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國初期,由于之前民國時期的糟糕治理,各地的瘟疫傳播非常嚴重,鼠疫瘧疾等層出不窮,為了對付這些疾病,當時的新中國展開了浩浩蕩蕩的除四害運動。 當時主要針對的有兩類生物,一類是跳蚤和蚊蠅,另一類則是老鼠。蚊蠅可以傳播瘧疾及黃熱病等。蒼蠅可以傳播傷寒,霍亂,赤痢、疹病等。虱子、跳蚤以及臭蟲,可以傳染斑疹傷寒,而且跳蚤同老鼠可以傳染鼠疫,這都是傳染病的媒介物。因此,在根據(jù)地除了普遍開展清潔運動,還大力的開展打鼠滅蚤運動。 鼠疫是當時最為恐怖的疾病之一,由于鼠疫的死亡率極高,所以對于當時社會而言消滅鼠疫是重中之重,尤其是鼠疫擴散還會造成大流行,人際傳播。但是消滅蚊蠅老鼠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一件事。蚊蠅極易繁殖,而且到處飛來跑去,很容易傳播細菌病毒,因此對蚊蠅的驅(qū)趕及消滅是一項關(guān)鍵的工作。群眾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來減少蚊蠅,如家中有條件的安設紗窗,避免蚊蟲飛入;并備殺蟲藥水,及時將害蟲撲滅。行署及各級衛(wèi)生委員會教育群眾克服迷信思想,破除老鼠是土神與愈打愈多的說法。如和順縣要求在十天內(nèi)不分男女青壯,每人打五只老鼠,除將鼠尾剪下交任務外,剩余的死鼠應集中交本村衛(wèi)生委員會派專人深埋土中。 填塞老鼠洞是消滅老鼠的關(guān)鍵:“最好用棗刺及碎玻璃碎碗填塞,而后再用泥封起,另外用干草塞入洞內(nèi)堆起來也可適用。凡發(fā)現(xiàn)老鼠突然死去,或者有人被老鼠咬傷,應立即請醫(yī)生檢查治療,審清病癥,迅速逐級上報”。長治政府在春季防疫指示中提出為防止疾病傳染必須撲滅蒼蠅蚊蟲,大力開展捕捉蒼蠅運動,同樣老鼠也是容易傳染鼠疫病的,因此在消滅蒼蠅蚊蟲過程中,也要展開捕鼠運動。凡捉蒼蠅老鼠多者,由村干部呈請政府給予表揚與獎勵。 除此以外,還有縣村用鐵錨打,用湯石灰灌老鼠洞,用牛糞抹老鼠窟窿。捉住活的大老鼠,屁股里塞上一個花椒,用針線縫住,放在家里,它一發(fā)急,能咬死好多老鼠。還有的用升子扣,先拿一個半頭磚立在地上或鍋臺上,再把升子臥倒放在磚上,升旁撒上幾個瓜子,老鼠一吃就被升子扣住了。 通過清潔衛(wèi)生運動,使群眾改掉了許多不良習慣,開始注重公共衛(wèi)生、家庭以及個人衛(wèi)生。撲滅蚊蠅減少了瘧疾、霍亂等疾病的傳染源;打鼠運動的開展,一方面防止糧食被損害,另一方面有效防止鼠疫的發(fā)生。從宣傳衛(wèi)生常識到召集群眾開展運動,使群眾從思想到行動發(fā)生積極轉(zhuǎn)變,根據(jù)地社會風貌煥然一新。 參考資料 【1】《太行行署關(guān)于急速進行春季防疫工作的命令》 |
|
|
來自: 袁承志dtau70na > 《瘟疫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