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花 溪 行吳立梅 花溪一名,頗有詩意。試想,山花爛漫,溪水潺潺,花艷溪清,人游其中,何等愜意。2009年清明節(jié),踏青來到花溪。此處離磐安縣城安文不遠(yuǎn),沿東(陽)仙(居)公路南行十來公里即到。風(fēng)景區(qū)位于大盤山腹地,處處山野風(fēng)光,空氣極清新,“天然氧吧”之稱果然不虛。  重山疊嶺,林木蔥郁 一路沿溪而上,山徑迤邐,澗水急湍。行至半途,忽見巨石如門,一水中瀉,氣勢磅礴,吼聲如雷??茨瞧俨?,潔白清冽,春寒料峭之時(shí),飛沫撲面而來,不禁打了個(gè)寒噤。 拾級而上,但見汪汪一碧,宛如溫潤的碧玉——不由蹦出朱自清《綠》里面的句子。  巨石如門,一水中瀉  山間堰壩,千瀑齊掛  民居石墻,也為一景 茶塢口一帶,系狹長的山間小盆地,地勢平曠。民居山墻,就地取材,以山石排砌,層層而上,樸拙而有韻味。時(shí)近中午,雞鳴聲聲,炊煙裊裊,霧氣氤氳,遠(yuǎn)山近水,皆在朦朧中,活脫脫一幅意境悠遠(yuǎn)的水墨山水畫。在家的多為婦孺老幼,生活閑適而自在,連說話的音調(diào)都顯得悠閑而舒緩。此地原屬永康孝義鄉(xiāng)四十七都,劃入磐安后曾與東陽合并,我們以方言與當(dāng)?shù)厝私涣鳎翢o阻礙。過慣了快節(jié)奏生活,驀地來到世外桃源似的花溪,對這兒的人們頗有些艷羨。 
 平板長溪,最大賣點(diǎn)  溪水急湍,奔流不息 長約千米的平板溪就在前方,快步走近,不如想象中那么寬闊,只十來米罷了。但溪床平坦,全由一塊巨石形成,也屬少見。這也是大自然對花溪的恩賜??上Р皇鞘⑾?,否則,在這清清的溪水中滌暑消夏也是一大樂事。沿溪邊走了一段,撿了十幾塊鵝卵石,以作腌咸菜的鎮(zhèn)石——在我所在的小城市,要找?guī)讐K沒污染的石塊也并非易事了。 
  瀑如一線,蜿蜒而下 平板溪邊抬頭望去,有一脈瀑布,蜿蜒而下,有如李白所詠之廬山瀑布,其規(guī)模氣勢雖有不如,但其形倒是頗肖,可謂具體而微。瀑布下端,有米芾的摩崖題刻“天下一絕”,也不知這題刻的來歷究竟如何,卻將我的思緒前推了千年。那恃才傲物、豪邁不羈的米元章竟然和這浙中山水結(jié)緣,抒發(fā)“此地風(fēng)光三吳無,平砥清流世間殊”的感慨,使這深處閨中的花溪陡然平添了濃墨重彩的人文氣息,也使得好古如我者于此流連彷徨,久久不愿離去。 
 “天下一絕”,米芾書法。其下為平板溪之局部,左下為磐安電視臺記者在拍攝 幾位磐安電視臺的記者正在拍攝那摩崖石刻,隨著他們的鏡頭遠(yuǎn)眺,花溪上游盡頭處是一片蒼蒼莽莽,這是一片綠的世界。在這綠色的擁圍中,山的博大與自身的渺小適成對比。在大自然面前,人類自當(dāng)謙卑,這似乎也是環(huán)境友好型社會的應(yīng)有之義。當(dāng)?shù)厝苏f,山那邊就是櫸溪,南宗孔子后裔的聚居地。圣人可能想不到,一千六百年后,他的四十八代孫會和這大山結(jié)緣,并在此繁衍生息,成為江南孔子后裔最大的聚居地。 搭乘電視臺的車子出來,在陳華坑下車,村口有座廊橋。橋不長,一邊為公路,一邊為民居。隨著現(xiàn)代交通的發(fā)展,廊橋的功能已退化。橋側(cè)有塊石碑,為《陳淮坑創(chuàng)造濟(jì)陽橋序》。原來,陳華坑舊名陳淮坑,那廊橋名叫“濟(jì)陽橋”。廊橋在浙南比較多見,東磐一帶不多,乍一見,頗給人幾分驚喜。那碑已非原物,文字用機(jī)械切割而成。碑文作于道光戊申,即《共產(chǎn)黨宣言》問世的公元1848年。作者是東陽防軍人,道光三年(1823)進(jìn)士包大成。包大成與晚清名宦李品芳同榜,李品芳殿試二甲,官至一品。而包大成文才絕不亞于李品芳,因名列三甲,僅以七品縣令告終,人生際遇頗可感慨。 
  廊橋石碑,包大成撰文 離開陳華坑,磐安縣城在望時(shí),驀然記起,那十幾塊辛辛苦苦挑選的鵝卵石忘記帶回,竟丟在了濟(jì)陽橋。 2010.11.29 原載2011年2月23日《橫店集團(tuán)報(bào)》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