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謝謝悟空小秘書邀請。 世界三大象形文字。 一、古巴比倫的楔形文字。 古巴比倫的楔形文字,由最初的象形開始,逐步抽象,最后隨著古巴比倫的滅亡,逐漸被表音文字代替,最終消亡。 二、古埃及的象形文字。 古埃及的象形文字可能是最具象形意義的文字。象形文字的特點是直觀易學(xué),但隨著社會生活的逐步發(fā)展,語言詞匯不斷豐富,象形文字不可避免地進(jìn)入死胡同,即使古埃及不滅亡,一脈相承下去,也會發(fā)生巨大變化。在古埃及還沒來得及進(jìn)行文字改造時,就被古羅馬征服而滅亡,其文字系統(tǒng)隨即被葬入法老墳?zāi)梗瑥氐紫?,被人遺忘。 三、中國商代的甲骨文。 中國古代社會跟西方世界有很大不同,夏、商滅亡了,可人還是原來那樣的一群人,文化還是原來的文化,只不過是重新洗一次牌,江山輪流坐,明年到我家。所謂的滅亡,只不過就是鳳凰涅槃,浴火重生,腐朽勢力消退,新生力量登臺。具體表現(xiàn)就是政權(quán)更迭,改朝換代而已,具有一定的進(jìn)步意義。 漢字六法: 一、象形。獨體為文,合體為字。記得上一年級時,第一課就是:日、月、水、火;山、石、田、土。這些獨體字仍保留著最初的象形狀態(tài),雖然很常用,但占比很小。 二、形聲。表現(xiàn)為一部分表示字的讀音,一部表示字的類別或性質(zhì)。如:河、流、江;楊、柳、松、柏;詩、歌、詞等。這類字占了漢字絕大部分,約百分之七八十。 三、會意。就是把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字合在一起,根據(jù)幾個字的原意,形成一個新的字。如:酒,就表示酒是裝在瓦罐里面的某種液體。鳴,就表示是鳥用口在叫。 四、指示。用一醒目的符號,指示其部位或性質(zhì)。如:眉,就是一個大眼睛上,畫上大大一筆,指示眼睛上那一叢毛發(fā)叫“眉”;刃,就是在一把刀的刀口上,點上一點,指示刀口上那一部分叫“刃”。 五、轉(zhuǎn)注。六、假借。嚴(yán)格來說,這兩種屬于漢字使用方法,不屬造字范疇,略。 |
|
|
來自: 奧秘趣聞 > 《文史風(fēng)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