽滿充盈的蠶豆是春天孵化的大胖小子,帶給蘇州人一口綿軟清新。 春天剛上市的蠶豆鮮嫩,耐心熬煮便入口即化,一點點鮮香,一點點回味,嫩到可以連殼一起吃! 青 團 青團子雖簡單,但在春季的“時鮮貨”里卻能拔個頭籌,成為春天里最受歡迎的一抹綠。 傳統(tǒng)青團用的是漿麥草,漿麥草碾碎后磨成青汁,成就了這青團剛出鍋時的碧青色澤。一口下肚,帶著春日芳草氣息,讓人一掃冬季煩悶。 春 筍 春筍上市時,蘇州人就要吃腌篤鮮了,這是遵守“不時不食”蘇州人的默契。腌篤鮮湯白汁濃,口味咸鮮,肉質(zhì)酥肥,筍清香脆嫩,鮮到極致。 在中國,民以食為天,揚中更甚,講究順時而食。唯有在當下的時節(jié)、時刻、時令的食材才能煥發(fā)它真正的魅力。 應時賞味,春日食鮮應在江南。 《地道風物·蘇州》 《地道風物》MOOK的“格式”是拆解法,地、道、風、物四字自然成章,從地理歷史文脈等溯源出發(fā),兜底式地去深挖一座城市的古今流變,因此再慢慢走到民風、物產(chǎn)時,很多特產(chǎn)的前世今生就變得昭然若揭,即便是從未去過的地方,讀者也能體味和欣賞偏見之外的城市之美。 古西樓書之道一“觀世界”相關(guān)讀物
作者簡介 十三西,今日頭條專欄作者 多篇文章入選青云計劃。 監(jiān)制:西樓 圖片:來自網(wǎng)絡(luò) 編輯:十三安 在古西樓書屋『讀書、喝茶、沙龍、發(fā)呆』 讀創(chuàng)生活之美|古西樓24h書屋 |
|
|
來自: 西安古西樓 > 《精選書單一起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