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調不是被邊緣被遺忘,更不是無能。相反,只有自信才能做到低和安于低調。 是人生必須擺正的一種穩(wěn)重姿態(tài),必須按捺的一種謙遜言辭,必須平抑的一種處世風格。鷹立如睡,虎行似病,正是他攫人噬人手段處。故君子要聰明不露,才華不逞,才有肩鴻任鉅的力量。 蒼鷹在獵食前,總是盯住獵物紋絲不動仿佛快要睡著了;猛虎總是不緊不慢地靠近目標仿佛生了病——這其實是它們取勝的秘訣,先讓獵物放松警惕,再在對方做出反應之前一擊斃命。無論是處世還是用兵,平時深藏鋒芒,關鍵時果斷出手,出手才能解決問題。因為真正的強者, 總是喜歡藏鋒守拙,待機而發(fā),在別人面前表現出來的更多的是大智若愚、大巧若拙的一面。平和待人留余地,“道有道法,行有行規(guī)”。做人也不例外,用平和的心態(tài)去對待人和事。居于高位的人如果不能保持低調做人的本色,就會與他人產生距離感。 
- 03 -
低調,是韜光養(yǎng)晦的智慧 真正的強者總是莫測高深,不顯山不露水,默默耕耘,苦心孤詣,直至成功。 作家桐城說過這樣一個故事,有一位北大的新生去學校報道,因為行李太重了,便請求一位校工模樣的老先生幫忙看管。那位老先生欣然答應,站在烈日下為這名后生守了兩個多小時的行李。到了開學典禮致詞的時候,這名后生忽然發(fā)現,那位正在臺上演講的副校長,竟是那天幫他看管行李的“校工”!被稱作“國學大師”、“學界泰斗”、“國寶”的季先生在北大教書和任職時,穿著極其樸素,與同學仿若朋友般相處。你見到他時,他總是一臉微笑,遇到別人有困難時,會盡己所能幫助對方,但為人及其低調。低調是一種修養(yǎng),是成就大事的一種方式。那些因為一時的名利,成功就沾沾自喜、好高騖遠的人,是沒有真才實學的。 
- 04 - 低調,是修身養(yǎng)性的境界 比如身份感、優(yōu)越感、尊貴感、榮耀感等等。主動吃虧,山不轉水轉,也許以后還有合作的機會,又走到一起。而是自然而然,修養(yǎng)品性,能為人著想,讓自己擁有超脫欲望、淡泊名利的胸襟。為人低調,謙和,如玉君子,方為涵養(yǎng),修養(yǎ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