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鄧艾在戰(zhàn)爭中目光遠大,見解超人,具有難得的戰(zhàn)略頭腦。
公元782年(建中三年),禮儀使顏真卿向唐德宗建議,追封古代名將六十四人,并為他們設廟享奠,當中就包括“魏太尉鄧艾”。 [36] 同時代被列入廟享名單的只有張遼、關(guān)羽、張飛、周瑜、呂蒙、陸遜、陸抗而已。及至公元1123年(宣和五年),宋室依照唐代慣例,為古代名將設廟,七十二位名將中亦包括鄧艾。在北宋年間成書的《十七史百將傳》中,鄧艾亦位列其中。 為什么鄧艾可以入駐武廟72將? 武廟七十二將前加個宋代,這是根據(jù)宋人對古名將的社會知名度、評價、能力等綜合列出的名單,著重于文化與政治宣傳,并不是單純的實力排名榜。 唐朝武廟64名將 三國時期(7人) 張遼、關(guān)羽、張飛、鄧艾、周瑜、陸遜、呂蒙。 晉南北朝(18人) 羊祜、陸抗、王濬、謝玄、杜預、陶侃、王猛、慕容恪、檀道濟、長孫嵩、王鎮(zhèn)惡、吳明徹、王僧辯、斛律光、慕容紹宗、宇文憲、于謹、韋孝寬。 宋朝武廟72名將 三國(晉朝) 鄧艾、張飛、呂蒙、陸抗、杜預、陶侃、慕容恪、宇文憲、韋孝寬、 張遼、關(guān)羽、周瑜、陸遜、羊祜、王濬、謝玄、王猛、王鎮(zhèn)惡、斛律光、王僧辯、于謹 關(guān)羽、張飛在南北朝常被人當作猛將的象征,當代猛將多被比喻為關(guān)、張,名氣意義極大。后世亦有人把王彥章、李存孝比作張遼,因而關(guān)羽、張飛、張遼入選,名氣占據(jù)很大原因。同時代里張郃、徐晃均是不讓三人的名將,黃忠又以一戰(zhàn)造就劉備拿下漢中的優(yōu)越條件,他們未能入選不見得是本領(lǐng)完全不如前者。為啥跟周勃齊名的灌嬰不入武廟? 這種他入武廟,他沒入武廟的問題,如果你熟悉東漢、唐初的名將,會發(fā)現(xiàn)問題更大,差距僅僅是歷史知名度和軍事影響力。 比如朱八重就說:“使有猛將如遼、郃,予兩人能高枕無憂乎?!睆堖|與張郃就屬并列,他雖然沒看過連載中的《三國演義》,好歹看過《三國志》。所以你怎么評價他們能力是一回事,宋人需要考量的還有社會名聲、影響等條件。 周瑜、陸遜、羊祜、王濬、杜預幾位沒什么可爭議的地方,周瑜憑赤壁一役改變天下格局,打破曹操一統(tǒng)天下的步伐。陸遜以夷陵、石亭二戰(zhàn)穩(wěn)入武廟。羊祜謀劃滅國,杜預、王濬依計行事,他們所滅的國家是橫跨江南的世界大國,當時的薩珊波斯頂多跟孫吳是同級別國家。呂蒙的功績薄弱了一點,卻也是攻破荊州,開辟一時新格局的名將。存在問題在于諸葛亮的軍事才能真高于周瑜、陸遜、羊祜嗎?我看不見得,是諸葛亮的歷史評價極高,人品亦無可挑剔,更重要的是諸葛亮善用正兵,留有軍事思想于后世。這才是諸葛亮坐在十哲,不在七十二子原因。 鄧艾入選,一是能力軍事才華確實高于姜維,二是造就的歷史影響也高于姜維。但姜維作為鄧艾同時代勁敵,沒能入選也確實是有些遺憾,他的價值能夠跟鄧艾并論。此后同滅吳國的王渾落選,這恐怕也是宋人偏愛王濬的原故,以各方面條件而論王渾都不輸于王濬。時蜀漢名將唯有姜維,姜維能入七十二子是沒問題的。 若說鄧艾與姜維的差距,在鄧艾、姜維粉絲互相拿戰(zhàn)績對噴同時,我們應該放眼討論兩人對后世影響,鄧艾非常優(yōu)勝一點是他在魏國南線進行屯田、治水,改善國防系統(tǒng),提高當?shù)丶Z食產(chǎn)糧與漕運水平,強化了當?shù)亟煌ㄅc可發(fā)動兵力。 以往南方有戰(zhàn)事,人力大多都花在后勤方面,耗資巨大,徒增徭役。鄧艾提議的調(diào)防輪休、田屯是國防力量大大增強。正始二年,乃開廣漕渠,每東南有事,大軍興眾,泛舟而下,達于江、淮,資食有儲而無水害,艾所建也。曹魏三十年多年來才有人改善了這些國防問題,那么此前坐鎮(zhèn)豫州的滿寵、賈逵是不是已經(jīng)比不上鄧艾了?《孫子兵法.作戰(zhàn)篇》就分析了起兵作戰(zhàn)基礎條件的影響,從諸葛亮到鄧艾、羊祜,都是能夠從建設基礎條件為前提計劃軍事行動的名將,他們的格局都是比較高。 還有兩個長遠之策,一是鄧艾在西北時建設關(guān)隘、要塞、城塢,后來禿發(fā)樹機能暴亂,州郡遭到羌胡劫掠,淪陷區(qū)的吏民孤立無援,可以保全自己的人都是靠鄧艾建立的塢堡。另一個是鄧艾滅蜀后,就立刻計劃滅吳。鄧艾其人政治目光不足,但是在軍事方面的遠見實是出類拔萃,僅憑“壯士解腕”一事就說鄧艾缺乏遠見,卻不知道姜維改變漢中國防,放敵入平一事得怎么解說。 鄧艾治水、屯田這一手可以讓曹魏與孫吳再對弈五十年都依然受益,非一時之功。其后鄧艾分析匈奴,不能令他們的軍事力量強大到無法控制,早已預言了匈奴亂華的后事。如果僅僅是從鄧艾與姜維之間戰(zhàn)斗論其長短,當時的郭淮、陳泰、王基、毌丘儉、朱然也都是一時名將,他們沒入選簡直是宋人看走眼了??墒聦嵅⒎侨绱?,這些憑戰(zhàn)績均有可道之處,但就缺乏影響時代的軍事建樹。 若非姜維帶走數(shù)萬主力遠在沓中屯田,鐘會十萬大軍應該被阻擊在陽平關(guān)之前。如果不是鐘會大軍壓在劍閣,鄧艾就不會走陰平,他走陰平的前提是為了幫助鐘會擾亂姜維后方,使魏軍可以突破劍閣,如果鐘會還遠在漢中,鄧艾沒理由入蜀。 就好比扁鵲三兄弟治病,大哥防范于未然,二哥在問題最小的時候去解決,扁鵲才病入膏肓的時候起死回生。諸葛亮和姜維就是大哥與扁鵲的差距,況且姜維并沒有起死回生。最優(yōu)質(zhì)的方法一直都是依照劉備、魏延的國防策略,拒敵于國門之外。 姜維在沓中屯田已經(jīng)被鄧艾摸清楚了動向,所以才遭到牽弘、王頎、楊欣截擊,姜維用計偏開諸葛緒確實很體現(xiàn)臨陣應變的才能,但是按照長遠看來,姜維從遠趕沓中屯田就已經(jīng)落了下乘。昔年諸葛亮皆從漢中出祁山,不會長期逗留在隴西,所以魏軍往往摸不清蜀軍動向,姜維長期在隴西活動,意圖暴露的太清楚。嚴重違背《孫子兵法.虛實篇》原則,故鄧艾能夠有效預防,使姜維軍覆段谷。這些戰(zhàn)場一時勝負倒不是兩人能力差距的主因,勝敗乃兵家常事,戰(zhàn)略格局才是差距所在。 姜維改變漢中國防,鄧艾改變淮南國防,兩者形成強烈對比。 羊祜、陸抗并入七十二子,就是因為兩人是一時勁敵,不然以羊祜滅國之功,陸抗還稍有遜色。陸抗利用西陵、江陵之間防線挫敗羊祜、楊肇,又多次給孫皓分析國家策略,是極具大局觀的將領(lǐng)。 對于那些喜歡討論關(guān)、張、周、姜的三國迷多認為羊祜、陸抗存在水份,因為他們以為評價歷史名將無非是把一次次戰(zhàn)績、戰(zhàn)例拿出來分析比較。三國后期已經(jīng)沒法依靠局部戰(zhàn)役改變格局,名將只有提升到國家戰(zhàn)略才能打出有效的戰(zhàn)果,不然的話,七十二子沒選入丁奉才是遺憾。 近代軍事家孔捷在讀書時就提到過:“自古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 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睕]經(jīng)歷過朝鮮戰(zhàn)爭洗禮的李云龍一時還不太明白,丁偉的論文卻已經(jīng)到了計劃數(shù)十年后國防策略的層次。不憑軍事格局入武廟的人物,要不得有代表時代的名氣,要不得有過人的戰(zhàn)績,但名單也終究有限。 鄧艾(約197年-264年),字士載,義陽棘陽(今河南新野)人。三國時期魏國杰出的軍事家、將領(lǐng)。其人文武全才,深諳兵法,對內(nèi)政也頗有建樹。本名鄧范,后因與同鄉(xiāng)人同名而改名。鄧艾多年在曹魏西邊戰(zhàn)線防備蜀漢姜維。 公元263年他與鐘會分別率軍攻打蜀漢,最后他率先進入成都,使得蜀漢滅亡。后因遭到鐘會的污蔑和陷害,被司馬昭猜忌而被收押,最后與其子鄧忠一起被衛(wèi)瓘派遣的武將田續(xù)所殺害。泰始九年(273年),鄧艾被平反昭雪。 為何少有人為鄧艾叫屈?看看別的謀反之人的后代吧:王凌造反,卻被司馬炎“大赦其家”,自己也是名門王允后人,本身他當初謀反就是因為想廢掉曹芳戰(zhàn)敗自殺,但后來司馬昭都敢殺皇帝了,王凌自然就沒罪過了。 諸葛誕造反失敗自殺,但他的后人也是平安無事,他的兒子諸葛靚卻沒有被清算,司馬炎還一度想封他當大司馬。 毌丘儉造反失敗,他的女兒毌丘芝,也是無事,嫁給了潁川太守劉子元。 鐘會造反,他的兒子(其實是他哥哥鐘毓的兒子過繼給他的,鐘會無子)被殺,但他哥哥一門也都平安無事,甚至后來鐘毓兒子鐘駿還繼承了其父的爵位。 你看,上述四人都是貨真價實的造反,但他們的后代家族成員下場都很好,唯獨被誣陷造反的鄧艾,不但父子俱亡,直到去世十年后他的孫子鄧朗才被封為一個叫郎中的小官。 這就是寒門的悲?。?/p> 王凌是司徒王允之后,自幼被舉孝廉。 諸葛誕的女兒,是瑯琊王司馬伷的妻子,司馬伷是司馬懿的兒子,司馬炎的叔叔。 毌丘儉的母親,是荀顗的族妹,荀顗和司馬師有姻親關(guān)系 至于鐘會,他是名士鐘繇后人,有他的名號和關(guān)系網(wǎng),朝中幫鐘家說話肯定不在少數(shù)。 鄧艾呢?有什么靠山嗎?一個典農(nóng)官吏出身,靠武勛著名的人,飽讀詩書卻口吃,融不進清談的玄學圈子里去。所以在朝中也沒有強大的關(guān)系網(wǎng)和姻親圈子。所以魏晉名士們可以同情夏侯玄,王凌,諸葛家和鐘家后人,卻不會盡力的幫鄧艾說話。 更何況,直接導致鄧艾死亡的,誣陷他謀反的人,衛(wèi)瓘和胡烈。前者在司馬炎時代可以說是位極人臣,不但官至司空,自己的兒子還成了司馬炎的女婿,司馬炎甚至還將太子司馬衷和衛(wèi)瓘女兒成親。 至于后者,乃是魏國名將胡遵的后人,雖然胡烈自己在三國統(tǒng)一前死于對鮮卑的戰(zhàn)爭,但他哥哥胡奮,當時已經(jīng)做到了鎮(zhèn)軍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胡奮的女兒胡芳還入了司馬炎的后宮,成為貴人。 敢問當時,有多少人能冒著得罪聲名顯赫地衛(wèi)家和胡家的風險,去替一個屯田民出身的鄧艾說話呢? 264年,鄧艾被誣謀反,慘遭殺害。 266年,司馬炎稱帝。司馬炎下詔,【鄧艾謀反,但認錯態(tài)度良好,可以減罪。】 同年鄧艾部將段灼第一次上表,為鄧艾鳴不平。司馬炎表揚段灼不錯。 段灼再次上表,司馬炎不予理睬。 267年,段灼辭官上表,司馬炎覺得鄧艾之事必有蹊蹺。沒多久忘記了。 后司馬炎與鄧艾部將樊震交談,樊震痛哭,言鄧艾清白。 268年,石苞被誣謀反,司馬炎欲殺之,所幸羊祜打掩護,無罪。石苞以身為鄧艾鳴不平。 273年司馬炎與蜀將樊建 論諸葛亮為人,司馬炎感嘆晉國無臥龍之才,樊建說道“我雖為蜀國舊臣,鄧艾被冤枉我都看不下去,陛下卻不理睬,恐怕有臥龍之才,陛下也不會用吧” 于是司馬炎下詔,【鄧艾有罪,但沒有逃跑,好可憐我甚至有點想他】 歷時十年,鄧艾從謀反之罪,平反成有罪 司馬昭是什么人? “成濟弒殺曹髦之后,司馬昭下令,殺成濟,以安天下心?!?/p> 昨天替他賣命,今天屠人三族。這樣的君王,殺了誰都不意外。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