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頤和園,原名“翁山泊”,始建于金代,光緒年間改為“頤和園”。 頤和園是祖先留給我們的最美的園林,有湖光,有山色,有南方的精致婉約,也有北方的狂放大氣,“雖由人作,宛自天開”。當年建造或許不合時宜,極盡揮霍,但遺留至今,是一份豐厚的遺產。 頤和園的景色在四季之中變化無窮,即使在一天中也是各有千秋,晨曦之中的朦朧、正午時分的威嚴、晚霞余暉的浪漫,真正是看不夠,拍不完。 藍天、暖陽、皇家園林......這個冬天,遇見最美的頤和園! 頤和園的標志一一佛香閣 佛香閣,“佛香”二字源于佛教對佛的歌頌。佛香閣是頤和園的標志,也是中國古建筑精品之一。 它背靠萬壽山,面南而坐,就像統(tǒng)領著園內所有景觀的君王,它不僅最大限度地發(fā)揮了點景作用,而且成為整個園區(qū)風景的構圖中心和靈魂所在,無論從萬壽山前的哪個方向,哪個角度觀察,幾乎都能看到佛香閣的存在。在不同景物的襯托下,它都顯現出變化萬千、氣度不凡的大家風范。 豳風橋與佛香閣 古樹守望 頤和園最美的水上建筑一一石舫 石舫堪稱中國園林建筑中的“舫之珍品”,也是頤和園唯一的西洋式建筑,其前身是明朝圓靜寺的放生臺。乾隆修清漪園時,改臺為船,更名為“石舫”。 野渡無人舟自橫 搶鏡的鄰居一一玉峰塔 逛頤和園,你一定會看到西面的山上有一座塔,這就是北京地理位置最高的塔——玉峰塔。玉峰塔不屬于頤和園,但絕對是頤和園最“搶鏡”的鄰居,同時玉峰塔也為頤和園增色不少。 玉帶橋給玉峰塔當陪襯 柳橋與玉峰塔相輝映 夜幕下的玉峰塔 獨特的人文景觀和藝術珍品一一銅牛 如今湖水歲歲安然無恙,無需銅牛鎮(zhèn)水再勞苦了。它現在含情脈脈的凝視著遠方,與'耕織圖”建筑群遙相呼應,暗合古代廣為流傳的“牛郎織女”的美麗傳說。 好一個牛郎織女圖 霸氣的銅牛、威武的石獅 諧趣園折廊 樂壽堂銅鹿 廊如亭夕照此亭位于十七孔橋東端,建筑形態(tài)舒展穩(wěn)重,氣勢雄渾,與十七孔橋及南湖島在空間上互相映襯,搭配得天衣無縫。 玉帶橋倩影此橋深得乾隆帝喜愛,故而題詞?,F在橋頭還留有乾隆皇帝的御題,東面是“螺黛一痕平鋪明月鏡,虹光百尺橫映水晶簾。'西面是“地到瀛洲星河天上近,景分蓬島宮闕水邊多。” 冬日里的景色有種獨特的美感。沒有了葉子的枝干,亭亭玉立的,依然是那樣的美麗、那樣的婀娜多姿。 垂柳抖掉了葉子,在夕陽的照耀下,變成一幅幅水墨畫。 西堤就更美了。 頤和園的二當家一一十七孔橋來看十七孔橋可不單單是從橋上走一走,看一看形態(tài)各異的石獅子,因為真正的美景盡在人群退去,夕陽西下,萬籟俱靜之時,此時,昆明湖化成靜謐之海,十七孔橋就是通往天際的橋梁。 頤和園的冬日,有碧空暖陽,有山水湖光,有歌韻詩境……大美! 頤和園靜靜于此近三百年,花開花謝花隨季, 云卷云舒云隨風,什么時候是她的黃金年代呢?應該是明天吧。 感謝友情閱讀和點評??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