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進入大唐王朝凌煙閣的諸位戰(zhàn)將中,有一個人雖然不是開國功臣,但是他對大唐王朝的貢獻和對李唐王朝的意義不亞于其中的任何一個人。這個人就是一代名將郭子儀。他為李唐王朝立下了收復兩京、平定安史之亂、抵御邊疆少數(shù)民族侵略等赫赫戰(zhàn)功。唐肅宗高度的贊揚他對大唐有“再造之功”。他也獲得了高官厚祿家族顯赫、子孫富貴,同時流芳百世,至今為后人所稱道。他不僅有將帥之才,有自足常樂、謙恭自謹、防微杜漸、不懈憾已報仇的為人之道,有竭誠盡忠、盡職盡責以天下為已任、以身作則的為官之道。唐代名相、著名史官裴垍評價他說:“權傾天下而朝不忌,功蓋一代而主不疑”。那么郭子儀為什么會有一個這樣堪稱完美的人生,從郭子儀的一生中又給今天的我們什么樣的啟示呢? 今天筆者從郭子儀的功績、處理與皇帝、處理與同事、處理與下屬和處理與小人的復雜關系等方面來分析。 一、郭子儀一生的功績要分析郭子儀,首先要對他戎馬三十年的功績做一個了解。郭子儀的功績是他安身立命的根基。郭子儀一生的功績可以說是數(shù)不勝數(shù),其中最卓越且在歷史上絕無僅有的,就是收復兩京、平定安史之亂、嚇退吐蕃抵御少數(shù)民族入侵等。
1、掩襲敵后,收復兩京 唐玄宗天寶十四年(公元755年),安史之亂暴發(fā),此時郭子儀為母親守孝,此時被朝廷“奪情”啟用。 改封朔方節(jié)度副大使,率朔方軍東討安祿山。他率領大軍,收復了靜邊軍,斬殺叛將周萬頃,又在河曲擊敗叛將高秀巖,于是收復云中(山西大同)、馬邑(山西朔縣),開通東陘關(今山西代縣東南)。郭子儀和李光弼并肩作戰(zhàn),在河北境內斬殺叛軍。 公元757年,安慶弒殺了父親安祿山,安祿山的死亡對唐軍是一個好消息。唐肅宗代表的李唐王朝欲趁勢大舉進攻。唐肅宗召郭子儀回鳳翔,任命郭子儀為天下兵馬副元帥,此時李俶為天下兵馬大元帥,率領漢蕃大軍十五萬前去收復長安。經(jīng)過一系列的進攻,最終在香積寺與叛軍展開大戰(zhàn)。唐軍大勝,斬首6萬,俘虜2萬,收復了長安城。第二天進入長安城。大軍修整三日后繼續(xù)東征,郭子儀收復了洛陽城。 雖然說在收復兩京的過程中廣平王才是兵馬打元帥,但是在戰(zhàn)爭在真正起到統(tǒng)籌作用的是郭子儀,所以說是郭子儀收復兩京,無可厚非。 至德二年,河東、河西、河南大部分的領土已經(jīng)收復?!杜f唐書 》記載:是時,河東、河西、河南賊所盜郡邑皆平,以功加司徒,封代國公,食邑千戶。尋入朝,天子遣兵仗戎容迎于灞上,肅宗勞之曰:'雖吾之家國,實由卿再造。'子儀頓首感謝。這里唐肅宗的評價難免有些夸大,不過也可以從中看出郭子儀對平定兩京中所起到的作用。 2、抵御吐蕃,穩(wěn)定中唐局勢 郭子儀的第二個重大的功績是對中唐局勢的穩(wěn)定作用。由于安史之亂剛剛結束,邊疆數(shù)據(jù)民族政權伺機騷擾,且地方割據(jù)勢力個個都龐大起來。同時中央政權勢力大減,無完全抵御邊疆少數(shù)民族。郭子儀在安史之亂中的卓越變現(xiàn)使其不但在軍中而且在各個勢力范圍內都有崇高的威望。憑借他過人的軍事指揮才能為中唐的穩(wěn)定做出了貢獻。 郭子儀在穩(wěn)定中唐局勢上體現(xiàn)在抵御吐蕃入侵上。 大歷二年(767年),吐蕃入侵涇州,郭子儀奉命移駐涇州,在靈州截住吐蕃,殺敵二萬。大歷三年(768年)吐蕃再次入侵靈武,郭子儀率兵五萬屯與奉天,擊退吐蕃。大歷八年(773年)郭子儀指揮朔方軍在靈州大敗吐蕃,向朝廷奏捷。郭子儀三次出兵狠狠的打擊了吐蕃的氣焰,為中唐邊疆的穩(wěn)定做出了貢獻。
郭子儀對中唐局勢的穩(wěn)定還體現(xiàn)在威懾地方割據(jù)勢力上。 田承嗣割據(jù)魏州時,驕橫無禮。但郭子儀遣使至魏州,卻向西跪拜,并指著膝蓋對使者道:“這個膝蓋很久沒向人下拜了,今天拜一拜郭令公?!崩铎`耀占據(jù)汴州,不管公私財物,只要經(jīng)過汴州,一律扣押。而郭子儀的財物經(jīng)過他的轄區(qū)時,李靈耀非但不敢扣留,還命人護送過境。 我們看下史料:
郭子儀能在官場多年,一直獨善其身。除了他不世的功勛外,和他為人處事也是分不開的。 作為人臣,郭子儀有一顆忠君忠國的心,即使在他的權力到達頂峰的時候也沒想過自立為王,他始終堅持人臣的本分,不他還善于向皇帝表達自己的忠心,不僅如此他還何皇帝保持著良好的情感往來。 作為將軍,他寬容治軍、恩威并施,在士卒中,有很高的威望,而且他還有自己的一套選拔、治理、培養(yǎng)人才的方法。 作為同朝的同事,他從不以個人原因影響全局。在對待小人方面,郭子儀不和小人斗,及時別人惹到了他他也能明哲保身。接下來筆者從對待皇帝、對待下屬、對待同事、對待小人四個角度來談一談郭子儀處世的智慧。 二、對待皇帝 為臣之道郭子儀有一顆忠君忠國的心,及時在他的權力到達頂峰的時候也沒想過自立為王,他始終堅持人臣的本分。著名宰相、史官裴垍 說:在仆固懷恩進攻京師的時候,唐代宗逃往陜州,郭子儀之率領數(shù)十騎前去迎戰(zhàn)“皆以身許國,未嘗以危亡易慮”,他是抱著以身許國的決心去迎戰(zhàn)的。 郭子儀還有自己表現(xiàn)忠心的方法。這也是他能夠贏得君王信任建立不世之功的重要原因。他首先做到的是不管自己在做什么事,只要君王召喚他馬上放下手中的事,立刻回京。
郭子儀還善于從個人情感的角度委婉進諫。郭子儀從不在言辭上反對皇帝,即使自己有莫大的冤屈,而是委婉進諫唐代宗繼位不久,由于宦官程元振在皇帝面前進讒言,罷免了郭子儀的副元帥之職。郭子儀并沒有直接去找皇帝理論,而是把唐肅宗賜給他的一千多封詔書寄代宗。并誠懇的表達了自己的忠君之心。最后唐代宗自責。 三、對待同事 推心置腹郭子儀和李光弼都在安思順手下為門牙都將時,二人常睇相視,不交一言。后來郭子儀代安思順為朔方節(jié)度使,李光弼在他手下為官。郭子儀向朝廷舉薦了李光弼出兵趙、魏。李光弼入營對郭子儀說,自己甘愿一死,但是請求留下他的妻兒。郭子儀持手上堂,曰:
四、對待下屬 恩威并施郭子儀治軍的方法以簡約寬緩為主,待下寬厚,如親子一般,這個方法非常有效,“臨下寬厚,每降城下邑,所至之處,必得士心”當他離開的時候,士兵都依依不舍,“戊寅,郭子儀如汾州,懷恩之眾數(shù)萬悉歸之,咸鼓舞涕泣,喜其來而悲其晚矣。” 但是郭子儀不是一味的寬容,在必要的時候也會嚴厲處置,以顯示軍威。寶應元年,朔方等諸道行英都統(tǒng)李國貞治軍嚴厲,朔方軍多有不滿,都很思念郭子儀,突將王元振趁機作亂。朝廷派郭子儀安撫朔方將士。王元振自以為有功。而郭子儀說:“汝臨賊境,輒害主將,若賊趁其釁,無絳州矣。吾為宰相,豈受一卒之私邪!” 五、對待小人 明哲保身郭子儀不像傳統(tǒng)的士大夫那樣,嚴守某些道德操守,相反他很懂得變通。這也是郭子儀能在亂世中全身保命建立功勛的重要原因。郭子儀不與小人斗,平時井水不犯河水,即使是別人故意招惹了他,他也能全身而退。
六、結語通過對郭子儀的功績、處理與君王、同事、下屬、小人關系的智慧等方面做了全面的分析,我們對郭子儀有了一個全面的了解。筆者認為郭子儀能有一個堪稱完美的人生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原因。
參考文獻: 《舊唐書》 《新唐書》 《資治通鑒》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