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兒子,上周二從幼兒園接你回家時,你突然問我:“媽媽,果果說他爸爸媽媽有四套房子,以后都留給他,你有幾套房子給我呀?” 說實話,看著你稚氣天真的臉,我很驚訝,我沒想到你會問出這種話,也為你小小年紀就陷入物質攀比而擔憂。 我們生活的這個社會,普遍對物質財富趨之若鶩,很多父母辛勞一生,也不過是為了多給孩子留點錢,留幾套房子。 他們以為這是在盡為人父母的責任,是為孩子鋪就未來的金光大道。 但媽媽不這樣認為。 媽媽今天想好好跟你探討一下,作為父母,我們能留給你什么,應該留給你什么。 點擊加載圖片 媽媽不反對父母給孩子留下物質財富,果果從父母那里得來的四套房子,能讓他初入社會時,起點就比別人更高。媽媽擔心的是,太過強調物質財富的傳承,而不教給孩子如何來使用這筆財富,是件很危險的事。 有一個叫李傳的小童星,童年成名,家境優(yōu)渥,本可以一輩子衣食無憂。 但天有不測風云,在他十幾歲時,父母雙雙意外去世。沒有父母管教的他,迷戀上炒股,很快將千萬家產揮霍一空。他也因此意志消沉,流落街頭,靠睡馬路、垃圾桶里掏食為生。 一手好牌打的稀爛,令人唏噓??梢姀母改改抢锏玫降奈镔|財富,是把雙刃劍,它可以讓你的人生錦上添花,也可以讓你加速墮落。 縱觀歷史,“富不過三代,盛不過三代”是大多數(shù)官宦之家和富裕人家的宿命。怎樣才能打破這個魔咒呢?“晚清第一名臣”曾國藩給出的答案是:不給子孫留家產。 他說,“仕宦之家,不蓄積銀錢,使子弟自覺一無可恃。”一無可恃,就是不留財產的真諦所在。 讓孩子覺得沒有父輩可以庇蔭和憑靠,才會真正自己去努力。而這,才是留給孩子最可靠的財產。 正是這一家訓,讓曾氏家族創(chuàng)造了奇跡,兩百多年來,其后裔有成就的多達200余人,大多成為學術、科技、文化領域的精英。綿延十代,至今沒出現(xiàn)過“敗家子”。 林則徐也曾表達過同樣的觀點:“子孫若如我,留錢做什么?賢而多財,則損其志;子孫不如我,留錢做什么?愚而多財,益增其過?!?/p> 可見,這是有智慧者共同的洞察。 點擊加載圖片 那給孩子留下什么,才能成為他們人生真正的財富呢?曾國藩也給出了答案。 曾國藩家族所創(chuàng)造的奇跡,不是憑空而來的,這與他十分注重對子女的教育有關。而寫家書就是他教育孩子的重要方法。 他一生寫了1500多封家書,向子女傳達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這些也成為他留給子孫的真正財富。 早起:一勤天下無難事 早起,是一個非常重要但又常常被忽視的良好行為品格。曾國藩所立下的第一個重要家風,就是規(guī)定必須高度重視早起。 翻一下曾國藩的家書,可以發(fā)現(xiàn),就早起這件事,他對家人有很多叮嚀。 在給四弟曾國潢的家書中,他說祖父留下的八訣家訓就是“若不能盡行,但能行一早字,則家中子弟有所取舍,是厚望也”。 他還強調,“欲去惰字,總以不晏起為第一義”。就是說,要想去掉自己懶惰的習慣,最重要的就是堅持早起。 在給兒子曾紀澤的信中,他則不厭其煩地詢問:“爾在家常能起早否?諸弟妹早起否?” 他不但要求子女家人早起,自己更是身體力行。 他在床邊放個銅盆,盆上用繩拴個秤砣,再把香系繩上。香盡繩斷,秤砣砸盆就會發(fā)出聲響。 曾國藩就翻身起床,開始點燈讀書了。 早起的習慣,他堅持了一生。也正是這一好習慣,磨煉了他的意志,最終助其成就一方霸業(yè),名留青史。 美國著名政治家富蘭克林也曾說:“我從未見過一個早起勤奮的人抱怨命運不好。” 作家村上春樹每天四點起床寫作,堅持了30年;百事可樂CEO雷尼蒙德,每天5點起床,先在跑步機上跑四英里,跑了十幾年;蘋果公司首席執(zhí)行官庫克,每天3:45便開始處理郵件…… 能不能做到堅持早起,體現(xiàn)的是一個人的心性和習慣:能否做到自我約束、是否具備恒心和毅力、是不是凡事勤奮努力,而這些無論是對于做人還是成事,都是最重要的根基。 有恒:人但有恒,事無不成 兒子,前幾天你跟媽媽說你聽老師講了小貓“三天打魚兩天曬網(wǎng)”的故事,這說的是人做任何事,都要堅持不懈,方可有所成就,做事沒恒心沒毅力,注定一事無成。 而這也是曾國藩另一個重要的家訓。他說“行之有恒,實為人生第一大事?!?/p> 曾國藩在31歲那年,給自己定下了每日早起、讀書、寫字等十二條必修課,此后終身堅持,無有例外。 他每天早起讀書,連行軍打仗時也沒有耽擱;他堅持寫日記,直到去世前一天還在寫;他曾經(jīng)有很大的煙癮,但也在苦苦掙扎三次后戒掉了,此后30年再沒吸過一口。 就是在科舉考試中,他也是靠“堅持”二字走到了最后的勝利。 與他同時代的人中,考中秀才時,李鴻章17歲,張之洞16歲,左宗棠14歲,梁啟超更是天資超邁,11歲即中秀才。 曾國藩屢考不中,但他從未想過放棄。從16歲開始,考了7次,終于考中。此后,他的人生走上開掛模式,中秀才的第二年,就中了舉人,中舉人后四年,又高中進士。 他告誡兒女:“凡人作一事,便須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首尾不懈,不可見異思遷。人而無恒,終身一事無成?!?/p> 有了前期的堅持不懈,才能有后來順風順水,世事皆是如此。 世界上最難戰(zhàn)勝的,不是別人,而是自己,能與自己的懶惰、懈怠做斗爭,并長期保持勝利的人,是最值得尊重的人。 平凡之人之所以平凡,正是因為偷懶懈怠才碌碌無為,能否守住一個“恒”字,是決勝人生的關鍵因素。 媽媽希望你做事有恒心,并非一定要你取得多大成就,而是想告訴你,在戰(zhàn)勝自己的惰性,堅持不懈地做事時,你才能體會到成就感、快樂和自信,也才能讓你的人生有一個良性循環(huán)。 善拙:唯天下之至拙,能勝天下之至巧 兒子,你是個聰明的孩子,但隨著漸漸長大,媽媽也發(fā)現(xiàn)你經(jīng)常會耍一些小聰明,因此,下面要講的這一點,對你尤其重要。 這個世界上,自認為聰明的有很多,但很多聰明人,恰恰輸在了太聰明上,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聰明反被聰明誤?!?/p> 真正的聰明人,是懂得下笨功夫的人。曾國藩就有一個很獨特的人生哲學:尚拙,他說:“天下之至拙,能勝天下之至巧?!?/p> 曾國藩在做學問上,靠的全是“笨勁”,不讀懂上一句,不讀下一句,不讀完這本書,不摸下一本書,不完成一天的學習任務,絕不睡覺。 這種“笨拙”的學習方式,在他身上培養(yǎng)起超乎常人的勤奮、吃苦、踏實精神。 曾國藩打仗靠的也是一股笨勁。 他從不求奇謀,只喜歡“結硬寨,打呆仗”,就是他帶領湘軍每攻打一個城市,并不急著跟對方開戰(zhàn),而是修墻挖壕,墻要修一尺厚八尺高,用來防止火炮攻擊。壕要挖一尺深,再在壕溝外埋種花籬,花籬要五尺,埋入土中兩尺,并要設置兩三層,用來防止馬隊攻擊。 太平軍擅長野戰(zhàn),善用奇謀,但一遇到曾國藩,就一點辦法也沒有,曾國藩打武昌、打九江、打安慶、打南京,采用的全是“結硬寨,打呆仗”之法。 善于下笨功夫的人,遇到問題只知硬鉆,因此不留死角,而耍小聰明的人不愿下“困勉之功”,遇到困難繞著走,基礎打的松松垮垮,所以做什么事都缺乏后勁。 所以曾國藩說:“拙看似慢,實則最快。” 有人說:小聰明是細節(jié)、是近觀、是裝飾,這種聰明是表面上的,是很容易被別人覺察到的,就像一幅畫,讓人一看就喜歡,但只是一時的喜歡而已。 小聰明只會遮蔽大智慧,笨拙地做事,腳踏實地地生活,才是人間正道。 兒子,爸爸媽媽努力工作賺錢,為的確是讓你衣食無憂。但父母無法陪你一輩子,你的人生還長,留下的物質財富也不能保你一生無虞。 只有自己獲得的知識、懂得的道理、習得的智慧,才會伴你一生,成為你去創(chuàng)造一切財富的資本。 媽媽告訴你的這些道理,你可能暫時還不能完全理解,但沒關系,你可以在今后的人生中慢慢體味,終有一天,你會發(fā)現(xiàn),人生的順遂圓滿,真的不是靠父母留下的房子車子票子。 所以,不必去羨慕果果的父母給他留下的房子,你的勤勉、恒心和腳踏實地,比四套房子要寶貴得多。 |
|
|
來自: 付志寬ffx7hjvn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