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在漫長的歲月發(fā)展中,一代又一代的先哲積累起豐富而又淵博的智慧,從古老的年代走來,始終滋養(yǎng)著我們的精神世界,使我們能夠在這個迅速變遷飛速發(fā)展的世界里,依然能夠舉步從容,成為世界一流的強國,同時對于我們個人也具有著很大的作用,可以隨時提點著我們的生活。 在古老的中國文化中,有一種來自于民間,傳播于民間又廣泛應(yīng)用于民間的文化,叫做俗語文化,常常以一些簡單接地氣的語言,說出了先民們對于生活經(jīng)驗的總結(jié),對于窮富處境下人們應(yīng)該如何去面對生活的狀態(tài),比如“窮不碰三億,富不親三人”便是如此。 所謂“窮不碰三藝”便是說人們在暫時貧窮的處境下,有三件事情是不能碰的,分別是違反法律道德的事情,其次是高回報但是高風險的事情,再次是與人合伙做生意這樣的事情也最好別干。違反法律道德的事情是很容易理解的,雖然我們看港片中的那一些所謂“大哥”都曾威風八面,但是到最后都不會有什么好的結(jié)局。 至于高回報但是高風險的事情,也很容易理解,因為人在窮困的時候特別渴望擺脫這種狀態(tài),于是就很渴望能夠有很高的回報,以至于忽視其中的風險,但是我們要知道人在窮困的時候往往抗風險能力也是非常脆弱的,這種風險與收益虹之間其實并不成正比,而且大多數(shù)看似美好誘人高收益的事情,往往存在著是騙局的很大可能性。 那一些高收益但是近乎沒有風險的事情,基本就只有讀書學習與鍛煉身體。 而關(guān)于盡量不要與人搭伙做生意這個事情嘛,其實也還是與貧窮這個狀態(tài)有關(guān),人在窮困的時候難免會有些斤斤計較,這做生意成功了的話利益應(yīng)該如何劃分是很容易出矛盾的,而做生意失敗了的話損失應(yīng)該如何承擔那就近乎必然會出矛盾了,很容易會讓人失去朋友甚至是親人,所以這個事情也盡量不要干。 而“富不親三人”的話,說的就是人在富裕的時候不要太過親近乃至于依賴的三種人,分別是情人、仇人、貴人?!对娊?jīng)》中說“靡不有初鮮克有終”,曾經(jīng)都有過美好的開始,但是很少有美好的結(jié)局,人在功成名就以后也很難保持自己的初心,可能會拋開自己的發(fā)妻娶尋找情人,但是這對于自己的家庭與事業(yè)都會帶來不可估量的損失,尤其會傷害妻子的心,顯然不可取。 至于仇人的話也是不可親近的,盡管韓信在封侯拜將以后封那個曾經(jīng)讓他遭受“胯下之辱”的屠夫為官,但是卻也沒有親近,畢竟江山易改本性難移,曾經(jīng)待你不好的那一些人,等到你發(fā)達之后往往也只會嫉妒而不會有太多友好; 至于貴人的話需要保持尊重,但不應(yīng)該過分親近,一方面是不能讓自己有依賴心理,另一方面也是不要讓對方“恃恩而驕”,到時候壞了彼此間的情分。 老祖宗們在漫長的歲月中,經(jīng)歷了無數(shù)相似的事件,從開始到結(jié)束的全過程都有看在眼里乃至于親身實踐,掌握了事件完整的閉環(huán),能夠從這些事情中總結(jié)出共同的規(guī)律,從而形成了獨特的處世智慧,對于處在事件還未開始或者剛剛開始的我們來說,這些智慧是至今仍適用的。 |
|
|
來自: 杉鄉(xiāng)文書閣 > 《風水易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