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都會面臨大大小小的挫敗甚至失敗,可以說,一個人的成長就是由失敗累積而成的。作為父母如何教他們面對失敗,比任何刺激他們成功更實用。 嘉琪最喜歡拼積木了,有一次和媽媽在一起玩,玩著玩著就大哭起來,媽媽忙問怎么了,原來是因為媽媽拼的太快了,嘉琪把手里未完成的部一扔,撅著嘴開始哭起來。嘉琪就是覺得自己會輸給媽媽。其實我們很難跟孩子講明白,失敗是可以通往成功的。從某種意義上說,失敗只是一個成長的過程,從最小時的喝水失敗,到漸漸大一點的走路失敗,每一次成長的嘗試,都會帶來很多的失敗。但如果沒有及時處理好孩子面對失敗時的情緒,孩子就會養(yǎng)成一種“害怕失敗”的思維模式。他們會因此只做自己擅長的事情,很難有膽子去嘗試不會、不懂的事情,變得害怕失敗,患得患失。如何讓娃“輸?shù)闷稹?/span>西班牙文學世界里最偉大的作家塞萬提斯說過一句話--今天的失敗孕育著明天的成功。每個人都喜歡成功帶給自己的喜悅,孩子亦是如此。我家大寶一開始對爬樓梯就特別執(zhí)著,每次都要拿第一,不管上樓還是下樓,輸了就哇哇大哭。這時候父母的正確引導就是至關重要的。恰當?shù)谋頁P方式可以讓一個孩子變得更為優(yōu)秀。夸獎也是一門學問。“我家寶寶太厲害了,太棒了”“寶寶好聰明”這些都是錯誤的表揚方法,寶寶厲害在哪里?聰明在哪里?表揚要具體到一件事上面,才是正確的表揚方式。比如:“今天自己穿衣服了,這個是很好的”等;應該夸努力而不是天賦,如“你這次堆積木更認真專心了,堆得比上次高,不錯不錯”。當孩子表現(xiàn)不錯時,我們要用成長型思維具體夸孩子,夸孩子為成功所做出的努力。和孩子做游戲時,別總是讓孩子當勝利者。我每次爬樓都沒有刻意讓著自己的孩子,有時我贏,,有時孩子贏。父母要善于利用游戲讓孩子知道有輸有贏很正常,鍛煉他承受力和輸贏帶來的心理壓力。每次都贏,每次都輸,同樣不好。人生沒有一帆風順的,從孩子出生開始,每一天都會面對困難,從牙牙學語開始,到升入小學,我們的孩子每天都在進步,那么作為家長,就要有效的引導孩子去面對人生路上所有的困難,今天怕吃苦,明天怕失敗,你的孩子永遠都在原地踏步。有困難不可怕,可怕的是孩子面對困難的態(tài)度,是迎難而上越挫越勇,還是從此一蹶不振呢?父母應該告訴孩子,其實失敗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從失敗中得到的僅僅是恐懼。讓孩子學會在失敗中找到原因,從而面對失敗,戰(zhàn)勝失敗。才是家長從小應該對孩子進行正確的教育引導。成功的人不會輕易被失敗打敗,他們會從失敗中吸取經(jīng)驗教訓,繼續(xù)努力以達到最后的成功。要讓孩子明白,其實人人都會有失敗的時候,最關鍵的是看失敗以后的反應,有的不怕失敗,有的卻經(jīng)不起失敗,你家的娃是什么樣的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