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花非花》 白居易 花非花,霧非霧, 夜半來,天明去。 來如春夢幾多時, 去似朝云無覓處。 作者簡介: 白居易(772-846),字樂天,晚年號香山居士,祖籍山西太原,后遷居下邽(今陜西渭南北)。曾做過左拾遺等官,因直諫被降職為江州司馬。后又做過杭州、蘇州刺史,官至刑部尚書。他的詩語言通俗,流傳廣泛,是唐代存詩最多的詩人。 注釋·解說: 1、幾多時:是說相會的時間太短。時,時間。2、無覓處:因朝云漂浮不定,所以無處尋找它的蹤跡。 全詩解釋: 說它是花吧,可也不是花;說它是霧吧,可也不是霧。半夜里,它從黑暗中悄悄來臨;剛剛天亮,又在晨曦中飄然離去。它來了,像春夢一樣令人陶醉,可又能相伴多長時間呢?它去了,想早上的云彩一樣令人迷戀,可是一轉(zhuǎn)眼,不知道又飄散到什么地方去了。 品鑒·鑒賞: 這首詩由一連串的比喻構(gòu)成,環(huán)環(huán)相扣,如行云流水,自然成文,表現(xiàn)出一種對于生活中存在過,而又消逝了的美好的人與物的追念、惋惜之情。 |
|
|