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標題:疫情過后就離婚、雞毛蒜皮就炸毛……合理化解“宅”出來的家庭矛盾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文俊 近日,某地婚姻登記處剛剛恢復上班,離婚預約就爆滿。夫妻矛盾、婆媳矛盾、親子關系……居家隔離勢必導致家庭生活空間高度重疊,讓很多家庭矛盾都爆發(fā)出來,平時毫不起眼的雞毛蒜皮,在此期間可能會引發(fā)沖突,甚至愈演愈烈。 疫情防控期間,如何應對激化的家庭矛盾?心理專家認為,疫情期間緊張、焦慮、心煩、恐懼等應激心理反應會影響家庭關系,家人之間需要彼此分擔、共同合作、共同經營家庭環(huán)境,此時更需要理解和尊重家人的情緒。 家庭治療學派知名心理專家青音認為,疫情期間,我們會隨時關注疫情的各種信息,會因此緊張、焦慮、心煩、恐懼、情緒起伏變大,繼而引發(fā)失眠、莫名想哭、易怒、對一切喪失興趣、注意力無法集中等心理反應并產生強迫行為。從心理學上來說,這些都不是癥狀,只是一種面對災難時的正常心理反應,是暫時的反應,我們每個人都可能有這些反應。而這些應激心理反應會影響家庭關系,從而引發(fā)5種主要問題:家庭成員之間的恐慌會互相傳染;由于過度焦慮而出現(xiàn)的大量矛盾;人際距離過近而引發(fā)的持續(xù)不斷的緊張感;舊有矛盾的爆發(fā);內疚的情緒,家庭責任感越強的人和老年人內疚感會增加。 湖北知名心理專家、中國整體心理療法督導師馮娟認為,疫情防控期間,家庭生活需要分工合作,每個人都需要為家庭作貢獻,大家彼此分擔、共同合作、共同經營家庭環(huán)境,這才是健康的家庭。要給家庭生活注入新的內容,尤其是精神生活需要豐富,孩子們除了上課、做作業(yè)之外,可以幫父母做家務,培養(yǎng)興趣愛好,成年人不妨重拾童年的愛好,唱歌、畫畫、書法、閱讀等,讓心靈得到安靜。研究顯示,運動,完全能夠帶來快樂的心情,在家庭中營造運動的氣氛和習慣,全家一起運動,不僅筋骨得到舒緩,大腦也因之活躍、興奮,一些想不開的心結也打開了,郁悶的情緒也紓解了。需要注意的是,此時成年人的自律非常重要,自律,是心智成熟的第一標識。成年人在作息時間上規(guī)律,可以給孩子作出榜樣,減少很多家庭矛盾。 “這個時候更適合家庭成員之間的感情交流?!瘪T娟說,相處的時間長,更需要促進感情,增加彼此的理解,讓過去積壓的一些怨氣、心結,通過交流得到緩解。不習慣交流的家庭,此時更需要大膽破冰。任何苦難都可以從中獲得積極的意義,不妨用這段時間好好思索一下自己的家庭關系、生活方式。 青音認為,首先,要更理解家人的情緒,人在經歷一些自然災害時,難免會有一些心理創(chuàng)傷應激反應。在災害事件當中,對于心理創(chuàng)傷應激反應是有易感人群的,就是女人和老人,他們對應急事件的情緒處理能力差,且往往在家中承擔照料者的角色。所以,疫情期間,多多地給他們一些理解和體諒。其次,要尊重家人的情緒。不要強迫家里人和你一樣正常有序,不必保持家庭成員的一致性,不要在這個時候做家庭的監(jiān)工和警察,尊重和接受家人的情緒反應。你只需要做好你自己,就可以改變家人了。最后,要幫助家人重拾生活。幫助家庭成員找回生活的樂趣和目標,面對家人的想法,千萬不要冷嘲熱諷。比如說家人要開始減肥、在家健身等,要去幫助、鼓勵他完成。 “要注意睡前聊天?!鼻嘁糁赋?,睡前是特別重要的一段時間,在睡前關心一下每個人今天的感受,今天你覺得怎么樣?今天吃飯怎么樣?身體狀況怎么樣?今天是不是看了很多疫情的消息?心里難不難受?關注家人的感受,好好跟家人說晚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