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蔣勛 ( 圖源: 佳士得畫展 ) “不驚,不怖,不畏”,這幾個字最早是聽蔣勛先生說的。當時還買了蔣勛先生寫的《舍得舍不得:帶著<金剛經>旅行》這本書。 后來這本書就被放在書架的一個角落里,靜靜的蒙塵。 今天忽然想起這幾個字來,那感覺就像它們是從天的盡頭、海的盡頭的一個被徹底遺忘的地方,忽然飛到了我們面前,而且字體變得很大、閃著金光,給人一種安慰的力量似的。 我忽然才意識到,其實從新冠肺炎開始的這半個多月里,在我們宅在家的這半個多月里,我們都是在不知不覺的“有驚、有怖、有畏”的狀態(tài)里的。 ▲ 金剛經 ( 圖源: Henry Co on Unsplash ) 想到這兒,就想到蔣勛,想到書架上的那本書,于是就打開它,隨手翻開一頁,就見上面寫著: “經文里說的‘不驚、不怖、不畏’,文字簡單,初讀很容易懂。不驚嚇、不恐懼、不害怕,讀了這幾個字,懂了,覺得心安,好像就做到了。 但是,離開經文,回到生活,有一點風吹草動、東西遺失、親人生病、病疫流行、飛機遇到亂流、狂暴風雨、打雷、閃電、地震……還是有這么多事讓我害怕、恐懼、驚慌。 我因此知道:讀懂經文很容易,能在生活里做到,原來這么困難?!?/span> 現(xiàn)在再讀這幾句話,就像獲得了巨大的安慰力量一樣。尤其是讀到“疫病流行”時,我盯著那幾個字看了好久。 后來又重讀了這一段,覺得句句貼合,就好像這幾句話是專門為現(xiàn)在的我們寫的一樣。也許書就是這樣,在切情切景的時候,才能最大限度的發(fā)揮它的文字魅力。 ▲ 蔣勛手抄金剛經 ( 圖源: 小冊 ) 就如同我經常說《紅樓夢》,可從來沒有像現(xiàn)在這么理解,當賈府的馬棚著了火,即使已經火救下去了,賈母還唬的口里念佛,還忙讓人去火神跟前燒香; 也從來沒有像現(xiàn)在這么理解,當巧姐出天花的時候,除了請醫(yī)生救治,那個從來不信神、不信鬼、不信陰司地獄報應的王熙鳳,竟然在那十幾天里天天都跟著王夫人供奉痘疹娘娘。 這也許就是人們面對突發(fā)不幸事件時的一種本能反應,也是一種美好的愿望吧。就像這次火神山、雷神山醫(yī)院的起名,也寄托了我們的美好愿望。 我們此時可能做不到真正的“不驚、不怖、不畏”,但至少希望這幾個字能帶給大家一些心安吧。 期待這次疫情早點過去,期待即將到來的春暖花開~ ▲ 蔣勛 ( 圖源: 網絡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