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幾天出門上班,發(fā)現(xiàn)沿路的木棉、玉蘭已經(jīng)開了一片,濃濃的春意撲面而來。 芒果樹也開花了 后臺的小可愛,也迫不及待想來一場春日郊游: 但菜菜還得多叮囑一句,沒到官方松口的時間,大家先忍一忍,別去人多的地方扎堆。 要是宅家書影音都刷得無聊,推薦你們一個我最近發(fā)現(xiàn)的寶藏玩意:云游博物館。 啊,這真實的雪感 不夸張,這云逛展,比直接去博物館還有意思! 像我好幾次去北京都錯過的故宮博物院,平時得預(yù)約排隊擠人,現(xiàn)在借助vr實景,可以一人獨享。 花樣繁多的特展,琳瑯滿目的展品,可以360°無死角細看,每樣藏品都有文字介紹,足不出戶卻身臨其境,簡直不要太棒。 看看畫里的春色也很美 我今天就慢悠悠逛到了珍寶館,館內(nèi)有400多件清代宮廷遺存的藏品,樣樣美輪美奐。 里頭有女孩子最喜聞樂見的帝后首飾,華貴逼人; 還有我這種廚娘最鐘愛的杯盞器皿,仿佛在逛宮廷的餐具店,每一樣都好想搬回家! 看到好看的餐具,除了想據(jù)為己有,當然也會考慮要做點什么好吃的,才能物盡其用。 比如上面那個大金碗,就特別適合裝熱騰騰的羹湯,底下有托盤,不燙手。 蓋子不僅保溫,掀開時,還能腦補一下小當家開蓋金光閃閃的感覺。 這么一想,拿來裝上一碗香滑軟稠的番茄疙瘩湯,再適合不過了。 金光沒有,大家自己腦補一下~ 疙瘩湯可以說是北方面食里最簡單的一種,北方家庭人人都會。 上次給你們提到乾隆白菜的發(fā)源地——都一處,有一道招牌菜就是疙瘩湯,而且還給它按了個好聽的名字,叫“滿天星”。 不過,新手做疙瘩湯,很難做出碎碎的滿天星效果,要么一塊一大坨,要么糊成一鍋羹。 菜菜今天會教你們一招省時省力的方法,都不用揉搓,也能讓小疙瘩滑入熱湯里都顆粒分明,不比京城老字號的差! 湯底我用的是經(jīng)典的番茄蛋花湯。 春天的番茄,到底是比夏天的味道淡,所以湯里我還加了些番茄醬。 這樣西紅柿味更濃郁,酸香更甚,湯的顏色也更好看。
有些北方人家,還會在湯里再加些生菜、木耳、豆腐,做成五彩疙瘩湯。 配料豐儉由人,想偷懶的,學(xué)我只撒些香菜,外面30多一碗,在家5元吃到撐~
- 番茄疙瘩湯 - [ 食材 ]
番茄300g 雞蛋2個 火腿腸2根(可選) 小蔥1根 香菜1根 面粉100g 食用油1大勺 番茄醬1大勺(可選) 生抽1小勺 鹽1小勺 白胡椒粉1/4小勺 清水1L (食譜分量是2-3人份) 1大勺=1 table spoon=15ml [ 食譜 ] 1.番茄切丁,火腿腸切片,蔥白和香菜切小段 2.大碗里倒入面粉,將水龍頭調(diào)至滴水狀態(tài),將面粉放至水龍頭底下,邊加水,邊用蛋抽或細頭的筷子,攪拌至無干粉狀態(tài),待用
3.起鍋加入1大勺食用油,燒至五成熱煸香蔥白,加入番茄丁、1小勺鹽、1小勺生抽、1大勺番茄醬調(diào)味,轉(zhuǎn)小火慢慢炒至番茄變軟出汁,然后加入火腿腸片翻炒均勻
4.加入1L清水煮至沸騰,均勻撒入面疙瘩,繼續(xù)煮2分鐘
5.將雞蛋打散,繞圈緩緩倒入疙瘩湯,煮至凝固,撒上白胡椒粉和香菜起鍋
番茄雞蛋疙瘩湯剛盛出來,要稍放一會兒,才會粘稠。 白色的小疙瘩在湯中浸泡,拿勺子直接喝,又香又滑,入口間還有點微微的嚼勁,不知不覺一碗下肚,暖身又飽腹。
湯底酸甜開胃,做早餐也極好,如果嫌吃不飽的,可以再搭些烙餅燒餅類的面食,一干一濕、一硬一軟,是絕配!
驚蟄已過,萬物萌生。 相信那個,可以在草地上翻滾、大口呼吸新鮮空氣、闊步行走在街道公園河邊,去聞花香的春天,已經(jīng)離我們越來越近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