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領導班子中的正職與副職是同一目標下的兩種角色。副職處在“一人之下、多人之上”的特殊位置,是正職的參謀與助手,具有有限的權力。 有許多副手對角色定位認識不清,存在職責不清或權力沖突的現(xiàn)象,更有不少副手抱怨人難做、事難管。管事多了,把握不好分寸,有“越位 ”之嫌;管事少了,造成管理不到位,有“空位”之感。 副職總比正職多正副職的關系能否有機協(xié)調(diào),直接影響到班子的戰(zhàn)斗力和凝聚力。在這個雙方協(xié)調(diào)的過程中,往往更需要副職維護正職的核心地位,因此副職在處理同正職的關系中負有重要責任。 ⒈、尊重不吹捧,服從不盲從。作為副職從內(nèi)心深處理解和接納正職,是做好本職工作的基本要求。正職通常由上級組織精心挑選、干部群眾比較認可的經(jīng)驗豐富、綜合素質(zhì)較好、威信較高的人擔任,因此,副職需要也應該尊重正職。 或許有的正職在能力、道德、為人處事等方面有這樣那樣的不足,但你必須相信,他之所以成為你的上級一定有比你強的地方。 在工作中,副職當然要服從正職領導,按正職的意圖辦事。但是,服從并不等于盲從,當正職的決策與實際情況有出入時,應給予善意的提醒,以免帶來大的失誤。當發(fā)生分歧時,副職應冷靜對待,慎重考慮,盡力找出分歧中的相近點,千萬不可意氣用事,要做到大事講原則,小事講風格。 ⒉、用權不越權,到位不越位。副職要明確有限權力的意識。 副職與正職的權力是有差距的,正職統(tǒng)攬全局,把握大政方針,對單位的事情實行全局領導和管理,而副職僅在自己分管的工作范圍內(nèi)具有一定的權限。領導班子根據(jù)工作需要和副職實際工作能力水平,授予副職一定的工作權限,副職在授權范圍內(nèi)進行工作,且要認真履行職責,對沒有授權的,不能輕易越權、表態(tài)。 所謂“越權”主要是指不該說的說了,不該管的管了,不該做的做了。有四種越權行為是副職特別應引起注意而且是禁止做的: 一是先斬后奏。把本不該自己定的事定了,迫使正職同意。 二是設好圈子,片面反映情況,讓正職鉆,出了問題責任往上推。 三是斬也不奏,不該決定的事定了,不向正職請示匯報,自己說了算。 四是越級請示或多頭請示,取得上級支持以后以“尚方寶劍”迫使正職就范。 副職必須規(guī)范自己的行為,做到下限不欠位的同時應上限不越位。
⒊、出場不炫耀,做事不搶功。身為副職一定要擺正自己的角色,知道自己與正職的高低之別。大到?jīng)Q策拍板,小到座次排列、講話做派,都要甘居“配角”。須知,只有職責賦予你的那攤子工作,才是你施展才華的舞臺,且尤需清醒的是,這一舞臺的幕后總導演仍是正職,而你充其量不過是個“副導演”而已。 因此,你副手工作做得再出色,哪怕是你獨立完成的,成績也不能全都記在自己的名下,更不可以把正職的好主意、好成績、好經(jīng)驗說成是自己的。尤其是在正副職共同的上級領導面前,更要謙虛謹慎。 副職之間互相補臺共同負責幾個副職之間一般不像上級對下級那樣具有法定的領導權和統(tǒng)御權,他們之間既是天然的合作者,又是潛在的競爭者。由于工作中互有交叉,彼此間生活經(jīng)歷、個性習慣、工作方式方法差異較大,因而在一些問題上難免產(chǎn)生分歧和矛盾。如果處理不當,就易產(chǎn)生隔閡,造成內(nèi)耗,使班子“拳頭不硬指頭硬”。因此,同級副職間,必須精誠團結,密切配合,同臺唱戲,互相補臺。 首先,要相互尊重。 相互尊重是副職之間團結協(xié)調(diào)的基礎。副職之間在人格上是平等的,不存在你大我小、你高我低的問題,只是分工不同罷了。你尊重我,我尊重你;你維護我,我維護你;你協(xié)助我,我協(xié)助你,這些都是相互的。 那種只要別人尊重而不尊重別人,或者居高臨下、盛氣凌人,或者自以為是、飛短流長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也是不可能得到別人尊重的。古人曰“禮尚往來”,實質(zhì)上就是相互尊重的表現(xiàn)。 其次,要擺正位置。 副職應嚴格履行自己的工作職責,做到既不越權管事,也不推卸自己應負的責任;既不要插手不屬于自己分管的工作,也不要把自己分管工作的棘手問題推給其他副職。當然,在有能力和必須幫助他人工作時,一定要掌握好分寸和尺度,把握好時機和方法,避免產(chǎn)生負效應。 “各人自掃門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的行為不能要,更不能做“荒了自家田,種了別人地”的傻事。在副職的職責明確后,一把手也不要隨便安排甲副職去做乙副職分管的工作。如遇突擊性、全局性的工作,應待分管副職向一把手請示報告后再作統(tǒng)一安排。 第三,要補臺不拆臺。 副職之間是同事、同志、戰(zhàn)友,即使有競爭,也應建立在爭先創(chuàng)優(yōu)的基礎上攜手共建。副職在履行各自職責的過程中,會取得成績,也難免會出現(xiàn)失誤。 當其他副職取得成績時,自己應表示由衷的高興,并要克服嫉妒心理,因為這也意味著本單位某一方面的工作搞上去了。 當其他副職工作中出現(xiàn)失誤時,自己應客觀冷靜地分析,吸取教訓,注意補臺,切忌說三道四,幸災樂禍。在通常情況下,最好不要背后議論別人分管工作的得失。 副職別把自己當大官由于副職處在上下之間的特殊位置上,對正職而言,是助手;對下屬而言,又是名副其實的上級和領導。一個副職要得心應手地完成好本職工作,同樣需要而且應該掌握處理與下屬關系的方法與藝術。 一是授權藝術。 一方面,副職要學會放權,充分信賴和依靠下屬在職責范圍內(nèi)處事用權,使他們各司其職,各盡其責,各展其才,充分調(diào)動下屬的工作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從而依靠大家的力量完成既定的工作任務。 另一方面,副職放權要有一定的“度”,不能放手而撒手、信任而放任,要加強指導把關,加強監(jiān)督檢查。科學掌握放權的“度”,副職的工作就能輕松灑脫而又事半功倍,否則,整天忙于應付,到頭來碌碌無為,要學會既埋頭拉車,也要學會抬頭看路。 二是關心愛護藝術。 副職領導與下屬的接觸更直接,要善于運用關愛親和藝術,理解、關心、寬容和尊重下級,著意創(chuàng)造心情舒暢的氛圍,發(fā)揮情誼的作用。當下屬工作取得成績時適當鼓勵、祝賀,當下屬遭受不幸、生活遇到困難或工作遭遇挫折時,要及時給予關懷慰問,送去溫暖。 當然,從關心愛護角度出發(fā),當下屬有較大的毛病、工作上出現(xiàn)較大失誤時,分管副職不要放任自流,應對其進行理直氣壯的批評。“人往高處走”是一般人的心理趨向,作為副職應盡力幫助下屬向上發(fā)展。所以副職領導不僅要讓下屬感到上級理解他、信賴他,而且要讓他感到上級在關心他、支持他、培養(yǎng)他。 三是上下溝通藝術。 上下溝通是副職干部實施領導的基本條件,也是統(tǒng)一部屬意志不可缺少的領導藝術。分管副職必須經(jīng)常了解自己部屬的需要和期望,切準他們的思想脈搏,盡可能地把領導意圖、工作目標和下屬的需要與實際連接起來。 布置任務時,分管副職也要設身處地為下屬著想,充分考慮到一線工作的辛苦和困難,并把職工群眾的意見及時反饋上來。這樣,上下之間彼此了解,相互支持,政令就能暢通無阻,工作就能一抓到底。只有心往一處聚,勁往一處使,才能凝聚力量,乘風破浪,眾人劃槳好行船。 身為經(jīng)理或主管,你最為關鍵而且重要的資源就是你自己。必須具備當機立斷與決策行動的能力,具備過人的膽識與敏銳的直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