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者與愚者互為鄰居。智者,善以計謀,家財萬貫。欲修佛。愚者,不善營生,一貧如洗。亦決心修佛。 適逢法會,智者攜家眷駕車前往寺院拜佛,香、花、果等供品無數(shù)。愚者家貧,只得只身一人徒步前往,唯三支清香。 于寺院內(nèi)相逢。智者見愚者,竊笑。遂先以所帶供品供佛,全家禮拜。而后更以錢物些許供養(yǎng)寺院。禮佛結(jié)束,欣然歸家。 愚者見智者笑,亦微笑示之。而后誠心禮佛,焚清香三支。寺院所供諸佛一一禮拜,但無力以財物供養(yǎng)寺院。禮佛之后,亦欣然歸去。 法會之后,智者深信其必得佛門庇佑,滿心歡喜。于是,以山珍海味宴請四方親朋好友,共同慶賀。發(fā)愿每逢初一十五便至寺院供養(yǎng)。 愚者仍耕作于田間,笑容長掛。因房屋破舊常見鼠蟻橫行于屋內(nèi),但不愿傷其性命。每日以三支清香供佛。 一日,有一游僧行至該處。因長時行走,風(fēng)餐露宿,游僧衣衫襤褸,身形佝僂。至智者家中欲募化乞食,智者見其形如乞丐,渾身氣味難聞,命人將其轟出。 至愚者處,愚者歡喜相迎,卻實無食物可布施。于是,挖紅薯煮熟給予游僧,游僧欣然接受。愚者將其修佛的志愿及種種困惑告知游僧,游僧則為其答疑解惑,兩人相談甚歡。 時過十年,智者生意遭挫,日漸慘淡,終破產(chǎn)。勃然大怒,破口大罵佛主無靈,供養(yǎng)不得回報。于是,毀家中一切經(jīng)典、佛像,再不供養(yǎng)。再過幾年,郁郁而終。 愚者,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數(shù)十年如一日,三支清香常燃于香案。家境仍不富裕,僅能糊口,愚者卻樂在其中。 《法華經(jīng)》中說:“若人散亂心,乃至以一花,供養(yǎng)于畫像,漸見無數(shù)佛。”三支清香,是香而又僅非香,三學(xué)無漏則佛法僧常住。 圖文:網(wǎng)絡(luò)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