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男孩‘自慰网亚洲一区二区,亚洲一级在线播放毛片,亚洲中文字幕av每天更新,黄aⅴ永久免费无码,91成人午夜在线精品,色网站免费在线观看,亚洲欧洲wwwww在线观看

分享

中國歷史朝代紀年表、歷史朝代順序

 駿馬nanjing 2020-02-13

中國歷史朝代順序:夏、商、西周、東周、秦、西漢、東漢、三國(曹魏、蜀漢、東吳)、西晉、東晉、五胡十六國、南朝(劉宋、蕭齊、蕭梁、南陳)、北朝(北魏、東魏、北齊、西魏、北周)、隋朝、唐朝、五代十國、宋(北宋、南宋)、遼、西夏、金、元、明、清。

中國朝代簡史:夏商周秦漢,魏晉南北隋,唐宋元明清。本專題包含中國歷史朝代順序表,中國歷代皇帝列表,歷史朝代歌,歷朝歷代皇帝在位時間等。中國歷史上經(jīng)歷了哪些主要朝代?

中國歷史朝代順序表及開國皇帝

朝代起訖年代都城今地開國皇帝詳細介紹
約前2070年~前1600年(470年)安邑山西夏縣夏朝歷史>>
商①約前1600年~前1046年(554年)河南商丘商朝歷史>>
周朝西周②約前1046年~前771年(275年)鎬京陜西西安周文王姬發(fā)西周>>
東周前770年~前256年洛邑河南洛陽周平王姬宜臼東周>>

春秋前770年~前476年


春秋>>
戰(zhàn)國前475年~前221年


戰(zhàn)國>>
秦朝前221年~前207年(15年)咸陽陜西咸陽秦國歷代國君
始皇帝嬴政
秦朝皇帝列表
秦朝>>
西楚前206年~前202年(5年)彭城江蘇徐州西楚霸王項羽
漢朝西漢前202年~公元8年(210年)長安陜西西安漢高帝劉邦
西漢皇帝列表
西漢>>
新③8年~23年(16年)常安陜西西安王莽新朝>>
玄漢③23年2月~25年9月(2年)宛城
洛陽
長安
河南南陽
河南洛陽
山西西安
漢更始帝劉玄玄漢>>
東漢25年~220年(195年)洛陽河南洛陽漢光武帝劉秀
東漢皇帝列表
東漢>>
三國曹魏220年~265年(45年)洛陽河南洛陽魏文帝曹丕三國>>
蜀漢221年~263年(42年)成都四川成都漢昭烈帝劉備
東吳222年~280年(58年)建業(yè)江蘇南京吳大帝孫權
晉朝西晉265年~316年(51年)洛陽河南洛陽晉武帝司馬炎
西晉皇帝列表
西晉>>
東晉317年~420年(103年)建康江蘇南京晉元帝司馬睿
東晉皇帝列表
東晉>>
五胡十六國304年~439年(135年)


五胡十六國
南北朝南朝劉宋420年~479年(59年)建康江蘇南京宋武帝劉裕南朝>>
蕭齊479年~502年(23年)建康江蘇南京齊高帝蕭道成
蕭梁502年~557年(55年)建康江蘇南京梁武帝蕭衍
南陳557年~589年(32年)建康江蘇南京陳武帝陳霸先
北朝北魏386年~534年(148年)平城山西大同魏道武帝拓跋珪北朝>>
洛陽河南洛陽魏孝文帝拓跋宏
東魏534年~550年(16年)河北臨漳魏孝靜帝元善見
西魏535年~556年(22年)長安陜西西安魏文帝元寶炬
北齊550年~577年(27年)河北臨漳齊文宣帝高洋
北周557年~581年(24年)長安陜西西安周孝閔帝宇文覺
隋朝581年~618年(38年)大興陜西西安隋文帝楊堅
隋朝皇帝列表
隋朝歷史>>
唐朝618年~907年(289年)長安陜西西安唐高祖李淵
唐朝皇帝列表
唐朝歷史>>
五代十國后梁907年~923年河南開封梁太祖朱晃
后唐923年~936年洛陽河南洛陽唐莊宗李存勖
后晉936年~947年河南開封晉高祖石敬瑭
后漢947年~950年河南開封漢高祖劉暠
后周951年~960年河南開封周太祖郭威
前蜀
后蜀
南吳
南唐
吳越
閩國
馬楚
南漢
南平
北漢
902年~979年---五代十國
宋朝北宋960年~1127年(167年)東京河南開封宋太祖趙匡胤
北宋皇帝列表
北宋歷史>>
南宋1127年~1279年(152年)臨安浙江杭州宋高宗趙構
南宋皇帝列表
南宋歷史>>
契丹
遼朝
西遼
907年~947年(40年)
947年~1125年(178年)
1124年~1218年(94年)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內蒙赤峰
河南開封
遼太祖耶律阿保機
遼太宗耶律德光
遼德宗耶律大石
遼國>>
大理937年~1254年(316年)太和城云南大理大理太祖段思平
西夏1038年~1227年(190年)興慶府寧夏銀川夏景宗李元昊
1115年~1234年(120年)會寧黑龍江阿城金太祖阿骨打金國歷史>>
中都北京海陵王完顏亮
開封河南開封金宣宗完顏珣
元朝1206年~1271年(蒙古)
1271年~1368年(98年)
1368年~1402年(北元)
大都北京鐵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元惠帝
元朝皇帝列表
元朝歷史>>
明朝1368年~1644年(277年)
1644年~1683年(南明)
北京北京明太祖朱元璋
明朝皇帝列表
明朝歷史>>
清朝1616年~1636年(后金)
1636年~1912年(276年)
北京北京清太宗皇太極清朝皇帝列表
清朝歷史>>
相關鏈接:中國歷史朝代順序詳表http://114./chinese-dynasties/

中國歷史上83個王朝的國號都是怎么來的?

中國自秦大一統(tǒng)至清朝滅亡,共出現(xiàn)過九個大一統(tǒng)王朝。分別是秦、漢、晉、隋、唐、宋、元、明、清。另外還有五十多個小王朝。當然,秦朝以前的夏、商、周三代也是統(tǒng)一的王朝?,F(xiàn)在比較統(tǒng)一的說法是中國總共有83個王朝,559個帝王,其中帝397個,王162個。人們對于如此繁雜的大小王朝為了記憶清楚,總會編傳很多膾炙人口的順口溜!其中最廣也是最簡潔的歷史朝代順口溜是: 夏商和西周,東周分兩段;春秋和戰(zhàn)國,一統(tǒng)秦兩漢;三分魏蜀吳,二晉前后延;南北朝并列,隋唐五代傳;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那么這些王朝的名號都是怎么來的呢?

夏,大禹死后,其子啟繼位,在戰(zhàn)勝伯益后遷居到夏(今山西夏縣),后來遂以之為國號。

商,商朝始祖契(xie)協(xié)助大禹治水有功,被封在商(今河南商丘)。后來商湯滅夏桀建立王朝,遂以之為號。但是后來著名的盤庚在位時又將都城遷到了殷(今河南安陽),后世又將其稱為殷商。

周,其祖先古公亶父被戎狄所驅逐,從陜西高原遷徙到了周原(今陜西岐山縣)。后來武王伐紂后建都于鎬京(今陜西西安),遂稱周朝。公元771年,申候勾結犬戎襲破鎬京,周幽王被殺。次年,繼位的周平王東遷到了洛邑(今洛陽)。從此,史稱平王東遷前為西周,東遷后為東周。東周又被為春秋、戰(zhàn)國。春秋,因孔子修魯國編年史《春秋》而得名;戰(zhàn)國,因西漢末劉向編纂《戰(zhàn)國策》始作為歷史名稱,其意為各諸侯國之間連年戰(zhàn)爭不解。

秦,其祖先贏成為周朝養(yǎng)馬有功,被周孝王封于秦邑(今甘肅張家川東),后來秦朝就以其地名為國家之稱。

西漢,項羽滅秦后分封諸侯,因為忌憚劉邦遂將其封于道路坎坷,山川重重的漢中、巴蜀之地,稱漢王。劉邦攻滅項羽后,遂以漢為國號,定都長安,史稱西漢,又稱前漢。

新,王莽篡西漢,于公元前8年稱帝。因王莽初年被封為新都侯(今河南新野),篡漢后遂以新為國號。

東漢,新朝末年爆發(fā)綠林赤眉起義,群雄并起,天下大亂。劉邦后裔劉秀于公元前25年攻滅群雄,重建漢朝,定都洛陽。因相對于都城長安,洛陽地理位置在其東,史稱東漢,又稱后漢。

魏,曹操曾被漢獻帝封為魏公,后升為魏王。其子曹丕稱帝后,遂以之為國號,史稱曹魏。

蜀,劉備割據(jù)四川,定都成都,劉備以中山靖王劉勝之后自居恢復漢室天下作為號召,自認政權是漢政權的延續(xù)故稱為漢,季漢。此地本屬先秦時代古蜀國范圍,故被稱為蜀國或蜀漢。

吳,孫權占有吳郡(今蘇州市)等地,其地春秋時代原屬吳國,所以國號稱作吳,史稱孫吳。又因長江從九江至鎮(zhèn)江一段呈南北走向,時人由西向東渡過長江才可來到吳郡,故又稱其為東吳。

晉,司馬昭在魏時曾被封為晉公、晉王,其子司馬炎代魏稱帝,即以晉為國號,都洛陽,史稱西晉。后為匈奴貴族劉淵所攻滅,晉室宗族司馬睿渡過長江來到建康(今南京)重建晉朝。相對于洛陽,建康的大方向位于東部,史稱其為東晉。

南北朝,東晉滅亡到隋朝一統(tǒng),中國南方先后經(jīng)歷宋、齊、梁、陳四朝,北方先后經(jīng)歷北魏,東魏、西魏并存,北齊代東魏、北周代西魏并存,三個時期五個朝代。南北方大體隔長江或淮河對峙,故稱南北朝。最后階段南朝為陳,北朝是吞并北齊的北周。

隋,北周外戚楊堅受北周靜帝禪讓為帝,由于楊堅父親楊忠被北周封為隨國公,楊堅承襲父爵后又進爵為隨王。公元581年,楊堅滅陳統(tǒng)一,恐不祥把“隨”字的‘辶’去掉改為“隋”,以隋為國號,然而隋朝沒有避開二世而亡。

唐,李淵出身北周關隴貴族家庭,爺爺李虎被北周封為唐國公(八柱國:影響了西魏、北周、隋朝、唐朝幾百年),封國山西晉陽(今山西太原市),后傳至子李昞,李淵襲封后,任晉陽留守,趁隋末大亂攻克隋都長安,代隋稱帝,以唐為國號。

五代十國,唐滅亡后,中原地區(qū)先后出現(xiàn)定都于開封和洛陽的更替后梁、后唐、后晉、后漢、后周五個朝代,被正統(tǒng)史學家認為是中原王朝,史稱五代;割據(jù)于西蜀、江南、嶺南和河東等地的十幾個政權。其中吳、南唐、吳越、楚、閩、南漢、前蜀、后蜀、荊南、北漢稱為十國。這一時期,合稱五代十國。五代十國并不是指一個朝代,而是指介于唐宋之間的特殊歷史時期。

宋,后周宋州(今河南商丘西南)節(jié)度使趙匡胤靠陳橋兵變,黃袍加身,篡得后周政權后遂以“宋”為國號,定都東京開封府,史稱北宋。后通過杯酒釋兵權,將兵權與財政權集中于中央,避免了中晚唐藩鎮(zhèn)割據(jù)的亂象。公元1126年,金兵攻破開封,史稱“靖康之難”,次年北宋亡。1127年,宋徽宗第九子趙構在南京應天府(今河南商丘)稱帝,行在臨安(今杭州),因其偏安南方,大方向相對開封位于南部,史稱南宋。北宋和南宋又合稱兩宋,因皇室姓趙,也稱趙宋。

遼,其族早期活動于遼水流域。唐朝時,契丹首領曾被唐玄宗封為遼陽郡主。后其族建立政權初期稱契丹,后改稱遼。亦有人認為因其當?shù)禺a(chǎn)鑌鐵,‘遼’既契丹語“鑌鐵”的發(fā)音。

金,該族世代生活在按出虎水(哈爾濱東南阿代河),女真族稱金為“按出虎水”,故以之為國名。亦有人認為金代遼興起,其首領阿骨打認為‘遼’名為鑌鐵含義,鑌鐵終會生銹。而金為諸金屬之首,真金永遠不壞不朽。

元,蒙古人興起后,滅西夏,并后金,平南宋,加之其歷任先王多次西征歐洲打下大片疆域,蒙古人遂認為自己的疆土是自古未有的遼闊寬廣。忽必烈根據(jù)易經(jīng)第一卦“大哉乾元”中元的解釋,定國號為元。

明,元末農民反抗者以明教為名組織起義,韓山童自稱明王,其子韓林兒繼任小明王。朱元璋遙奉明王為主,攻略四方羽翼豐滿后隨即害死小明王。朱元璋建國后以明為國號,第一是為了表示朱元璋在法理上是繼承小明王的,第二又因古禮有帝王朝“日”夕“月”的說法,朱元璋希望明朝能與日月同在,永遠光明。

清,其首領努爾哈赤起兵后以女真族后裔自稱大汗,定國號為金,史稱后金。雖然與明朝有戰(zhàn)爭但亦有交往存在,為了避免激發(fā)漢族關于歷史上金國南下的民族仇恨,所以皇太極改了國號。因清是金的轉音,故改稱清,且更族名為滿洲。


中國歷史悠久,朝代更迭幾為世界之冠。每朝的創(chuàng)建者要首手辦的第一件事,就是確立國號(朝代名稱)。國號就是一個國家的稱號。《論語·子路》曰:“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利。”名正方可言順,確立了國號也就是名正了,一個新的王朝從此誕生。同時這也是有說法的:《史記·五帝本紀》曰:“自黃帝至舜禹,皆同姓而異其國號,以章明德。”

那么國號由什么決定呢?一般來說大致有五個來由:由部族、部落聯(lián)盟的名稱而來,來自創(chuàng)建者原有卦號、爵位;源于創(chuàng)建者原始所或政權統(tǒng)治的區(qū)域;源于宗族關系;寓意吉祥。

接下來嘻嘻網(wǎng)給大家詳解中國歷史上十八個朝代具體的國號及其由來:

1、夏朝(約前21世紀~約前16世紀)

關于“夏”的名義來源史學界有多種說法,比較為可信的觀點認為“夏”為夏族圖騰的象形字。司馬遷記載“夏”是姒姓夏后氏、有扈氏、有男氏等十二個氏族組成的部落的名號,以“夏后”為首,因此建立夏朝后就以部落名為國號。
唐代史家張守節(jié)在《史記正義》中認為夏是大禹受封在陽翟為“夏伯”后而得名。歷史學家范文瀾先生說,禹的兒子啟西遷大夏(山西南部汾澮一帶)后,才稱“夏”。又說,“夏”是從“有夏之居”、“大夏”地名演變?yōu)椴柯涿?,再成為國號的?br>2、商朝(約前17世紀~前11世紀)

《史記·殷本紀》記載:“契封于商”。由此可知,“商”是商族先祖契的早期居地(今河南商丘南),曾幫助禹治水有功而受卦于商,國號取于地名。湯滅夏后,就以“商”作為國名。

晉·皇甫謐在《帝王世紀》中記載“帝盤庚徒都殷,始改商曰殷”,史家便據(jù)此將盤庚遷殷前的時期稱作“商”、盤庚遷殷后(今河南安陽西北)的時期稱作“殷”,又以“殷”或“殷商”并稱。

3、周朝(前1046~前255年)

周部落到古公亶父時,遷居于周原(今陜西岐山)。武王滅殷以后,就以“周”為朝代名。周前期建都于鎬(今陜西西安西南),后來平王東遷洛邑(今河南洛陽),因在鎬的東方,就有“西周”和“東周”的稱號。

公元前1046年,武王在牧野之戰(zhàn)中大敗商軍。紂王鹿臺自焚,商朝亡,史稱“武王克殷”。因為周部落到古公亶父時遷居于周原,武王滅殷以后,就以“周”為名,周朝立。歷史上分為西周、東周。

4、秦朝(前221年~前207年)

據(jù)《史記》記載,本為古部落,其首領非子為周孝王羊馬有成績,被周孝王賜姓為“嬴”,并賜給了一小塊土地封在秦地(今甘肅天水縣,另說是隴西谷名),秦便成了他們的族稱。后來襄又救周有功被封為諸侯,秦始皇統(tǒng)一六國,始建秦國。秦由一個諸侯國的稱呼,變成了大一統(tǒng)皇朝的稱呼。

5、漢朝(前202~220年)

秦亡以后,項羽自封西楚霸王,封劉邦為漢中王。后來劉邦在楚漢爭霸中打敗了項羽,于公元前202年登基稱帝,仍以“漢”為國號,漢朝由此開始。

漢朝前期都長安,后期都洛陽,故從都城上有“西漢”和“東漢”,從時間上有“前漢”和“后漢”之分。

6、魏朝(220年~266年)

東漢末年,漢獻帝先封曹操為魏公,后封其為魏王爵位。220年曹丕逼迫漢獻帝禪讓而得位,以魏王的封號為國號,建立魏朝,史稱曹魏。

7、蜀漢(221年~263年)

劉備自稱漢朝中山靖王之后,以四川為活動地區(qū),建立“漢”政權,因為在四川,其政權又被成為“蜀”,史稱“蜀漢”。

8、東吳(222年~280年)

孫權活動于長江下游一帶,歷史上曾建吳國,曹魏曾封孫權為“吳王”,孫權稱帝后便以吳為國號,故史稱“孫吳”;又以地位在東南之地,也稱“東吳”。

9、晉朝(265年~420年)

司馬昭逼魏帝卦他為“晉公”,滅蜀后進爵為晉王。后來他的兒子司馬炎繼承他的爵位,逼令魏帝退位,自立為皇帝,國號“晉”。史分西晉、東晉。

10、隋朝(581年~619年)

楊堅的父親楊忠曾被北周封為“隨國公”,楊堅襲此封爵。楊堅得位以后,依照慣例應將國號定為“隨”,但他認為“隨”字的“辶”有忽走忽停不穩(wěn)定的意思。于是去掉“辶”,以“隋”這個新字作為國朝名。但是隋朝沒有逃脫短期滅亡的不祥之兆,僅傳二世而亡。

11、唐朝(618年~907年)

唐高祖李淵的祖父李虎為西魏八柱國之一,北周建立后,追封李虎為唐國公,李昞世襲了唐國公爵位,后爵位傳至李淵。晉陽起兵后李淵進入長安不久,就宣布遙尊隋煬帝楊廣為太上皇,擁立煬帝孫代王楊侑為帝,改元義寧,是為隋恭帝。恭帝進封李淵為唐王、大丞相、尚書令,后廢楊侑以“唐”為國號。

12、遼(916~1125年)

遼朝是中國歷史上由北方民族契丹人建立的王朝,國號初為“契丹”,后改名為“大遼”。

“契丹”的含義是鑌鐵或刀劍之意。后來改的國名“遼”也是鐵的意思,同時“遼”也是契丹人發(fā)祥地遼水的名字,以示不忘本。

13、宋朝(960年~1279年)

趙匡胤為五代后周歸德軍節(jié)度使,駐宋州。宋州是春秋時期宋國故地(今河南商丘一帶),趙匡胤陳橋兵變,黃袍加身以后,便定正式國號曰“宋”,尊稱為“大宋”。歷史上又分為北宋和南宋,合成兩宋。

14、西夏(1038年~1227年)

西夏是由黨項人建立的一個朝代。拓拔思恭占據(jù)夏州(今山西橫山縣),建國時以夏州得名,稱“大夏”。因其在西方,宋人稱“西夏”,這不是歷史稱呼,是當時就有的稱呼,區(qū)別于西漢東漢北宋南宋等。

15、金(1115年~1234年)

金朝是由東北女真族建立的王朝?!督鹗贰ぞ矶け炯o第二太祖》記載,1115年完顏阿骨打稱帝時對群臣說:“遼以鑌鐵為號,取其堅也。鑌鐵雖堅,終亦變壞,唯金不變不壞 ?!庇谑且源蠼馂閲?。另有一說女真興起于金水,女真語“金”為“按出虎”,故國號名金。

16、元朝(1271年~1368年)

元朝是由蒙古族建立的朝代,也是第一個由少數(shù)民族完成大一統(tǒng)的朝代(但是史學家有些并不認同這是中華王朝,認為此時是中華民族滅國之時,故有“崖山后無中國”一說)。全稱為大元大蒙古國。元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把“大”字加于正式國號之中的大一統(tǒng)王朝,除此前僅統(tǒng)治了華北地區(qū)的遼朝和金朝等外,之前各朝的“大”字均為尊稱。元朝的漢文國號“大元”出自《易經(jīng)·乾卦》“大哉乾元,萬物資始,乃統(tǒng)天”。據(jù)《元史》記載:“元”的命名,是元世祖忽必烈定的。但也有認為與蒙古人的風俗與圖騰有關,有的認為與佛教有關。

17、明朝(1368~1644年)

明朝的正式國號為“大明”,是元朝以來中國歷史上第二個把大字加于正式國號之中的大一統(tǒng)皇朝。“大明”國號有多種說法,一說承襲自小明王韓林兒之號,以“大明”為國號以表示自己的正統(tǒng)地位,亦同時應和明教中的“明王出世”預言。明朝國號的由來?真的是跟明教白蓮教有關系嗎?其次,以明喻火,根據(jù)五德終始說,表示明朝取代元朝,是以火克金。

另一說“大明”一詞在儒家經(jīng)典《易經(jīng)》乾卦和《詩經(jīng)·大雅》中早就出現(xiàn)了。在易經(jīng)中,是表示光明周而復始,成就天地四方,在詩經(jīng)中是歌頌周文王的功業(yè)。從明太祖尊崇儒學和中華文化,而且從大明一詞在儒學經(jīng)典中的意義來看,這種來源更符合情理。

18、清朝(1644年~1912年)

清朝是由滿族建立的一個朝代,也是最后一個封建皇朝;滿族是女真族的一支,女真族在北宋時建立金國。明末女真勢力復強,重建金國(史稱后金)。后金為了向外擴展,割斷了同明朝的臣屬關系?;侍珮O將“女真”改為“滿州”,把國號“金”改為“大清”。是元朝以來中國歷史上第三個,也是最后一個把“大”字加于正式國號之中的大一統(tǒng)皇朝?;侍珮O改國號為大清的原因,史書沒有明確記載,史學家有不同意見?!扒濉敝畤?,也可能是金的諧音,而且滿人尚青,加水字邊以符合五德終始說,用水免去朱明之“火”。一說宋時女真人受制于契丹人,針對“遼”字在契丹語中是“鐵”的意思,因此命名“金”,表示比鐵更堅強有力,可以壓倒“遼”。也有認為是皇太極要避免引起尖銳的矛盾。


中國有十八個朝代,為何卻是二十四史?

如果要細分,包括夏、商、周(西周、東周)、秦、漢(西漢、東漢)、三國(曹魏、蜀漢、東吳)、晉(西晉、東晉)、五胡十六國(成漢、前趙、后趙、前涼、北涼、西涼、后涼、南涼、前燕、后燕、南燕、北燕、夏、前秦、西秦、后秦)、南朝(劉宋、蕭齊、蕭梁、南陳)、北朝(北魏,東魏,北齊,西魏,北周)、隋朝、唐朝、五代(后梁、后唐、后晉、后漢、后周)、十國(前蜀、后蜀、楊吳、南唐、吳越、閩國、馬楚、南漢、南平、北漢)、宋(北宋、南宋)、遼、金、元、明、清。

不過像西周,東周;西漢,東漢;西晉、東晉;北宋、南宋等都是后世的稱呼,他們自己都認為是同個朝代的,不分東西南北的。而像“五胡十六國”、“南北朝”、“五代十國”不是朝代,是歷史時期。另外像北宋、西夏、遼、金是并存的政權,以中原為正統(tǒng)的思想,西夏、遼、金是割據(jù)政權。當然也未必占據(jù)中原就是正統(tǒng),像金滅北宋后也占領了中原,氐族領袖苻堅基本統(tǒng)一了北方也占領了中原都未被認為是正統(tǒng)。這時候看的又是統(tǒng)治階層的所屬民族。所以“五胡亂華”這個詞非常明確地表明了“正朔”的問題,外族侵犯漢民族就是入侵。當然也并非漢民族的政權就是正統(tǒng),比如劉備的蜀漢,雖然自稱是漢室之后,但是史學家并不認可它是正統(tǒng),而認為曹魏是正統(tǒng),因為曹魏的政權來自于漢室“禪讓”(不是篡位是禪讓 古代再想皇帝都得謙讓推辭三次),因此講述這段歷史用“魏晉南北朝”。

中國自秦以來,一共出過九個大一統(tǒng)王朝,它們是:秦、漢、晉、隋、唐、宋、元、明、清。

另外,在分裂割據(jù)時期還出過五十幾個小王朝,它們是:

三國鼎立時的魏、蜀、吳,共三個;

東晉時期五胡十六國:前趙(漢趙)、北涼、夏、后趙、前燕、后燕、西燕、南燕、西秦、南涼、遼西、代、成漢、前秦、后涼、仇池、后秦、前涼、冉魏、西涼、北燕、后蜀,共二十二個,不止十六個,東晉后滅于桓楚;

南朝的劉宋、蕭齊、梁、后梁、南陳,共五個;

北朝的北魏(含東魏、西魏)、北齊、北周,共三個;

五代時的后梁、后唐、后晉、后漢、后周,共五個;

十國的吳、南唐、吳越、楚、閩、南漢、前蜀、后蜀、荊南、北漢,共十個;

西夏、遼、金、西遼、北遼、吐蕃、大理,蒙古,共八個。

當然還有很多短暫的地方政權,農民起義政權不被正史承認。

中國各朝代存在多少年?

從有文字記載的夏朝開始,中國歷史上經(jīng)歷了夏、商、周、秦、漢、晉、隋、唐、宋、元、明、清等主要朝代。

夏朝的起止年代沒有可靠的文字記載,根據(jù)資料推算,大約是從公元前2100年到公元前1760年,共存在400多年。

商朝的起止年代也沒有搞清楚,大約是公元前1760年到公元前1120年,共存在600多年。

周朝分好幾個階段。開始一段叫西周,從公元前1120年至公元前771年,共約350年。接著是東周,從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249年,共有522年。其中前360年諸侯稱霸,稱為春秋時代,后180年七國爭雄,稱為戰(zhàn)國時代(戰(zhàn)國最后的28年東周已經(jīng)滅亡)。當然夏商周斷代工程被人諷刺是“系統(tǒng)性編造歷史”,“一群老混蛋最后找到的最大的證據(jù)是幾片遠古籬笆遺址”。

秦朝從公元前221年統(tǒng)一中國起,到公元前207年滅亡止,只存在15年。

漢朝的前期稱西漢,從公元前206年至公元8年,共214年。后期稱東漢,自公元25年至220年,共196年(西漢、東漢之間有王莽稱帝,劉玄稱帝,劉盆子稱帝等)。

東漢以后,西晉統(tǒng)一前,中國歷史上出現(xiàn)分裂局面,魏、蜀、吳三國鼎立,稱為三國時代,從公元220年到280年,共61年。

晉朝也分為西晉、東晉兩個階段。西晉從265年到316年,共52年。東晉從317年到420年,共104年。

從東晉滅亡到隋朝統(tǒng)一這一段時期,歷史上叫南北朝時代,全長170年。

隋朝從539年統(tǒng)一起到618年止,共30年。

唐朝從618年起到907年止,共290年。

唐朝以后,中國歷史上又出現(xiàn)了分裂局面,這個時期叫做五代十國時期,從907年到979年,共73年。

宋朝也分為兩個階段,前一個階段史稱北宋,從960年到1127年,共168年。后一個階段史稱南宋,從1127年到1279年,共153年。合稱兩宋,18帝王,北宋和南宋各9個帝王,分別是趙匡胤和趙廣義及其子孫,可謂趙匡胤天下趙光義坐 趙光義子孫天下匡胤子孫坐。

元朝從1279年滅南宋起到1368年止,共90年。

明朝從1368年起,到1644年止,共277年。

清朝從1644年入關算起,到1911年辛亥革命時被推翻止,全長共268年。

中國歷史朝代的并稱

在中國各朝代中,有一些朝代由于相似性或者歷史上的連續(xù)性而被并列在一起,成為一個歷史時期。最常見的有:夏商周、春秋戰(zhàn)國、隋唐、漢唐、唐宋等。

唐虞

陶唐、有虞:傳說中的兩個朝代。

夏商周(又稱三代)和商周

夏后、殷商、周朝:中國有文字記錄的最早的世襲分封制朝代。

春秋戰(zhàn)國

春秋、戰(zhàn)國:諸侯國混戰(zhàn)的兩個時期。春秋和戰(zhàn)國不是朝代,而是東周這個朝代的兩個時期。

先秦

秦朝以前的歷史。

秦漢

秦朝、西楚、漢朝:中國最早的大一統(tǒng)帝國時期。兩朝之間間隔歷時4年的楚漢戰(zhàn)爭。漢的輝煌實際上分別是對秦的接力。

魏晉南北朝(又稱三國兩晉南北朝)

三國時期、西晉、東晉、五胡十六國、南北朝:歷時369年的戰(zhàn)亂、游牧民族內遷、漢人南遷、民族融合時期。

魏晉(三國兩晉)

曹魏(三國)、西晉、東晉(兩晉):文化發(fā)展的時期。

十六國(五胡十六國)、東晉十六國

西晉“永嘉之亂”后中國北方淪為胡族群雄逐鹿之地,以匈奴、鮮卑、羯、氐、羌等五個為主的少數(shù)民族在陸續(xù)建立大大小小二十多個政權?!笆鶉眲t是源自北魏末年的史官崔鴻從北方(包括蜀地)所有大大小的政權中選出國祚較長、影響力大、較具代表性的十六國(五涼、四燕、三秦、二趙、大夏等十五個北方政權和一個西南政權成漢)私下撰寫的《十六國春秋》而得名,亦非真的只有十六國;上述政權中,后趙、前燕、前秦都曾占據(jù)過北方的大部分疆域,尤其是前秦曾一度統(tǒng)一了北方,不過時間都很短暫。在這百年間,北方戰(zhàn)亂基本上沒有停息,北方漢人被屠殺幾近滅族,史稱“五胡亂華”。

中國南方則為晉室南渡后在建康(今南京)重建晉政權(東晉),史稱衣冠南渡,與之合稱“東晉十六國”。淝水之戰(zhàn)后北方又陷入分裂,大量人口為避戰(zhàn)亂從中原遷往長江中下游,大量的僑州、僑郡在國都建康周圍設立,深刻地影響了東晉的政治面貌。同時,客觀上促進了長江中下游經(jīng)濟的發(fā)展,中國古代經(jīng)濟中心進一步遷往南方。

六朝

六朝(222–589年)一般是指三國至隋朝的南方的六個朝代。即孫吳(或稱東吳、三國吳)、東晉、南朝宋(或稱劉宋)、南朝齊(或稱蕭齊)、南朝梁、南朝陳這六個朝代。六朝京師均是南京(孫吳時期名為建業(yè),西晉司馬鄴稱帝后為避諱,改名建康,南京由此有“六朝古都”之稱)。因唐朝人許嵩在《建康實錄》一書記載了這六個朝代而得名;北宋的司馬光撰寫《資治通鑒》以此六朝作為正統(tǒng)編年紀事,后人將此六個朝代并稱六朝,史稱六朝。

六朝同時又指北朝六朝。三國魏(曹魏)、西晉、北魏、北齊、北周及隋皆建都于北方,亦合稱六朝。

秦隋

在漢唐兩大盛世之前,各自都有一個短暫而強悍的朝代——秦與隋。秦朝和隋朝都短命政權。秦朝是15年,隋朝是37年,且都在中國歷史上都有里程碑意義,有承上啟下的作用。

秦朝是中國封建社會第一個統(tǒng)一的政權,首次結束諸侯分封制,開啟中央集權帝制——千年猶行秦法制。這種全新的中央集權制,發(fā)揮了當時生產(chǎn)力及人群組織模式所能達的最大效能,讓后繼的大漢帝國所向披靡,漢朝能做到這么大,是有賴于秦朝的準備、輔墊與積淀。

隋朝是中國封建社會進入鼎盛的開端,開啟科舉。在其滅亡以后的政權都實現(xiàn)了強大與持久,秦以后的漢、隋以后的唐。

隋唐

隋朝、唐朝:長期戰(zhàn)亂之后的大一統(tǒng)帝國,之后又是五代十國的戰(zhàn)亂。兩朝相連,隋末唐初歷時14年的隋末民變的戰(zhàn)亂。

隋朝是中國歷史上承南北朝下啟唐朝的大一統(tǒng)王朝,是五胡亂華之后漢族在北方重新建立的大一統(tǒng)王朝,結束了魏晉南北朝的三百年的大動蕩分裂,完成了中國歷史上第二次大統(tǒng)一。

隋朝建立的以三省六部制和科舉制為核心的封建王朝的新型政治體制對后世影響深遠,隋朝大運河迄今還能發(fā)揮作用。隋朝打下了唐朝走向輝煌的時代背景,以及軟、硬件基礎條件。因唐朝與隋朝的文化、制度、社會特點一脈相承,唐的盛世實際上是隋朝的接力,而且中國最富庶的朝代不是唐宋,而是隋朝這個短命王朝。隋唐是中國歷史上最強盛的時期,在民族思想上比較開放,兩朝在政治、軍事、文化、經(jīng)濟、科技上達到前所未有的發(fā)展,隋唐兩朝君主在治國政策上較為開明,也影響了周邊諸國向中國朝貢、學習。

隋朝鼎盛時期北至東北遼寧一帶,西至新疆的塔克拉瑪干沙漠地區(qū),東臨東海,南至越南北部一帶。唐朝鼎盛時期北至貝加爾湖以北和外興安嶺,西至中亞的咸海,東至庫頁島,南至越南北部。

唐宋:唐朝、宋朝:唐宋八大家,中國文化、經(jīng)濟得到巨大發(fā)展的兩個帝國時期。兩朝之間間隔歷時53年的五代十國。

漢唐:漢朝、唐朝:中國最強大的兩個帝國時期。兩朝之間間隔369年的魏晉南北朝和37年的隋朝。

人們常說的漢唐氣象令人嘆為觀止,所謂康乾盛世則讓人唏噓汗顏。換言之,漢唐盛世才是被世人公認的。至少可以說,中國最輝煌的盛世是漢唐。

漢朝留給世界最霸氣的聲音:敢犯我強漢者,雖遠必銖。漢朝,是中華文明的底盤,今天中國基礎民族自認來自于漢朝,自稱漢人。

唐朝,是中華文明的精神高地,雖然今天我們自稱漢人,但是歪果仁仍然稱我們?yōu)樘迫?。它是影響遍及東亞及東南亞,是中華文明最大的一次文化輸出。

五代十國:五代、十國:中國唐朝和宋朝之間分裂割據(jù)的時期。五代主要為中原一帶的中原王朝;十國則主要為長江流域一帶的割據(jù)政權。

宋遼金夏:宋朝、遼朝(亦包括西遼)、金朝、西夏:這一時期與兩宋并列而立的邊疆少族民族建立的政權。

宋遼金元:宋朝、遼朝、金朝、元朝:多民族競爭時期,漢族的宋朝、契丹族的遼朝、女真族的金朝與蒙古族的元朝爭奪中國的時代。其中穿插西夏與大理等國。

宋元:宋朝、元朝:中國歷史上商業(yè)、文化和航海最為發(fā)達的兩個時期。

元明清:元朝、明朝、清朝:三朝大多數(shù)時間以北京為首都的封建王朝。

明清:明朝、清朝:中國建立共和之前最后的兩個封建王朝,以北京為首都,并使用同一個皇城紫禁城,建立并奠定現(xiàn)代的中國疆域。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