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參加了【歡歡喜喜過大年】有獎征文活動
|
回家過年 2020年春節(jié)注定要載入史冊或銘記良久---十四億同胞眾志成城以史無前例的窩居之策,配合政府“封城”“封村”抗擊這場驚動聯(lián)合國波及全世界的瘟疫---新型冠狀病毒。此外,我們銘記它還有一個理由,這個春節(jié)我們對久違了的“回家過年”有了些許回味。因為自小外孫女出生起,她姥姥就只身一人從城里趕往外地一肩挑起侍候兩代“獨生女兒”家庭的全權職責。十年寒暑十年春秋,我們這個三代五口的大家庭成員,春節(jié)無論大多數(shù)在企業(yè)生活區(qū),還是偶爾回城里歡度,幾乎都是舉家同來同往闔家同聚同餐。因此,回家過年的感覺和體驗只是一種遙遠的記憶和回味,所見所聞的是別人回家過年的忙碌和急切。 2019年有別往年的是,姥姥姥爺除了暑假去照顧外孫女之外,其余時間回到相距不近的城里生活。全家分居三地,小外孫女跟媽媽在外鄉(xiāng)縣城企業(yè)宿舍居住,爸爸只有周末從工作地趕回團聚。翹首以盼的2020年春節(jié),是姥姥姥爺返鄉(xiāng)過年,還是小老外一家返城“回家過年”,在全家對企業(yè)春節(jié)工作安排的期待中,迎來了小老外三口回家過年的欣喜。 為什么中華民族地不分南北人不分大小都要“回家過年”的奇觀延綿不絕呢?因為“回家過年”是最具中華傳統(tǒng)文化精髓的特有民俗節(jié)日。春節(jié)代表性的意義其一是,一元復始,萬象更新----一年之計在于春:古人祭祀神祖護佑新年風調雨順五谷豐登,今人運籌帷幄規(guī)劃新年財源廣進事業(yè)騰達。其二是,傳承孝悌,維系血親---國人以家國情懷為重。兒女是父母身心之肉,兒行千里母擔憂。父母是兒女的生命之源,父母在家就在,父母在哪家就在哪。古人“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的遺憾,今人“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的哀嘆,可謂民族情感一脈相承的寫照。 回想起“回家過年”,對于我們那是一種奢望,一種無奈,有苦楚的記憶,有甜蜜的回味。老伴是缺失“回家過年”儀式感的人。年輕時,無論在十六歲到“廣闊天地”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還是后來招工進國防工廠在政工科做廣播員期間,因為需要,春節(jié)幾乎都堅守在“戰(zhàn)斗崗位”上過革命化春節(jié)---絕無僅有的一兩次見縫插針的“回家過年”也是不完整的匆匆而來急急而去。 而我則是從瑤山中的小村落第一個到省城上學的幸運兒,后來分配到大型國企工作,自從離別家鄉(xiāng)后,春節(jié)與父母是分多聚少,早先是因為捉襟見肘的拮據(jù)家境為省錢度日而忍痛割愛,后來有家眷在身,不可能拖兒帶女跋涉冰雪封山的陡峭山道。所以偶爾只身“回家過年”便成為記憶中的珍藏。父親以我為驕傲,在村中“腰桿別秤---自稱”。首次久別重逢,父親喜出望外,迫不及待領著我,興致勃勃地詳介其百年歸屬—親手打制八大合“老年屋”和獨自測定的安享永年的風水寶地。母親則欣喜地和我守著火塘每天暢談到深夜,從七八歲當童養(yǎng)女被狠心的奶奶用火片打得頭臉流血不止,拽去跟牛同睡,生養(yǎng)我們七個兄弟姊妹淚流如河,講到村里大半數(shù)后生都是她親手接生和常年累月為鄉(xiāng)親們用嘴咀嚼草藥的故事。每次離別,拐過山坳,母親的淚眼和哭泣聲,仿佛還在眼前。有母親在我心里伴隨,人生沒有邁不過的坎。母親和父親分別來看望過我們,有過暫短幾天的小住,而我一切準備妥當將要接他們長住一些時間時,母親患病住進縣醫(yī)院,而這竟成為我永遠的內疚和遺憾! 一晃我們又接近父母離世前的年歲,而今是晚輩們“回家過年”了!與天下父母一樣,每天屈指而數(shù)歸期幾何,每天查缺補漏何事不周。1曰21日孩子們如期而歸,見人進了家門自然滿心歡喜。一切遵循約定---他們在外打拼不易,“回家過年”就是放松,不勞煩他們下廚---每天按部就班進行:老伴主勺指揮,定奪菜譜,我包洗切配端,執(zhí)勺操作,攬收拾杯盤,打掃戰(zhàn)場。瘟疫風聲日緊一日,為自求多福,全家固步自封,日復一日轉悠于臥室、餐廳、廁所間—如說“過了個肥年”應當之無愧。一晃到了30日晚餐,31日歸期在目---時間都去哪了?除了用餐和觀看“春晚”的暫短共聚時間,其余兩老口在廚房或臥房,三小口以小外孫學習為主軸待在他們的領地---這就是“回家過年”?---我們空空蕩蕩的心里若有所失,于是提議晚上一家人說說心里話---算是開個家庭年會吧! 晚間家庭年會雖未有正襟危坐的儀式感,但程序確正兒八經(jīng)不失規(guī)范。在回首豬年的收獲和挑戰(zhàn)鼠年目標的議題下,小三口皆有善可陳。小外孫女的話語,透露出對學習、鍛煉和生活收成的肯定:堅持做具有一定難度的《天天練》數(shù)學題;羽毛球業(yè)余訓練的技術進步超越隊友,尤其是在基礎訓練中,跳繩雙搖每分鐘103個遙遙領先隊友的85個。尤其難能可貴是協(xié)助媽媽做家務的自覺性。小外孫女對新年的挑戰(zhàn)自信滿滿:力爭參加暑假羽毛球賽并取得名次;打算參加外省英語權威機構發(fā)起的11月份的等級考試;年內課外閱讀《西游記》和《水滸傳》;生活上要學會炒飯的技能。 女兒在過去一年,不必說在年度考核中取得管理人員A+業(yè)績所作的努力,也不必說孩子方方面面的進步所付出的辛勞,單是從不諳熟家務到獨立把家操持得整整有條,就足以令人刮目相看了!女婿作為在制造企業(yè)負責生產的管理者,年度保持了生產穩(wěn)定和無安全事故的基本盤,且結合實際撰寫論文通過高級工程師的資格證書的評審,可圈可點的不僅是去年的業(yè)績,還有今年力爭“注冊安全師”考試過關的自信心。 老伴贊揚和肯定了女兒一家的成績和計劃,對未能盡服務之責深表歉意,強調今后為女兒家的幫助重中之重是盡量做到生活自理,晚要、少要、不要照顧。我則提醒女兒女婿,人到中年要重視健康,工作是為了更好的生活,要學會調節(jié)、生活和身體的關系。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如果說孩子前半生的幸福取決于父母,那么父母后半生的幸福取決于子女。所以,家教自然是“回家過年”不可或缺的中心話題。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因為教育的目的是培養(yǎng)孩子走自己的人生路,所以家教應綱舉目張,重視具有方向性的舉措。 第一家庭教育重在本位功能。學校、家庭、社會的教育功能各有側重,相得益彰,構成完整的教育功能體系。學校的功能側重學知識知世界;家庭的功能側重愛生命會生活;社會的功能側重守法規(guī)盡責任。家教存在的根本問題是功能錯位或殘缺。所以家庭要配合學校和社會實行完整無缺的教育。家庭教育應該確定生命和健康第一,社會活動和生活能力第二,學習和技能第三的順次。 如果生命和健康掛起了紅燈,其他綠燈還有何用?所以,必須在生活中針對具體情形進行防范洪水、火災、交通事故、拐騙、性侵、加害生命等易發(fā)事故的意識和技能訓練,不怕一萬只怕萬一。除了打羽毛球,還可考慮學習游泳和跆拳道之類。當養(yǎng)成早睡早起和保暖防寒的健身好習慣。若碰到社會活動和生活問題一籌莫展,遭受挫折只會哭,不能解決實際問題即便學霸也是廢物一個。所以要結合生活實際,學會與家人、同學、老師溝通和交往,能夠適當控制情緒,敢于維護自己的正當利益,逐步做到生活自理。這些進入社會和獨立生活基本功分數(shù)的價值,遠比學分含金量高。 第二、課業(yè)輔導重在培養(yǎng)能力。家長要從關注知識點的積累為重,過度到關注學會學習的能力為重上。因為說到底,一切教育都是自我教育,一切學習都是自學。學歷和課堂知識都是暫時的,自我教育的能力才是不可或缺的終身財富。 所以,一二三年級,以積累基礎知識為主,四五六年級在積累知識的基礎上過度到學會學習,為進初中適應并舉學習多門功課打下能力基礎,不然初二便茫然不知所措。有人甚至如是認為:七歲看到一生,四年級看到高考。所謂學會學習,第一是明白以下學習環(huán)節(jié)的作用和靈活運用其技能:制定計劃、課前預習、課堂聽課、復習鞏固、課后作業(yè)、錯題難題、系統(tǒng)小結、課外學習。第二是,掌握各個學科不同的學習方法。家長既不要盯梢孩子時間利用的分分秒秒而犧牲自己,也不是要掌控孩子學習進度的方方面面而捆綁子弟,而是要實現(xiàn)最大的自由和自在,達到精簡和精進的境界。 第三教育目的重在喚醒靈魂。教育大家楊絳先生指出:“好的教育首先是啟發(fā)人的學習興趣,學習的自覺性,培養(yǎng)人的上進心,引導人們好學,和不斷完善自己。要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受教育,讓他們潛移默化。這方面榜樣的作用很重要,言傳不如身教”。 楊絳先生如是說,也是如是做的楷模。她說:教育是管教,受教育是被動的。上學回來,多半就不想再去受管教,除非老師哄得好。我爸爸說話入情入理,從不訓示我們如何做。我學他們的樣,找父親藏書來讀,果然有趣,從此好讀書,讀好書入迷。我們對女兒錢瑗,也從不訓示。她見我和鐘書嗜讀,也猴兒學人,照模照樣拿本書來讀,居然漸漸入道。這就為不少家長所苦惱的教與學的矛盾沖突提供了解困的理念和方法。只要家長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以身作則言傳身教”的教育思想化為家教的自覺行動,雙方就會處于一個非常融洽和和諧的氛圍中,孩子就會漸漸地找到教育的美好性,從而變被動的“要我學”為主動的“我要學”,如此一來,很多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我想,這就是“回家過年”意義之所在! 2020年2月7日于龍城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