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昌縣各鄉(xiāng)鎮(zhèn)地名來歷 1.建昌鎮(zhèn): 建昌一名源自北魏時縣地曾受建德、昌黎二郡所轄,故取其二郡的首字為名。 2.牤牛營子鄉(xiāng) “牤牛營子”是由滿語“莽努達萬拉”的近似音而得名,其含義為“王莊” 3.藥王廟鎮(zhèn): 清順治元年以前,地名不可考,后來,在現(xiàn)在街南修一座藥王神祠,從此人們以“藥王廟”稱呼此地。 4.娘娘廟鄉(xiāng): 娘娘廟是指此地有一個供俸三肖娘娘的廟宇而得名。  5.二道彎子鄉(xiāng): 二道彎子村于清乾隆五年(1740年)蘇姓來此定居,此村位于六股河北岸上游的頭道彎子村下游,到此曲流為第二道大河灣處而得名。  6.楊樹彎子鄉(xiāng): 位于六股河的一河灣處,古時此處有較大一片白楊樹林,而得名楊樹彎子。 7.八家子鎮(zhèn):(開發(fā)區(qū)) 在遼代,此處古洞山及周圍山脈的金屬礦就有人開采。清乾隆八年,因各礦之間互相爭奪,有人赴京城告狀,朝廷知道后,便由喀左王爺府(今朝陽市喀左縣南公營子)派一名姓陳的扎蘭(清代、蒙族下級官職)率八戶蒙民到此定居守邊,故得名八家子。  8.谷杖子鄉(xiāng): 谷杖子系清乾隆元年谷姓來此定居得名。  9.玲瓏塔鎮(zhèn): 玲瓏塔,于清康熙元年立村,此地人在后杖子屯后山上用九塊青石板砌一個小巧玲瓏塔而得名。  10.大屯鎮(zhèn): 大屯系清康熙12年,李姓來此定居,因村子大、人數(shù)多而得名。 11.黑山科鄉(xiāng): 黑山科,是由蒙語碣石克的近音得名,碣石克原意是祿田,即蒙古王公賜給有功差人的土地。  12.雷家店鄉(xiāng): 雷家店系清嘉慶9年,雷姓人來此定居并開客店得名。  13.石佛鄉(xiāng)(石佛村): 石佛村,因此村后面東、西山的山形似安坐的佛像,故得名。據(jù)考古發(fā)現(xiàn),在新石器時代這里就有人居住。  14.素珠營子鄉(xiāng): 素珠營子,是由蒙語素珠乃拉的近似音得名。素珠為蒙語官名,乃拉為營子。其含義是素珠首領(lǐng)居住的村莊。其它如:坤都營子、梅力營子、章京營子、扎蘭營子等等,都是由蒙語官名而命名的村莊。  15.和尚房子鄉(xiāng): 清乾隆元年,在此地修一座“增福寺”,其后為紀(jì)念建寺的和尚功德,在此地建一牌坊“和尚坊”,后將“坊”誤寫成“房”而得名。  16.宮山咀鄉(xiāng)(已并入牤牛營子鄉(xiāng)): 宮山咀村因坐落在似咀形的山崖下、并因?qū)m姓最先到此地定居而得名。 17.養(yǎng)馬甸子鄉(xiāng): 養(yǎng)馬甸子,因此處是清初蒙民牧馬的一片大草甸子,后人來此定居則稱為養(yǎng)馬甸子。  18.喇嘛洞鎮(zhèn): 喇嘛洞系明正德2年,有5名喇嘛來此,居住在龍頭山的石洞內(nèi)而得名。歷史上此地也一向是較發(fā)達的重鎮(zhèn),遠在周代這里為燕國領(lǐng)地。  19.賀杖子鄉(xiāng): 賀杖子系清順治18年時,賀姓來此定居得名。大青山(遼西最高山峰)、老禿頂山坐落在該鄉(xiāng)南部,海拔皆千米以上。  20.堿廠鄉(xiāng): 清天聰9年,蒙古族軍官“賀少軍”率部來此地定居,駐守邊關(guān),因他常在此地射箭、操練人馬,故稱“箭廠”,后演變?yōu)閴A廠。近幾年考古發(fā)現(xiàn),在堿廠鄉(xiāng)東大杖子發(fā)現(xiàn)戰(zhàn)國春秋戰(zhàn)國墓60座,出土有鎏金青銅劍、青銅豆、青銅箭頭等物件,足以說明該地區(qū)歷史文化底蘊深厚。  21.湯神廟鎮(zhèn): 湯神廟系清乾隆十年,三官營子屯烏姓在此建一座廟,廟里正中供奉商湯王而得名.  22.新開嶺鄉(xiāng): 新開嶺原名盤嶺,從前只能人行,后于清順治五年,在此村西山新開一條通往河北省青龍縣干溝鎮(zhèn)的車馬路而得名。  23.頭道營子鄉(xiāng): 頭道營子系清天聰九年蒙古族人來此定居,此村是喀左旗西部蒙漢交界的第一個營子,因而得名頭道營子。 24.巴什罕鄉(xiāng): 巴什罕是蒙語保日罕的近似音得名,保日罕的原意是佛的意思。該村莊中間的蓮花池旁有一塊長方形花崗巖石頭,人們信以為此石頭是佛的化身,誰要動它就大禍臨頭,故蒙古族人稱之為保日罕。  25.魏家?guī)X鄉(xiāng): 魏家?guī)X系乾隆35年魏賈二姓來此嶺頭居住,得名魏賈嶺,后在偽滿時修圍子寫門牌時,因“家”、“賈”音似,又因賈姓人已遷走,而命名魏家?guī)X。 26.鴿子洞鄉(xiāng)(已并入藥王廟): 鴿子洞村,因在此村前山峭壁石巖上的石窟中常住鴿子得名。  27.老大杖子鄉(xiāng): 老大杖子鄉(xiāng)(LaodazhangziXiang)原名西湯溝,西湯溝鄉(xiāng)民國9年(1920年)成立,由于常有“達子”出沒,改為“老達子杖子鄉(xiāng)”,1981年改為老大杖子鄉(xiāng)。 28.小德營子鄉(xiāng): 小德營子,因在清乾隆四年有一些蒙古人來此居住而得名,小德是蒙語的近似音,愿意是賢者或能者的意思。  29.要路溝鄉(xiāng): 要路溝因地處交通要塞,四通八達,又在兩條山脈中間的開闊地帶集屯而居,況戰(zhàn)略位置重要故而得名。 30.王寶營子鄉(xiāng): 王寶營子鄉(xiāng)因清雍正8年(公元1730年)蒙古族辛姓名叫王寶的人來此定居而得名。 建昌鄉(xiāng)鎮(zhèn)集市時間每逢農(nóng)歷:一,六 每逢農(nóng)歷:二,七 每逢農(nóng)歷:三,八 每逢農(nóng)歷:四,九 每逢農(nóng)歷:五,十 每逢農(nóng)歷:二,五,八 | 
|  | 
來自: 知達獵人 > 《鄉(xiāng)音難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