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與“九子奪嫡”的眾位皇子中,大阿哥胤褆、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十四阿哥胤禵,都與其關系十分交好;而在外臣之中,以佟國維、鄂倫岱等人為首的佟佳氏家族,以納蘭揆敘為首的葉赫那拉氏家族,以阿靈阿為首的鈕祜祿氏家族,胤禩嫡福晉郭絡羅氏背后的安親王岳樂家族,以及“滿洲首席大學士”馬齊、戶部尚書王鴻緒等一眾在朝中有著頗高聲望與影響力的官員,也都站在了八阿哥胤禩一邊。
在這之后,朝臣們更是公然與康熙唱反調,企圖阻止康熙復立胤礽的想法,而讓其改立八阿哥胤禩,這也直接讓康熙感到了巨大的威脅與不安全感。至此,胤禩在康熙心中的地位,被大打折扣。
而在康熙“二廢皇太子”之后,胤禩又因為疏漏,導致了“斃鷹事件”的發(fā)生,讓康熙為之震怒,當眾說出“自此朕與胤禩,父子之恩絕矣”這樣絕情之語,并且停掉了胤禩的全部俸銀和祿米,讓其自生自滅,足可見此時康熙心中的氣憤之情。
在當時的“八爺黨”集團中,八阿哥胤禩失去了奪位資格,九阿哥胤禟熱衷于積累財富,十阿哥胤?生則是性耿直且不善于權謀,相比之下,十四阿哥胤禵確實是唯一合適的人選。況且胤禵自身條件和能力也是非常的出眾,對此,九阿哥胤禟就曾評價胤禵:
“十四阿哥聰明絕頂,才德雙全,我兄弟皆不如也?!?/blockquote>至此,十四阿哥胤禵正式開啟了角逐皇位之路,而八阿哥胤禩等人則給予了其極為重要的支持。特別是在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蒙古準噶爾部首領策妄阿拉布坦叛亂,康熙封胤禵為“大將軍王”,讓其帶兵前往西北平叛,胤禵也去了最終的勝利,在這其中,八阿哥胤禩等人可謂是出力不少。
縱觀這個“九子奪嫡”期間,八阿哥胤禩無論是自己直接參與奪位,還是幫助十四阿哥胤禵角逐皇位,其表現都是非常的活躍,并且在這其中不斷施展其在朝堂上的影響力,并且積極擴充著政治支持勢力。
然而,伴隨著康熙的去世以及雍正的登基,此時的胤禩必然成為雍正的眼中釘,肉中刺,雍正自然不會容他存在以威脅自身的統(tǒng)治地位。胤禩的悲慘的結局,從這一刻起也就徹底的注定了。
循序漸進,步步為營,雍正開啟了對于胤禩及其政治集團的打壓與清算。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剛剛登上皇位的雍正,“出人意料”的將胤禩晉封為廉親王,而終康熙一朝,胤禩的爵位僅僅是貝勒,雍正此舉可謂是“越級晉封”。不僅如此,雍正還將其委以“總理大臣”的職務,并安排其署理理藩院以及工部的事務,兄弟二人也由此進入了一段非常難得而又短暫的“蜜月期”。
然而,雍正此舉并不是出于“真心”,他所做的一切都僅僅是為了穩(wěn)定局勢而已。
一來,雍正在“九子奪嫡”期間一直奉行“爭是不爭,不爭是爭”的策略,并沒有雄厚的外部支持力量。相反胤禩這面則是勢力龐大,黨羽眾多。此時的雍正,恰恰是希望借由胤禩的力量,繼續(xù)保持政局的穩(wěn)定以及各項事務能夠正常穩(wěn)定的開展。
二來,雍正與胤禩在“九子奪嫡”中的競爭關系是人盡皆知的,雍正對于胤禩的晉封以及重用,昭顯的是雍正的帝王胸懷,這也是做給朝中臣子以及雍正曾經的反對者來看的,以此來安撫與延攬人心。
三來,帝王更迭,此時的朝局并不穩(wěn)定,同時康熙朝晚年所積累的一系列凋敝之狀,也不允許雍正現在就對胤禩等人動手,雍正實際上也是在通過此舉爭取時間,盡快將皇位予以穩(wěn)固。
當然,也有人看穿了雍正這樣的“腹黑”想法,這個人便是胤禩的嫡福晉,安親王岳樂的外孫女郭絡羅氏。就在所有朝臣都在向胤禩表示祝賀的時候,只有郭絡羅氏表示出了極度的擔憂。
“有何喜可賀?恐不能保此首領耳!”
而事情的發(fā)展也正如郭絡羅氏所預料的一樣,很快,雍正就開始動手了。
首先,雍正打掉了胤禩的羽翼,從內部瓦解“八爺黨”集團的核心勢力。
雍正登基后,將遠在西北統(tǒng)兵的十四阿哥胤禵調回京城,剝奪其兵權,進而將其發(fā)配至遵化看守皇陵,同時派人嚴密監(jiān)控,實際上這就是將胤禵軟禁了起來。并且,在康熙朝晚年,與胤禵等人關系非?!皶崦痢钡娜⒏缲缝恚惨煌挥赫l(fā)配去看守皇陵,加以管控。
緊跟著,雍正以“遵循舊制”為名,打著“宗室王公前往前線督軍”的旗號,將八阿哥胤禩最為重要智囊,同時也是“八爺黨”集團內部“財神爺”的九阿哥胤禟派往了西北,使其與京城遠隔千山萬水。
之后,雍正又以抗旨不尊,并且對雍正大不敬為由,將十阿哥胤?予以了圈禁。
至此,當年所有扶保、擁立胤禩的康熙皇子,皆遭到了雍正的處置,在京城內,胤禩則徹底陷入了“孤立無援”的境地。
其次,雍正著手削減胤禩的影響力。
此時的雍正,已經逐漸開始揭下了其對于胤禩“和善”的偽裝,取而代之的是經常性的羞辱與責罰。
前文中所說的是十阿哥胤?被雍正議罪圈禁,實際上就是雍正安排八阿哥胤禩親自審理的。雍正此舉,無疑是在挑撥胤禩與其黨羽和支持者之間的關系的同時,敗壞胤禩的形象,從而達成雍正削弱其影響力的目的。而整個審判十阿哥的過程,對于胤禩來說,本就是一場巨大的煎熬,其也承擔了相當大的心理壓力。
不僅如此,自雍正二年(1724年)開始,特別是年羹堯率兵平定了西北羅卜藏丹津的叛亂,雍正皇位徹底穩(wěn)固之后,雍正經常性的當眾訓斥和羞辱胤禩,甚至還有過讓其在殿外跪等一夜的情況。
這些都是雍正不斷貶低胤禩形象和地位的手段,而其目的也是要讓胤禩曾經的支持者,在面對如此屈辱的情況下,放棄對于胤禩的支持。
再次,雍正著手打壓胤禩的“鐵桿”支持者。
對于“九子奪嫡”時期,八阿哥胤禩最為重要的兩位支持者,阿靈阿以及納蘭揆敘,即便是此時這二人已經去世,雍正也不打算放過二人,并且在其墓碑上進行了羞辱,他將阿靈阿的墓碑改為“不臣不弟暴悍貪庸阿靈阿之墓”,將揆敘之墓改為“不忠不孝陰險柔佞揆敘之墓”。
這個時候依然支持胤禩的鄂倫岱以及阿靈阿之子阿爾松阿,雍正也予以了清算和打壓,最終也將這二人處死。
至于八阿哥胤禩嫡福晉郭絡羅氏所在的安親王家族,縱使其為王公貴胄,雍正也還是下了死手。郭絡羅氏的舅舅吳爾占等人被革去黃帶子,由宗人府除名。至于郭絡羅氏本人,雍正則采取了更為決絕的方式。
“令允禩之妻自盡,焚尸揚灰。”
而伴隨著雍正的“鐵腕”政策, 曾經勢力龐大的“八爺黨”集團,就這樣徹底覆亡了。
終于,到了雍正四年(1726年),雍正的皇位已然穩(wěn)固,并且他已經將八阿哥胤禩曾經的支持力量徹底瓦解后,于是雍正開始了他對于胤禩的最后清算。
胤禩被雍正定下了四十條大罪,不僅被削宗奪爵、革除黃帶子,還被治罪圈禁、折磨致死,他的名字也被改為了“阿其那”,其子弘旺被改為“菩薩?!?。
直至五十多年后的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乾隆皇帝以“胤禩無悖逆之實”,下旨復原名胤禩,將其恢復宗室,并且重新錄入玉牒。
雍正與胤禩之間長達幾十年的恩怨情仇,至此也算是畫上了一個句號。
俗話說“一個巴掌拍不響”,胤禩的悲慘結局,不能僅僅歸于雍正的陰狠與決絕,實際上,胤禩在雍正登基之后的表現,也在一定程度加速了事態(tài)的進展。
一方面,胤禩對于雍正,一直以來都是典型的“口服心不服”,其在雍正登基后的一些行為與舉措,有著明顯的與雍正唱“對手戲”的感覺,這必然會引起雍正的巨大不滿,進而加深雍正對其的怨恨。
另一方面,胤禩仍舊在不斷發(fā)揮著其影響力,不僅僅是與胤禩交好的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以及十四阿哥胤禵,以及曾經支持過胤禩的鄂倫岱、阿爾松阿等人,紛紛對雍正采取了“非暴力不合作”的態(tài)度,甚至連雍正的兒子弘時都受到了胤禩等人的影響,與雍正進行著對抗,以至于雍正在盛怒之下將弘時過繼給了胤禩,并且將其逐出了宗室。這就更讓雍正認為胤禩是一個“沉默”的“定時炸彈”,斷不可繼續(xù)留著。
所以,在對胤禩的審判中,雍正說出了他的擔憂,更加強調的是胤禩最終的結局也是他咎由自取的結果。
“允禩自絕於天,自絕於祖宗,自絕於朕,斷不可留於宗姓之內,為我朝之玷!謹述皇考諭,遵先朝削籍離宗之典,革去允禩黃帶子,以儆兇邪,為萬世子孫鑒戒?!?/strong>
所謂“無情最是帝王家”,面對胤禩的悲慘結局,也能對皇位爭奪的慘烈以及宮廷爭斗的殘忍,而倍感唏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