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哉,商代玉豬龍之二 陳逸民 陳鶯 商代玉豬龍之美,不僅傳承了新石器時期玉豬龍的造型,也在于它深深地打上了商代文明的烙印。 我們介紹過商代圓雕龍和良渚文化此類玉龍的承繼關系,商代玉龍的造型藝術可能更多的和紅山文化的豬龍有著密切的傳承。 1 商代龍形玦 圖1就是一件商代的龍形玦。它和婦好墓出土的一件極為類似,但它并不是扁片狀,而是略帶弧狀。 該器呈圓環(huán)形,中部為大圓孔,一側有窄缺口,頂部有小圓孔用于穿綴。龍首尾相望,作卷曲龍形,扁片狀,頂有角,龍角伏貼在頭部,龍張口露齒,臣字形眼,尾尖向外翻卷。背飾扉棱,龍身陰刻雙線重環(huán)紋、云紋和變形雷紋等圖案,線條轉角方硬,剛勁有力,極具圖案裝飾功能。 2 商代龍形玦和紅山文化龍形玦的比較 說它是商代風格的玉龍,是因為它身上帶著強烈的商代氣息。一是它的造型特征雖然承繼著紅山文化玉豬龍的造型特征,圖2的紅山文化玉豬龍和商代龍形玦的比較,就可以明顯看出兩者的傳承關系,但后者已經(jīng)帶有明顯的商代風格,從圖上可以看出,商代玉龍的背上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扉棱(圖3),這種背部齒脊狀的扉棱,是商代玉雕動物的造型特征;二是它的紋飾,幾乎都是用雙勾擬陽紋勾勒(圖4),這又是商代特有的工藝特征:三是它的圖案中出現(xiàn)了臣字眼(圖5),這種臣字眼的開創(chuàng)是商代工藝的身分象征,一直傳承千年。因此說,盡管從器型特征來說,它和紅山文化的玉豬龍有著明顯的聯(lián)系,但它自身一定是商代文化的產物。 3 扉棱 4 雙勾陽線 5 臣字眼 其實,商代出現(xiàn)的類似玉豬龍,在婦好墓中出土了多件,有的更為接近紅山文化的豬龍造型,如圖6所示。把圖6的商代玉豬龍和圖7內蒙敖漢旗牛古吐鄉(xiāng)出土的玉豬龍作一比較,就可以完全看出兩者的傳承關系。其實敖漢旗出土的那件玉豬龍,并非是紅山文化玉豬龍的典型代表,其突出而略顯較長的嘴,在已知出土的玉豬龍中是一個另類,但不知何故,商代的玉豬龍中也出現(xiàn)了類似的首部,只能說,在商代類似的龍形器中,廣泛接受了紅山文化玉豬龍的種種造型,以至一些比較少見的器型也在商代工匠的借鑒之中。 6 婦好墓出土的商代玉豬龍 7 敖漢旗出土的玉豬龍 由此可見,商代文明在其形成和發(fā)展的過程中,更多的是受到北方紅山文化的影響,而它在其不斷進步的過程中,也吸取了南方良渚文化的精華,從我們已經(jīng)介紹的商代不同造型的玉豬龍中就可以一見端倪。 商代文明已經(jīng)被成熟的文字所記載,我們可以在諸多的甲骨文中了解商代的史系和社會構成,而商代的玉豬龍?zhí)貏e是商代的玉器又為我們提供了一種可靠的商代文明發(fā)展脈絡和發(fā)展程度的實物佐證,但愿更多的商代文物出土,讓人類對商代文明可以有更多更清晰更完全的了解。 商代的玉豬龍是美的! 它美在形象!美在直覺!美在形象的客觀和商代社會的高度統(tǒng)一!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