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在春秋時期的時候,天下的民眾便有了“士農(nóng)工商”四種不同的定位。據(jù)《管子·小匡》中的相關(guān)記載所述:“士農(nóng)工商四民者,國之石民也?!边@其中所說的四民具體指的便是天下的讀書人、農(nóng)民、百工和商人。 從字面意思來看,這四民中的讀書人、農(nóng)民和商人都比較好理解。而說到“百工”這一類民眾,那其中涵蓋的種類可就多了。眾所周知,我國古代的行業(yè)可以說是十分的繁多,而每一個行業(yè)都需要掌握一定的獨門技術(shù)。因此,這“百工”所泛指的工匠范疇可不只是一兩個大眾行業(yè)那么簡單。 譬如,今天小編要跟大家聊的這一個古代行當(dāng),便屬于“百工”的其中之一,他們正是專門給皇家修繕陵墓的匠人。說到這些專門為皇家修建地宮陵墓的工匠,相信大家心里一定都對他們多多少少有一些同情。因為,這些人在完成工作的時候,一般都會被遭來殺身之禍。 其原因也很簡單,只因這些工匠不僅熟知皇家陵墓里面的所有機關(guān)部署。而且,他們對于地宮陵墓的入口位置更是了如指掌。因此,對于那些自古以來就深受“入土為安”這種習(xí)俗影響的古代帝王來說,他們對于自己死后是否能長眠于地下,那可是相當(dāng)?shù)脑诤跄亍K?,只有將這些修建地宮陵墓的工匠們悉數(shù)滅口,這樣才能更好地保護皇陵的安全。 而歷朝歷代中這些參與修筑過皇陵的工匠們,基本上全都是在皇陵修建竣工之后,再被駐守在外面的士兵一并反鎖于陵墓地宮之內(nèi)。如此一來,這些工匠們只能被困在地宮之中。而且,用不了多久這些被困的攻就會窒息而死。即便皇陵的地宮規(guī)模非常宏大,能夠有一定量的氧氣勉強支持一段時間。但由于地宮中根本就沒有食物的緣故,用不了多久這些工匠也會被活活餓死。 那么問題來了,既然這些歷朝歷代修繕皇陵的工匠,下場都如此的悲慘。為何還會有人愿意去干這份“有錢賺沒命花”的工作呢?而且,那些能夠建造出精巧機關(guān)的能工巧匠們,既然早已經(jīng)被困死于皇陵地宮之中。那么他們身上諸多高絕的技藝,為何還會有傳人存活于后世呢? 首先,那自然是因為報酬豐厚的原因了。正所謂:“財帛動人心”。畢竟,古代給皇帝修建陵墓的這種工作,其工資待遇那可是極為優(yōu)厚呢。所以,總會有人甘愿冒險來掙這一筆錢財。 其次,古代的那些能工巧匠們自然也不是要錢不要命的傻子。事實上他們在長期勞動中,早已是摸索出了一些逃出生天的技藝和法門。 當(dāng)然,可能許多朋友看到這里一定會以為這些工匠們摸索出的逃生辦法,肯定是在修繕皇陵的過程中預(yù)先給自己挖好一條逃生密道。然而,事實上這可以說是一件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任務(wù)。 因為,古代帝王的陵墓在修建的整個過程中,基本上都會派有專職的監(jiān)工嚴(yán)格把關(guān)和監(jiān)控。尤其是在陵墓地宮的出入口建造時,那更是極其的嚴(yán)格。所以,工匠們根本就沒有預(yù)先修建暗道的時間和機會。 至于這些工匠們真正的逃生法門,其實就在皇陵入口處的大門上面。而且,這種機關(guān)設(shè)置極其隱蔽,如果不是專業(yè)的匠人根本一點兒都看不出來。而這個機關(guān)正是民間傳說中,那神乎其神的“木栓頂門”了。 關(guān)于這道機關(guān)最大的特點,那便是能夠保證墓門在外面被人反鎖之后,困在墓中的人依舊能用“拐釘鑰匙”將墓門從里面打開。因此,這些被困于陵墓地宮之內(nèi)的工匠們,只需等待士兵反鎖完墓門離開之后,再度將墓門從里面開啟便能逃出生天了。 最終,這一獨門技藝便成了修陵工匠們秘而不宣的手藝。而這也正是修墓工匠們能夠在歷朝歷代中,一直都有傳人的真正原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