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華兩千多年的封建歷史,一直以來都是重男輕女的思想,都認為“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因此,古代女子的地位向來非常的低廉,許多的陋規(guī)陋習無不為她們量身打造,像什么裹腳、不得隨意拋頭露面等等,無不向當時的社會宣誓著“男人主義”的制度;所以,當女子出嫁后,均是在家相夫教子,一輩子謹慎恪守婦道。 而在注重孝道的社會,世人即希望女兒出嫁后的榮華富貴,給娘家?guī)盹L光,同時也制度矛盾化,又有種“潑出去的水”的不重視心態(tài),而在嫁為人婦后,女子均要嚴守婦道,嫁雞隨雞,與夫家同進退,因此,如果面對父親和丈夫的生死抉擇,當如何選擇呢?就如同現(xiàn)在熱戀中的小年輕一般,常常詢問男孩,如果我和你媽同時掉水里,你先救誰的話題一般,而歷史上,便有一位女子遇到了此類難題,面對父親和丈夫必須死一個人的情況,她最終選擇了—— 祭仲,生于公元前744年,是春秋時期鄭國的柱國大臣,特別是在莊武公死后,由于他有擁立之功,迅速成為了后繼之君鄭莊公的寵臣,一下子成為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人物,一時權(quán)勢熏天,而在鄭莊公過世后,祭仲利用權(quán)勢先后扶植了鄭莊公的4個兒子,先后坐上了國君的位置,此時此刻的祭仲,權(quán)利達到了巔峰,可謂是大權(quán)在握。不過,這也引得了新任國君鄭厲公的害怕,畢竟歷史證明,權(quán)臣總被國君所忌憚。 因此,面對權(quán)臣祭仲,鄭厲公為了能奪回大權(quán),便暗中蓄積力量,想著早日除掉他,就這樣,經(jīng)過了4年的準備,鄭厲公終于找到了一個突破口,那就是祭仲的女婿雍糾,話說這個女婿可是個正義之人,對于老丈人祭仲的獨斷專權(quán)行為是特別的反感,內(nèi)心非常的不滿,因此,面對這樣的一個人物,鄭厲公看到了機會,于是,在一次的晚宴中,鄭厲公找來了雍糾,一個是國君,想著奪回大權(quán),一個是女婿,不滿丈人的專權(quán),兩人可謂是一拍即合,當場商量了一番,決定過兩天,在郊外設(shè)宴,宴請祭仲,以此為契機,在宴席上埋伏士兵,準備將其一舉擊殺。 回到家中后,這雍糾是越想越激動,越想越興奮,以至于一時間面色通紅,而屋內(nèi)的妻子雍姬(祭仲女兒),看到丈夫如此神情,猜測必然有大事發(fā)生,于是,急忙關(guān)切詢問雍糾,面對妻子的詢問,按說這種準備殺害老丈人的事情應(yīng)該閉口不言才對,可是,令人意外的是,這雍糾愣是對妻子直言不諱,將與國君商量準備伏殺丈人的計劃全盤托出。 當雍糾話音一落時,只見雍姬是大驚失色,臉色蒼白,心里一頓的害怕,不禁想道,此時此刻父親尚不知危險將近,那自己是否要趕緊將此事告知于他,可是,如果自己將計劃說出,那么丈夫雍糾該當如何?畢竟,以父親祭仲的權(quán)勢,一旦知道丈夫雍糾和國君合謀之事,必然會大發(fā)雷霆,最終刀兵相見,那么,雍糾定然死無葬身之地。 此時此刻,雍糾的心里十分的慌亂,萬分的矛盾,要知道,一邊是養(yǎng)育自己成人的老父親,一邊是要與自己白頭偕老的丈夫,且不管是任何一方輸了,最終都會死一個至親,這樣的局面,當如何破解? 按照雍糾的想法,古代素有“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的說法,因此,面對妻子的詢問,他才將這個計劃全盤托出,選擇了信任妻子,可是,雍姬卻不這么想,要知道,古代的社會,對孝道也是異常的注重,她不能親眼看著養(yǎng)育自己成人的父親死于一場政治陰謀。于是,雍姬經(jīng)過了一番思考,權(quán)衡利弊之后,她選擇了回娘家。 回到娘家后,雍姬找了一個與母親獨處的機會,提出了一個類似現(xiàn)代“我和你媽同時掉進水里,你先救誰?”的問題,她問母親:“父親和丈夫哪個更親切?”,雍姬話音一落,只見母親沒有一絲一毫的猶豫,當場告訴她:“人盡夫也,父一而已,胡可比也?”這句話是何意呢?意思就是說,這天底下任何一個男人,均可以做女子的丈夫,可是這父親卻是唯一的,只有一個,兩者之間豈能相提并論,來做對比的呢? 母親的一席話,令雍姬當場“豁然開朗”,一下子下定了決心,隨即告辭了母親,然后偷偷的跑去跟父親祭仲說道:“雍氏舍其室而將享子于郊,吾惑之,以告”,明白的告訴了父親,這丈夫雍糾設(shè)宴在郊外,而不是在府中,這其中必然有蹊蹺,您一定要小心!聽了女兒雍姬的話,祭仲當場愣住了,心中頓時警覺起來,當即下令心腹暗中去調(diào)查此事。 很快,下屬查明了雍糾與國君合謀之事,氣得祭仲是火冒三丈,沒想到女婿要謀殺自己,既然你不仁,那就不要怪我不義,當即下令將雍糾給斬殺了,且將其尸首懸掛池塘示眾。很快,這雍糾被祭仲殺害的消息傳到了鄭厲公的耳中,嚇得他瑟瑟發(fā)抖,頓時慌了神,急忙帶著人連夜逃出了鄭國,臨走時,更是氣急敗壞般辱罵雍糾:“謀及婦人,宜其死也”,意思是說,這等大事,你也跟婦女商量,活該你被殺死。 面對丈夫的死,雍姬內(nèi)心十分的難過,且世人對她也頗為指責,紛紛罵其“不守婦道”,沒有盡到為人婦的責任,而她與母親之間的談話,更是被后人編成了一個成語——“人盡可夫”,同時,一直以來,雍姬被歷朝歷代的百姓視為不檢點的女子,因而被罵了上千年。那么,面對父親與丈夫兩位至親,在生死之間,如果是你,又當如何選擇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