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世紀歐洲及美國美術 阿爾希普·伊凡諾維奇·庫因芝(Arkhip Ivanovich kuinji,1842-1910) 是19世紀俄國最富浪漫主義情調的大自然歌手,是19世紀后期馳名畫壇的俄國風景畫家。庫因芝在他的畫中,描繪了烏克蘭的大自然,洋溢著歡快、樂觀的氣氛,揭示了大自然的詩意與美。他的風景畫象像敘事詩一般壯麗,以感情豪邁而動人心弦。 1872年,庫因芝因《秋天泥濘的道路》獲得杰出畫家的稱號。1874年《雪》在倫敦國際展覽會上獲得銅獎。他的代表作:《烏克蘭的傍晚》、《白樺樹叢》、《雷雨之后》、《第聶伯河上的月夜》。 《烏克蘭之夜/烏克蘭的傍晚》畫中所描繪的是庫因芝自己的故鄉(xiāng)極其純樸、極為平常的景色:古老的茅舍坐落在長滿野草、鮮花和濃密樹木的土坡上,這些土坡茅舍和樹木在如血的夕陽映照下,令人驚異地顯現(xiàn)出富有詩意的冷暖色彩配置效果、透明的呈桔黃色的天空與濃郁的暗紅色組成的地面、樹木和房頂;茅屋白墻的受光面是透明的玫瑰紅,背光面和陰影處是清澈的孔雀藍。這些色彩的冷暖對比與和諧,構成了一首烏克蘭自然風光的交響曲,美妙之極。 《烏克蘭之夜》1880年 《白樺林》別出心裁的庫因芝總喜歡表現(xiàn)格調清新、明暗對比強烈、光線刺目的畫面。畫家以純凈的色彩、明亮的色調、肯定的筆觸使畫面上充滿了燦爛的陽光,洋溢著愉快、樂觀和熱情的氣息。他精心設計的畫面上,遠景林木濃密處于背光陰影中,近景又是一片濃重的陰影,使初升起的日光集中照射在畫面的中間部分。數(shù)棵粗細不等的白樺樹干疏密相間、錯落有致地組合在受光的草地上,極富音樂節(jié)奏感,就仿佛美人在綠茵芳草上翩翩起舞,令觀者心曠神怡。 《白樺樹林》1879年 《雷雨后》沿襲繼承了他一向精致優(yōu)美的手法。棕色的天穹放出一道道明亮的光芒,那便是雷雨后的壯麗;一匹野馬啃食青草,富有動態(tài)。 《雷雨之后》1879年 《第聶伯河上的月夜》:在一般人的概念中,人們已經(jīng)熟悉了用黃色的或是銀白來畫月光,但在這幅畫中,庫因芝卻是選用了一種粉綠色來畫出月光,看上去似乎不可思議,但在整幅畫中這顏色卻無比地諧調,又無可替代,第聶伯河靜靜地躺在深暗色的河床中,閃耀著粼粼的光波,佇立在畫前的觀眾猶如聽到了隱隱的濤聲,嗅到了濛濛的水汽,它猶如一首抒情的詩篇,一下子就懾動了全體觀眾的心,這正是“人人心中所有,人人筆下所無”的情景。
畫家著意描繪陽光和月光的效果。他的畫色彩明快,對比強烈,優(yōu)美簡潔概括,別具裝飾情趣。 《樺樹林》 《在月光下的圣以撒大教堂》 《海濱》1908年
《波浪》
《彩虹》
《達里阿利峽谷的月光》
《大理 克里米亞》
《第聶伯河》
《冬季 解凍》
《冬季Bunnogo的木屋屋頂上的光點》
《冬季海上日落》
《冬天》
《厄爾布魯士山月夜》
《厄爾布魯士山晚上》
《?!?br>
《云》
《秋》
《衛(wèi)城和伯拉仁內教堂》
《夜景》
《夕陽紅》
《日出》
《日落》 巡回展覽畫派的其他代表性風景畫家介紹,詳見本公眾號其他文章: 西方藝術史:俄羅斯美術-巡回展覽畫派風景畫家 薩符拉索夫【79】 西方藝術史:俄羅斯美術-巡回展覽畫派風景畫家 伊萬·希什金【79】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