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fā)布時間:03-0623:13 #華夏文明# 老子西出函谷關,寫出《道德經(jīng)》。有一個人的收獲最大,他叫尹喜,看了《道德經(jīng)》他開悟了,也寫了一本道書。 尹喜是函谷關的領導,不僅會帶兵也很有學問。他知道老子不是光有學問那么簡單,而是有道之人,有學問和有道是不完全一樣的。尹喜就恭敬地向老子求教,老子也沒有時間呆在函谷關,就寫出《道德經(jīng)》交給尹喜,出關走了。 讀了《道德經(jīng)》,尹喜大徹大悟,對道的理解升華了,他又寫了一本書為《關尹子》,又稱《文始真經(jīng)》。后世人尊稱尹喜為關尹子、文始真人。 《關尹子》全篇佳句非常多,文風樸實有內(nèi)涵,讀起來讓人有切身體會,可以說是對道的理解非常精妙,表達得很具體。仔細想來,喜歡讀《道德經(jīng)》的人,再看《關尹子》,頓覺神清氣爽,豁然開朗。 一、老子圣人之道高在哪里,《關尹子》直觀地告訴我們。 《關尹子》:以盆為沼,以石為島,魚環(huán)游之,不知其幾千萬里而不窮也。夫何故?水無源無歸。圣人之道,本無首,末無尾,所以應物不窮。 水盆中間放上石頭,如同沼澤湖水和小島,魚在里面沒完沒了的環(huán)游,不知道游了幾千萬里沒有窮盡,什么原因?因為沒有源頭也沒有終點歸處。圣人講的道理,無始無終,也因此隨機應變沒有窮盡。 老實說,第一次看這段話讓我想到一個圖案,太極圖。你看啊,太極圖的陰陽魚旋轉運動起來也是無始無終,正如陰陽之道對應的萬物變化永遠無窮無盡。而老子正是把陰陽對立統(tǒng)一做為基礎,講解了道的玄妙。每次看《道德經(jīng)》,又會有不同的理解收獲。 二、光明與黑暗,《關尹子》教大家換一個角度理解。 《關尹子》:吾道如處暗。夫處明者不見暗中一物,而處暗者能見明中區(qū)事。 我所講的道如同在黑暗處,在明處的人看不到黑暗處的一件東西,而在黑暗處能分清明處的東西。 有時時候我們只想站在光明的地方,享受陽光溫暖和自由,可是習以為常之后卻不珍惜,不知道我們的幸福何在。軍隊有一種處罰叫關小黑屋,當一個人被關在冰冷的黑暗中,沒有人與你互動聊天,沒有自由,時間一長,人可能就會煩躁,會被憋瘋的。他會特別渴望陽光溫暖和自由。 監(jiān)獄也是一所大學,在獄中呆過的人會渴望自由陽光,也會慢慢明白很多人生道理。 有時你對一個人好,時間長了她可能不覺得,坦然接受。當你離開她,別人欺騙她,折磨她,她可能終有一天會明白你的好是多么珍貴。 三、大道如何,《關尹子》告訴我們運用道的真相。 《關尹子》:吾道如劍,以刃割物即利,以手握刃即傷。 我所講的道如同利劍,利劍之刃割物游刃有余,想要盲目運用大道就如同用手握住劍刃一樣,會被割傷流血。 這句話表達得真有風采,萬事萬物有規(guī)律,尊重客觀規(guī)律按客觀規(guī)律做事是現(xiàn)代人一再強調的,可盲目自私地擴大生產(chǎn),造成了自然環(huán)境的破壞,水污染、空氣污染、食物污染已經(jīng)讓人無法接受,這不就是握著鋒利的劍刃瞎砍嗎,能不被割傷嗎,能不后悔嗎…… 在《道德經(jīng)》中也并沒有把道比做劍,一般把整個天地之道比做風箱,拉動起來催動萬事萬物?!蛾P尹子》講道是削鐵如泥的利劍,道馳騁于萬物中沒有阻礙,很形象直觀獨特。 大家可能會暗笑,哪有人不握劍把卻要握劍刃的。別笑,道無所不在,換個場景,你沖動起來可能把握不住做事竅門,沒找到正確方法,會撞南墻流血的。 經(jīng)典反思,名言佳句點醒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