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宗的愿景是“以武學打開世界”,使命是“智者不匹夫,武者無懦夫”,價值觀是“愛國、強身、正義、修己、互助、和平”。真正的中華武學是具有中華民族根本文化的核心內(nèi)涵之道的,包括易學、中醫(yī)、兵法、儒釋道之學等高深而普世的民族文化。武學誕生于這些優(yōu)秀的文化中,歷代無數(shù)武林先輩傾盡畢生心血,寒暑不易,血火交融,忍常人無法忍之痛楚,立常人無法堅持之志向,于無路處開山立派,開枝散葉,始有武術之百花爭艷。當今世界,也只有真正的中華武學可以科學而合理地闡釋、修補、延長人的生命。武有大小,大者衛(wèi)國,小者衛(wèi)民。武學不僅是道學、哲學,訓練人的智、仁、勇、能,提高人整個生命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質(zhì)量,更是術學,掌握真正的武術技擊能力是武術之魂。 李小龍以拳會友,結(jié)交了不少著名的武術大師,在交流切磋之中不斷地豐富了自己,受益匪淺,所以他創(chuàng)立截拳道當是水到渠成。李小龍雖不是完人,但他絕對是中國武術史上的閃光人物。 人們通常只認為李小龍是一位功夫大師,而忽略了他作為學者的一面。他的武道著作,雖不及他的功夫電影那么流行,而看過其著作的人,都會驚嘆他是個將武術與哲學融為一體,并且研究精深的學問家。在現(xiàn)階段截拳道在國內(nèi)外的發(fā)展可謂風起云涌,有些追隨者亦能模仿的很象,但這畢競只是外型上的截拳道。·來自“武宗”公眾號·所以,任何一個欲邁入截拳道殿堂的探奧者,必須先深刻理解李小龍的指導思想及功夫內(nèi)涵,以理論來指導實踐,才能夠獲得真正意義上的成功。否則的話,你即使學會了截拳道,也并非親身處于搏擊的渦流中,而是僅僅徘徊于周邊,掌握-點皮毛而已。 龍,是中國華夏古老的圖騰,也是現(xiàn)在凝聚著炎黃子孫心靈,激勵人們奮進的象征。它是人們想象中的一個具有浪漫主義和英雄主義色彩的產(chǎn)物。龍:蛇身、鹿角、鷹爪、馬頭、牛眼、鼠尾、魚鱗和須。龍能翻江倒海、騰云駕霧,在中國文化各領域里處處有它的痕跡,武術技擊運動亦如此。 原始圖騰的內(nèi)容和形式,一開始就決定了中國民族傳統(tǒng)形式的特征。龍的盤曲竄躍、飛舞的形象,凝集著中華民族最美好的理想,它是“力”的化身,是“美”的化身。這使中華武術尤其是李小龍所創(chuàng)造的技擊術一截拳道,從產(chǎn)生開始就講求氣勢磅礴、神韻流動、剛?cè)嵯酀肮?jié)奏明快。其打斗動作中的穿滾扭轉(zhuǎn)、鉆閃翻騰,既表現(xiàn)了自然對象和客觀世界的節(jié)奏、韻律,又符合變化,統(tǒng)一的形式規(guī)律,足見中國功夫從產(chǎn)生到發(fā)展與中華民族的文化、審美心理密切相關。 李小龍在美國讀書時,仍然時刻不忘練武。待到其離開學校時,他的功夫已經(jīng)達到很高的境界了,并在多次的搏擊實戰(zhàn)中均獲得了勝利。由于他的不斷研究,慢慢地便不知不覺地形成了一種獨立的打斗形式?!碜浴拔渥凇惫娞枴ぴ诿绹鞯?,空手道、跆拳道等拳術很盛行,因此他認為有必要認真進行研究,于是就放下一切事務,全心全意地鉆研其它武術的長處。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潛修苦練,他終于洞悉了其中訣竅之處。而且隨著年齡的增長,想到父親把自己的名字叫“振藩”,其含意乃名振三藩市(即舊金山)之謂。又想到自己在香港當童星時,長輩給自己改“小龍”的名字,“龍”一向被中國人認為是萬物的主宰,乃超乎萬物者,所以古代的皇帝均以“龍”自居。而今自已讀書不成,全身無一藝,唯武術一項,應靠此創(chuàng)出一番龍一樣的事業(yè)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