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需原圖和不同《曹全碑》高清版本,請加頭條“聞是文化人兒”圈子。 現(xiàn)存《曹全碑》三種版本! 《曹全碑》拓本為后人學(xué)習(xí)漢隸的主要范本之一。 據(jù)沈樹鏞《漢石經(jīng)室金石跋尾》所記,此碑出土?xí)r最初拓本“因”字未損,但此拓本極少見。碑石于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后斷裂,一般人們所見到的多為是斷裂后的拓本,裂紋橫亙在首行第三十八字“商”斜穿至末行第二十二字“吏”。 《曹全碑》,全稱《漢頜陽令曹全碑》,東漢靈帝中平二年(公元185年)十月刻。由王敞等人鐫立,碑文內(nèi)容記述曹全做西域戍部司馬和合陽縣令時的一些事跡。明萬歷初在今陜西合陽縣萃里村出土,曾保存在合陽縣孔廟,清康熙壬子(公元1672年)后斷裂缺字,公元一九五六年移存西安碑林。 碑為豎方形,高273厘米,寬95厘米,共20行,每行45字。有碑陰5列,篆額佚失無存。碑石黑明如涂油脂,光可鑒人,書體是用隸書寫成,文字清晰,碑身完整,實為漢碑、漢隸之精品。也是目前我國漢代石碑中保存比較完整、字體比較清晰的少數(shù)作品之一。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