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臨床心理學(xué)論叢6小時前 數(shù)周前爆發(fā)的一場新冠肺炎 (NCP) 疫情,牽動著全國人民的心。 新冠疫情是一面鏡子,照出了各種各樣的問題。 盡管病毒入侵的是個體,但幾乎可以說,每個人在不同程度上,都受著疫情或多或少的影響。 毋庸異議,影響最大的,自是患者和一線醫(yī)護工作者。 其次,包括病患家屬、疑似病患、一般醫(yī)務(wù)人員與病毒化驗工作者、以至其他參與防治工作人員 (含政府官員),都屬于受疫情影響較大的群體。 事實上,疫情也對普羅大眾帶來諸多困惑與不安,只是影響的程度,相對較少而爾。 澳門大學(xué)健康科學(xué)學(xué)院項玉濤老師率領(lǐng)的一個研究團隊,2月4日在英國《柳葉刀. 精神病學(xué)》(Lancet Psychiatry) 發(fā)表論文〈中國 2019-nCoV 新冠肺炎病毒肺炎精神心理干預(yù)迫在眉睫〉(Timely mental health care for the 2019 novel coronavirus outbreak is urgently needed) [1] 時指出: 特事特辦,與其它的醫(yī)務(wù)衛(wèi)生決定不一樣,救治瘟疫、制止其流行傳播和防止相互感染,采取隔離,是必要的措施之一,此舉冀能減少生靈涂炭,挽回更多生命。 因此,醫(yī)學(xué)專家-- 如鐘南山院士、李蘭娟院士等一再強調(diào),防止相互傳染的最好方式,是隔離、隔離、再隔離 [2]。 當下這場對抗疫情中,「隔離」分兩種-- 強制的和自我的;前者用于患者和疑似病患,后者用于疑似健康者和部分一線醫(yī)護人員。 即使普羅大眾,不少人也會實行一種「有效自我隔離」,即盡量做到待在家里,不去公共場所,不參與聚眾活動 (包括宴會、看電影.、參觀展覽,... 等等),將與他人接觸可能性,降到最低。 對病患和一線醫(yī)護人員來說,抗疫中的「隔離」措施,本質(zhì)上就是一種「過渡」(transition),而從事心理健康的前線工作者和科研人員,早已意識到,「過渡」是病患的主要壓力源之一 [3]。 職是之故,近年,世界各地許多醫(yī)護工作部門,紛紛開展一種名為「過渡期護理模式」 (Transitional Care Model,TCM) 的關(guān)顧運作。 「過渡」是指在某個時段內(nèi),從一種狀態(tài) 、形式 、活動,轉(zhuǎn)變到另外一 種狀態(tài)、形式 、活動的過程 [4]。 大多數(shù)「過渡」都與生活里的重大事件相關(guān),比如改變個人的角色或環(huán)境,需要徹底改變個人對自己及其世界的看法。 染上新冠肺炎病毒疫癥,與及身在抗疫一線的醫(yī)護工作,都是生活里的重大事件,連帶由此產(chǎn)生的隔離和「過渡」,毫無疑問,是當下這兩類群體面對的主要壓力源之一。 在這段隔離過渡期間, 項玉濤老師分析說 [5], 再加上新型肺炎患者同時經(jīng)歷著 在眾多負面情緒的涌漲起伏下,新冠肺炎病患,往往會感到不知所措、胡思亂想,做出諸種非理性的行為。 項玉濤老師指,對于在臨床一線奮戰(zhàn)的醫(yī)護工作者,他們往往面臨更大的感染風(fēng)險,以及更多的心理困擾。 他們在擔(dān)憂自身感染的同時,也擔(dān)憂自己會將疾病傳播給親友和同事,因此會出現(xiàn)嚴重的焦慮、失眠等精神科的問題 [6]。
身處一線的醫(yī)護工作者,往往感到:
這是不同類別的照顧者 (caregivers) 都有的恒常身心狀況。 不難看出,新冠肺炎引起的諸種負面情緒和不良的心理行為,排山倒海般涌現(xiàn),形勢的險峻,與病毒本身相較,不遑多讓。
我們在這里引進改編自「加拿大多倫多大學(xué)健康網(wǎng)絡(luò)」 (University Health Network, Toronto, Canada) 使用的一分幫助照顧者如何得知自己是否背伏「照顧者壓力」(caregiver stress) 的清單 (check list) [7],讓當事者了解自己的身心狀況,提高警惕,及早采取舒緩應(yīng)對之道。
針對「過渡」時期引致的負面情緒會加劇問題的惡化,美國波士頓大學(xué)都市學(xué)院 (Boston University Metropolitan College) 專門研究變化應(yīng)對 (coping with change) 的史蒂芬·萊邦 (Stephen Leybourne),構(gòu)筑了一個名為「協(xié)助應(yīng)對遽變過渡的可持續(xù)情緒框架」(emotionally sustainable change frameworks to assist with transition) [8]。 我們在這里引入此框架,方便我們討論如何處理疫情引致的「隔離」、「過渡」和心理困擾,進而討論如何優(yōu)化新冠肺炎病患者和一線醫(yī)護人員在此非常時期的心理素質(zhì)和心理健康,并提出相應(yīng)的對策。 萊邦的框架,建基于瑞士裔精神學(xué)家伊麗莎白·庫伯勒-羅斯 (Elisabeth Kübler-Ross) 的悲傷周期 (Kübler-Ross Grief Cycle) 模型,與及布里奇斯的三相過渡框架 (Bridges' Three Phase Transition Framework)。
我們首先撮要地,重溫一下,庫伯勒-羅斯悲傷周期模型。 庫伯勒-羅斯悲傷周期模型認為,悲傷周期有五個關(guān)鍵階段,分別是否認、 憤怒、討價還價、沮喪和接受,分布在一條英國心理學(xué)家約翰·費舍爾 (John M. Fisher) 名之為個人過渡的 「變化曲線」 (change curve) [9] 上 (見下圖)。
五個關(guān)鍵階段的具體內(nèi)容,也分別開列在上圖里,此處不贅。 圖中同時顯示,個體面對生命中具創(chuàng)傷性危機或遽變時,情緒反應(yīng)可分為主動的和被動的兩種,隨著時間的進展,可能出現(xiàn)的不同心理狀況。 這點至關(guān)重要,也是有可能扭轉(zhuǎn)新冠肺炎病患與及相關(guān)抗疫工作者普遍存有負面情緒的關(guān)鍵機制。 跟著我們討論一下布里奇斯三相過渡框架 (Bridges' Three Phase Transition Framework) [10]。 自上世紀70年代中期即展開及專注「過渡管理」(transitional management) 研究的威廉·布里奇斯 (William Bridges) 認為,「過渡」有別于「變化」。 「變化」是「情境性」(situational) 的,意即發(fā)生了某些事情,或已采取了若干措施和行動;而「過渡」屬于心理現(xiàn)象,涉及個體調(diào)整情緒和行動的內(nèi)在心理機制。 布里奇斯提出「過渡」時期的一個三相框架 (見下圖)。
值得注意的是,布里奇斯的三相框架,初看會有點自相矛盾的感覺。 布里奇斯 (Bridges) 認為,「過渡」以終結(jié)開始,并以從新開始為終結(jié)。 進一步了解三相的內(nèi)容,也許我們就能夠釋疑。 第一相為「終結(jié)、失去、放手」(ending, losing, letting go),意指當事者一旦被隔離,前此習(xí)慣了的舊有生活例行常規(guī) (routines) 和機制,立馬被終結(jié)而失去,得要無奈地放手。不少人對此狀況,會感到極度不安,心情極度不舒暢。 可以看出,第一相讓人認識到,過渡轉(zhuǎn)變,導(dǎo)致當事者失去或終止舊有生活的例行常規(guī)和機制,因而引起大量的負面感覺、情緒和行為。 布里奇斯把第二相稱為「中立區(qū)」(neutral zone),意謂此區(qū)是「什么曾是」(what was) 與「什么將是」(what will be) / 「過去」與「未來」并存的境況。 這是個危中蘊機、危中求機、轉(zhuǎn)危為機、同時包含風(fēng)險與機遇的心理區(qū)域,既可以是當事者準備展開新生活和人生新發(fā)展,也可以是當事者準備撒手放棄之地。這是「過渡」被稱為「涉及嚴重的危險和增長機會的窗口」(Transitions involve serious hazards and windows of opportunity for growth) [11] 的來由。 故而,布里奇斯視第二相為整個「過渡」的核心地帶。 第三相為「新開端」(new beginning),意指當事者開啟改變自己 (過往的) 生活例行常規(guī) (筆者按:比如好食野味,不良衛(wèi)生習(xí)慣... 等等) 和機制,以新的行為和身份,展開新生活,展現(xiàn)一種新的生活邏輯、培養(yǎng)新的生活方式。這就是上文提到過的「以從新開始為結(jié)束」的意思。 亦有部分當事者,由于多種復(fù)雜原因的膠結(jié),有意或無意地開動撒手放棄的機制。 表面地看,庫伯勒-羅斯悲傷周期模式,與布里奇斯三相過渡框架,看似兩個獨立毫不相干的模型或框架。但只要我們把二者的關(guān)鍵點排列起來,不難看出二者具有平行的相似性。
這也是波士頓大學(xué)都市學(xué)院的史蒂芬·萊邦,在綜合兩個模式的基礎(chǔ)上,構(gòu)筑他的「協(xié)助應(yīng)對遽變過渡的可持續(xù)情緒框架」的原由所在。 萊邦指出,無論是庫伯勒-羅斯悲傷周期模型,抑或布里奇斯三相過渡框架,各自都可用于處理促使過渡期間當事者的情緒和行為的變化。 英國心理學(xué)家戴·威廉姆斯 (Dai Williams) 從「過渡心理學(xué)」(Transition Psychology) 的角度切入,進一步把庫伯勒-羅斯悲傷周期模型與及近似的相關(guān)模式細致化,建構(gòu)出如下圖的一個「五相過渡過程模型」(5 Phases Transition Process Model) [12]。
威廉姆斯強調(diào),無法應(yīng)對變化的「過渡失敗」 (unsuccessful transitions),就會形成更大的危機,其后遺癥可能持續(xù)數(shù)月或數(shù)年之久。 我們在威廉姆斯的「五相過渡過程模型」里,加插了一道橫框 (見圖底),表明醫(yī)護工作者可因應(yīng)「過渡」期間病患的不同面相,提供相應(yīng)的心理支援或心理干預(yù)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13]。 針對當下這場新冠肺炎病毒疫情的特殊情況,我們在下面只專門討論「五相過渡過程模型」里「情緒支援」 (圖中綠色四方虛線框部分)。 下面我們將就此提出兩條相對簡易的「情緒支援」組合拳方案:(1) 疏導(dǎo)負面情緒;(2) 重新煥發(fā)韌力。
恐慌是引發(fā)眾多負面情緒的根源之一。 上海醫(y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華山醫(y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強調(diào),在傳染病流行期間,不要恐慌,要沉著應(yīng)對 [14]。
至此,我們對當下的疫情引致的心理張力和困惑,有了初步的基本認識,跟著我們也許會問,據(jù)此我們?nèi)绾螌?yīng) ? 如何保持心境沉靜,頭腦清醒地對應(yīng)嚴峻的疫情 ? 在此疫情嚴峻的情況下,容易慌張,也屬于人之常情。 下面介紹兩款可以快速幫助減輕慌張和負面情緒的簡易方法。
第一款減輕慌張和負面情緒的簡易方法-- 換影思維練習(xí) (switch a mental picture exercise) 感到慌張或被負面情緒困擾的時候,嘗試做個簡單的換影思維練習(xí) (屬于認知療法 cognitive therapy 的工具),想象自己身處一個平和寧靜的地方,可令人迅速恢復(fù)精神鬆弛。 方法共有如下四個步驟: 1 感到慌張或被負面情緒困擾的時候,想像 (或幻想) 一個令自己非常放鬆的地方,可以是湖邊、海濱 (比如海南島朝向南海的沙灘)、草地或花園;又或者自己親歷過的一件愉悅賞心的事 (如果曾經(jīng)有的話,當然包括曾經(jīng)躺在海南島沙灘上的經(jīng)歷。我們在這里,選擇沙灘說事); 2 幻像或回憶自己置身該處,想想自己會看到藍天碧海、聽著輕濤拍岸、嗅到咸水海鮮、摸著細滑的皚皚白沙,或嘗到唇邊的咸腥味;
3 讓自己身體每個細胞放松,猶如置身該處所能感覺到的那樣陽光舒暢; 4 每當有壓力或受到負面情緒困擾、需要放松或感覺歡愉之時,想著自己回到那個地方。
第二款減輕慌張和負面情緒的簡易方法-- 深度放松 (deep relaxation) 一行禪師 (Thích Nh?t H?nh,1926 - ) 說 [15]:
我們設(shè)計的一套簡易深度放松方法,結(jié)合了一行禪師的深度放松法,與及美國馬薩諸塞大學(xué)醫(yī)學(xué)院 (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 Medical School) 的正念減壓法 (Minfulness- Based Stress Reduction, 簡稱 MBSR)。
一旦感到焦慮、心慌、情緒困擾等負面心理狀況,不妨試做。 1 讓自己舒服地躺在床上或地上 [16],把身體付交給床或地,感到安穩(wěn)而有所依托。閉上眼睛,四肢自然朝外,雙手放在身體兩側(cè),感覺全身都貼在床墊或地板,包括腳后跟、臀部、手臂、手掌的后方與后腦勺; 2 快速檢查身體那個部位感得繃緊、悸動、閉悶、慌張,又或頭昏腦漲,思緒紊亂; 3 當呼吸時,隨著每次吐氣,感覺身體愈來愈往下沈,慢慢地陷到床墊或地板里。這時,放下所有的緊張與擔(dān)憂,什么都放下。 吸氣時,感覺下腹部正在往上升;吐氣時,感覺下腹部正在往下降。就這樣跟著呼吸,專注在腹部的起伏上; 4 吸氣,想象 [導(dǎo)引] 吸入的空氣,順著呼吸系統(tǒng)往繃緊、悸動、閉悶、昏亂的部位去,盡量拖長吸氣的過程,默默倒數(shù) 10、9、8、7、... 同時讓吸入的新鮮空氣,在繃緊、悸動、閟悶、昏亂的部位拐轉(zhuǎn) 2-3 圈; 5 把繃緊、悸動、閉悶、昏亂部位的負面感覺或情緒,連同污濁空氣,一同呼出,放松整個身體,讓身體的每個細胞,都好好地休息,把壓力慢慢釋放,呼吸逐漸回復(fù)平常速度; 6 重復(fù) 4、5 兩個步驟三次后,一般即可消減繃緊、悸動、閉悶的負面情緒,把它們降低至可操控的水平,不然,可以再多做三數(shù)回,直至身心感到回復(fù)平靜安詳。 7 慢慢地把眼睛張開,慢慢地起身,不要急,平靜地、輕柔地坐起來。 8 將剛完成的深度放松所聚集的平靜而充滿正念的能量,試著一直維持到下次練習(xí),讓自己整天都能保有這樣的正能量,平靜安詳。 當呼吸的時候,練習(xí)者可以對自己說:
[下續(xù)]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