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實驗目的: 1)了解分布式分布式版本控制系統(tǒng)的核心機理; 2) 熟練掌握git的基本指令和分支管理指令; 實驗內(nèi)容: 1)安裝git 2)初始配置git ,git init git status指令 3)掌握git log ,git add ,git diff 指令 4) 掌握git tag git branch,git commit 指令 5)掌握git revert 指令 實驗記錄: 1.2 配置GIT 設置自己的Git用戶名、郵箱及輸出內(nèi)容帶有顏色標記,并對比初始狀態(tài)。
1.3從頭創(chuàng)建倉庫 1)創(chuàng)建一個目錄,叫做 se2020-git-course,在該目錄中,創(chuàng)建另一個目錄,叫做 new-git-project,使用 cd 命令移到 new-git-project 目錄下。 1.4克隆現(xiàn)有倉庫并查看其狀態(tài) 在 Git 上進行克隆的方法是調(diào)用我們將在終端上運行的命令 git clone,然后傳入要克隆的 Git 倉庫的路徑。 使用命令行轉(zhuǎn)到項目的目錄下,輸入 git status 。若輸出:"nothing to commit, working directory clean",意味著成功。
1.5 git log命令 1)git log 命令用于顯示倉庫中所有 commit 的信息。 2)git log --oneline 用于更改倉庫信息的顯示方式 3) git log --stat命令可以用來顯示 commit 中更改的文件以及添加或刪除的行數(shù)。 4)git log -p此命令用于顯示被修改的文件,顯示添加/刪除的行所在的位置,顯示做出的實際更改。 5)git log -w
1.6 git add & git commit & git diff 1)在new-git-project里 創(chuàng)建 index.html 文件,添加代碼;建立 js 和css 文件夾,并在文件下分別建立 app.js 和 app.css 文件,文件內(nèi)容可為空。運行g(shù)it add index.html命令,使用 git add 將 index.html 添加到暫存區(qū)。
2)暫存css和js文件
3)第一次提交commit 進行第一次提交
4)第二次提交commit 使用 git commit 命令提交 commit,并添加提交說明 Add header to blog,運行g(shù)it status,添加標題后在進行提交。
5)git diff git diff 命令用來查看已經(jīng)執(zhí)行但是尚未 commit 的更改:輸出:已經(jīng)修改的文件,添加/刪除的行所在的位置,執(zhí)行的實際更改.
1.7 標簽與分支
創(chuàng)建標簽失敗,不知道什么原因。 分支實戰(zhàn) 更改 1 - 添加頁面顏色
更改2 一 添加側(cè)欄,向頁面上添加一個側(cè)欄。
更改3 一 更改master上的標題
合并沖突 合并失敗時,就稱為合并沖突。大部分情況下,git 將能夠成功地合并分支。但是,有時候 git 無法完全自動地進行合并。合并失敗時,就稱為合并沖突。
實驗總結(jié)與體會: 在實驗的過程中,遇到了許多的錯誤,例如將命令輸出,對編譯器的配置未成功,命令提交不成功等。以及如何查看退出顯示倉庫信息等等,自己動手百度,找到問題的關(guān)鍵所在,重新再試幾次,就會抵達成功。我覺得這次Git實驗能夠大大提高我們的編程能力,為后來的學習奠定基礎。 思考題:閱讀維基百科和百度百科 的Git詞條,總結(jié)分布式分布式版本控制系統(tǒng)的核心機理. 分布式版本控制系統(tǒng)沒有中央服務器,每個人的電腦上都用一個完整的版本庫,只要交換對方的修改就行,把各自的修改推送給對方,不必服務器端軟件支持,使源代碼的發(fā)布和交流極其方便。并且Git是一個開源的分布式版本控制系統(tǒng),可以有效、高速地處理從很小到非常大的項目版本管理,Git 是 Linus Torvalds 為了幫助管理 Linux 內(nèi)核開發(fā)而開發(fā)的一個開放源碼的版本控制軟件。 來源:https://www./content-4-647451.html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